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小剂量RSG组[1mg/(1(g·d)]、中剂量RSG组[2mg/(kg·d)]和大剂量RSG组[4mg/(kg·d)],每组8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2h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和血脂水平,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RSG剂量组梗死体积显著缩小,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或P〈0.01),脑缺血后高血糖显著减轻(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S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部位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组)和同期门诊和住院的非缺血性卒中患者(对照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进行比较。缺血性卒中组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各卒中亚型组,对其颈动脉粥样硬
医疗纠纷是医疗服务中不可回避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护理工作具有操作的直接性,工作的连续性和病情的动态性,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最多,临床风险事件大多数发生在护理工作中[1],而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容易发生纠纷的科室,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因此查找分析各种安全隐患,加强护理质量管理,采取适当的对策杜绝纠纷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十分重要.作者就多年护理工作经
患者男,21岁.因躯干部皮肤变色伴掌跖粗糙1年于2008年5月20日来院就诊.患者自述患癫痫病13年,6年前就诊于私人诊所时开始服用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1次,同时服用安定,每次半片,每晚1次。
目的初步探讨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监测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药或抗血小板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中的价值。方法行MES监测的急性颈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MES阳性者随机分为双联抗血小板组(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和双联抗血小板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上多采用激光、电灼等物理疗法或外涂细胞毒性药物,由于复发率高而导致失败。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符合脑梗死诊断的4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经过MRI证实为胼胝体梗死。结果胼胝体梗死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9%。7例CT扫描未显示胼胝体梗死,经非增强MRI检查显示病灶,另1例经增强M刚检查显示病灶。梗死灶可仅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或压部),也可合并额叶、枕叶和丘脑梗死。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因具体病灶部位而异。单纯胼胝体体部梗死主要表现为对侧
人工皮肤作为人体皮肤形态及功能的类似物,成为研究紫外线对人体皮肤作用的新型体外模型.近5年来,国内外在光生物学领域主要用其研究皮肤光损伤的形态学、分子机制及开发防护及修复光损伤制剂.同时结构更完善的皮肤模型在该研究领域的引进,为组织工程化皮肤在紫外线皮肤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