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学生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教材内容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它们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审美大多只是一种直觉,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处在一种初级阶段。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教给学生一定的审美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美,美的特征有哪些,美的形态怎样表现,对审美的基本原理也应了解一些。否则,学生是无法进行审美的。“不辨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对他也是没有用的”。面对世界丰富多彩的美,就可能只动于心,横于虑,而难征于言。我们教师要把审美作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或素养来培养,自觉地把它纳入教学任务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获得这种知识和能力,如听、读、评、析、看、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要具备审美能力,学生还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否则就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二、注重?“美”的导语设计
  美的导语能引出兴趣,激发情感,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特定情境,为教与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课初几分钟内,紧扣课文内容,用美的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时,我用设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一连串问题:“你们去过泰山吗?”“听说过孔子或秦始皇登泰山的传说吗?”“知道为什么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泰山的缘故吗?”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就用优美的语言绘声绘色地简介了泰山的特征。接着,我又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杜甫的《望岳》。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这时,我才因势利导地引入新课:“雨中的泰山有何独特之美?作者一行在雨中登山,又会有何感悟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去登山临水,去体会作者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所倾注的情感,所蕴含的深意吧!”此时,学生已按捺不住对课文的喜爱之情,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激情洋溢地朗读起来,声音中流露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指导学生“美读”文本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时,诵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可以读通文字,读懂内容,读出语感,读出文章中的形象。读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由读,集体齐读,配乐朗读,配画面读。朗读不仅能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也把文字化作鲜明的形象再现给学生,唤起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的真、善、美等情愫,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通过“美读”,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文章表现出的自然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美读”不但辅助了教师的讲解,也能起到美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比较文本形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更能感受到美的形象,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泰格特的《窗》这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个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在对比和比较中体会靠窗的那位病人心灵的美,不靠窗的那位病人的心灵的丑,培养学生去追求美,批判卑鄙丑恶。语文教材中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和比较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播放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欣赏和享受
  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欣赏到文本所表现的“美”,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把自然美的画面再现出来,创设美的氛围和意境,给学生美的享受与陶养。例如把李白的《蜀道难》制成课件,一组关于蜀道雄奇险峰,美丽神奇的真实的摄影画面,配以《高山流水》,《山明水秀》的古典音乐背景,以及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了“蜀道难,难与上青天”的宏伟气魄,领略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的雄奇壮景。除此以外,可以展现自然美的课件还有苏轼的《赤壁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等,通过课件的制作与播放,展示、再现了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欣赏江河湖海的壮丽气势,山川云霞的奇妙变幻,领悟大自然的奥妙,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七、让学生在写作欣赏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写是信息的输出,是信息吸收后转化为内在能力的表现。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学情提出不同的要求。要让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再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过程,是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学生写作后,教师要组织评点、评价、欣赏,引导学生对读物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性评品和是非优劣的判别。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便于组织,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美,鉴赏美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我们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满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舞台美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戏剧的起源时期.最早参与进来的是和表演相关的服装、化妆、道具,然后才有了布景,灯光则是最后参加到演出中来的.虽说灯光介入戏剧的历史很短,
摘要:由于高中物理教学本身的抽象性,使得教学实施比较的困难。探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全面推广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教学;实施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和科学探究相似的方式去主
政治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高考试题要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新材料、新情境”,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实际的高考试题看,考试内容每一年都有时事政治部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都与当年的重大时事热点和社会热点有关。因此要搞好高考复习就必须要进行时事政治教学。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具体谈谈如何搞好政治课堂中的时事政治教学。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
摘要:只有我们不断的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去总结教学的经验以及教训,不断地通过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我们每一节课的堂教学效率,积极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本文对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策略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想法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创建高中政治
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意义  1、 利
一、淮北地区乡镇、农村基础幼教现状与存在问题幼儿教育陈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对淮北地区的乡镇、农村幼儿园进行大量调研。淮北市三区内乡镇
期刊
摘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要积极地运用这一教育方式,真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激发;策略  语文课堂缺少不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课堂改革深化、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因素。我们要积极地运用这一教育方式,真正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切实提高学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湖南省隶属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贫困地区人口比例大,小学教育覆盖面广且数量多。对湖南省贫困县小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初等教育专业根据其中缺陷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①“双校”;②“两生”的契合需要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初等教育;技能培养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加强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给为学生讲解必要的音乐知识之外,还为学生的音乐体验与表现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本文对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鉴赏教学也要与时俱进,音乐鉴赏教学的目标应当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分辨音乐中的良莠不齐,自主的选择有
在我国陶瓷的发展过程中,牙舟陶应该算作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价值在于:即承载了陶艺历史的变迁,又体现了在迁徙与流传过程中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长期以来,牙舟陶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