代谢综合征尿微量白蛋白与血压组分的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项目 永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基金
  摘 要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代谢综合征(MS)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47个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统计患者一般信息。根据尿微量白蛋白量将研究对象分组,比较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的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较增高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收缩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生成可能有较大的影响,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尿微量白蛋白 血压 回归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42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是由湖南省永州市科技局于2005年9月立项和资助的,面向湖南省永州市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征样的双盲、对照、随访分析的研究项目。患者被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执行的研究内容,经过本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数据收集:2005年8月~2008年12月共有175个患者参加本研究;共有28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研究而中途退出;本研究完整收集147位患者的有效数据。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是28~83岁,女性患者52例,男性患者95例;其中50~6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总样本人数的52.3%。患者的身高、体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致呈下降的趋势,而收缩压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他指标的均值在各年龄组的波动不大。
  实验数据测定: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患者获取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血常规数据,生化数据、血脂数据和心电图检查数据。本研究由尿微量白蛋白量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成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mAlb≤20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lb>20mg/L)。
  随访:每6个月随访1次,复查患者的一般信息、血常规、生化、血脂和心电图数据;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患病情况,将保持研究的连续性。从2005年9月研究项目开始至今,所有的数据由专门的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研究委员会验证、审查和保存。
  数据分析:本研究设计为检测代谢综合征的各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检测的显著水平设为0.05和检测的统计功效为80%。在数据分析中,我们使用t检验用于随机样本的连续变量的均值比较分析,X2检验用于频数分布资料的独立检验。我们使用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法对尿微量白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血压组分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多重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血压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预测模型分析。我们将排除Outlier的数值,其标准为超出均值±3倍标准差;排除Outlier数值后,所有代谢综合征组分数值服从正态分布。检测的显著水平是0.05,当P值小于此水平被认为具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报道的P值是双尾的P值。数据的管理和分析使用微软的Office系列的Excel统计软件和美国统计学研究机构的专业的SPS统计软件Version 13.0。
  
  结 果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尿微量白蛋白和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209~0.303,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呈强烈的正相关(P<0.01),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相同方向发展,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与收缩压的升高和舒张压的增加是相应的。
  我们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因变量,分别以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相关的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的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显示F=4.60~13.51,P=0.0001~0.034提示拟合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为中心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胰岛素抵抗也是目前公认的微血管病变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2]。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可衡量复杂疾病(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代谢综合征尿微量白蛋白是衡量心血管和代谢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衡量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子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了代谢综合征血压组分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探索,表明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预示病情程度更严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受收缩压的影响较大,可能是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控制收血压可减少蛋白尿的发生,保护肾脏功能有益于代谢综合征患者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Basi S,Lewis JB.2007 Microalbuminuria as a target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outcomes in diabetic patients.Curr Diab Rep,7:439-42.
  2 Hyo Sun Choia, Seung Ho Ryub,Kyu-Beck Leea 2006 The Relationship of Microalbuminuria with Metabolic Syndrome.Nephron Clin Pract.104:c85-c93.
其他文献
孙爱军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4年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200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对“中风是内热生风”一说的质疑  初发病时先从一手大拇指及足大趾开始麻木,别无所苦,以后又出现半侧肢体活动无力,不能干活,后来又感觉肢体憋胀难忍,半侧身轻半身重,上肢瘫痪不能抬起,在医院里治疗了很长时间,诸医皆按“肝脏内热生风”,用清热祛风药反而加重,以至不能进食。最后笔者用温热与养血药治疗逐渐恢复健康。本病白天轻夜里加重。开始用的药方是:熟地30g,制首乌15g,丹参15g,白芍15g,半夏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2.064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近年来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升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多胎,一胎儿死亡的发生亦明显增多。2001~2009年我院收治多胎妊娠产妇166例,其中一胎儿死亡12例,现对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2009年收治多胎妊娠患者166例,其中12例(7.
本论文综述了氧化铝阻氚涂层、热浸镀铝技术、热浸镀铝与微弧氧化复合制备技术、α-Al2O3相晶种诱导的概念、原理及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热浸镀铝与微弧氧化相结合
摘 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方法:收集2005~2008年异位妊娠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妊娠的平均发病率1.15%,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异位妊娠发病的前三位因素分别是输卵管结扎史、妇科感染(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史、人流上环史。异位妊娠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结论:提高输卵管结扎术、人流上环术质量、控制妇科炎症,是减少异位妊娠发病的关键。  关键词:异位妊娠 发病因素 分析
目的:探讨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方法:回顾足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足部疼痛、麻木感、轻触觉、针刺痛觉、被动活动、两点辨别觉、动
目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72例(观察组)和良性肿瘤患者7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
摘 要 目的:探讨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存在不同损伤及预后的原因。方法:对110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其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病史长,尤其是肺内有病灶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病史长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及术后出血多,术后拨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晚。结论: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应尽早行胸膜剥脱术,尤其是单纯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一但形成包裹即应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