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作文评改观念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改作文,很少打高分或满分,其原因是陷入了一个误区:绝大多数老师改作文时都有—个严格的评分标准即理想化的作文标准,就是:“文质兼美”,具体说就是立意高、构思巧、选材新、结构好、语言美。而且经验越丰富,这个标准要求得越高。诚然,严师方能出高徒,但上百弟子,起点不同,功底各异,岂能一概而论?
  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这个标准实在高不可攀,因为这是编辑选文发表的标准。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只要达到思想感情健康,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就应该评高分、给满分,这有利于鼓励、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
  一是高分、满分作文的标准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作文要求,学生作文达到课标规定的标准,这是学生写作努力提高的结果,就应有得高分、满分,老师给高分、满分实质上是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
   二是要敢于给满分。试想平时作文还是改了又改,免不了仍有错别字藏身,何况考场作文?考场作文讲究打好腹稿,一气呵成,谁还有功夫去逐字推敲呢?一个初中生作文又非名家大笔,哪能经得往教了许多年名篇的老师们的琢磨?于是满分便成了禁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对满分作文比例的不断升高既体现了新课改对作文教学的解禁,又体现了对学生写作成果的呵护。只要感情能真挚感人,表达了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感受,或者立意深刻、新颖或者构思巧妙,或者语言有特色,就已经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到了一个较高层次,应该而且必须予以肯定。
  换个角度讲,学生是学作文,又不是作家创作,要求过高,分压的低不是明摆着给学生写作制造心理障碍吗?学生们怕写作文除了学生自身水平外,还有一个根就在老师身上。不少老师认为改作文就应该严要求,不能打高分满分,否则学生会认为写作太容易,平时训练不当一回事,这固然有道理,但并不符合作文成功心理需要。凡事靠兴趣,借鼓励,我们太多的老师过于把学生作文与所教课文相比,过于吹毛求疵,忽视了学生实际,尤其是写作文这种费神耗时的艰苦脑力劳动,老师若一味严下去,压低分数,无形中挫伤了学生作文积极性,造成了对学生作文心理的伤害。若再无指导学生改进之举,学生作文就会一直处在某个水平上,当学生在作文上看不到进步的影子、成功的希望,哪还有写作文的激情?结果就会出现“老师辛辛苦苦地改,改后学生看看分数扔一边”的尴尬处境。
  要激发学生作文积极性,首先要转变评改观念,优化批改方法,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作文教学难,一个主要症结是在改作文上。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项耗神巨大的脑力劳动,十几岁的学生又特别看重自己的劳动成果,重视老师的评价,这种心理定势是诱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先导。只要作文教学目标明确,而学生作文确已达标,就应给高分或满分,以示肯定鼓励。学生尝到了初次成功的甜头,便会期待着下次成功,写作便愈发用心,这时任你指出他作文哪一点不足,他都会改正得很快,这便是作文教学中的鼓励性原理。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爱作文,一定要在评改上下点功夫,设法保护调动写作积极性,让学生由怕到不怕,以至于爱作文,以作文为乐。
  作文怎样评改才能保护学生作文积极性呢? 我的体会是:
  一、评分标准适当放宽。这个“宽”不是降低作文要求,而是参照课标对写作的要求,在结构文采上不苛求。在学生达标前提下,只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就可以给高分、满分。这个“放宽”主要针对中等学生,当他们感到作文得高分也不难,蹦一蹦可以摘到果子时,写起来就会兴趣盎然,越写越有盼头。
  二、评分标准尽可能具体化,并让每个学生吃透标准。如什么样的内容中心明确?可以这样教学生:记叙文中写人要突出人物品质,叙事要点明事件的意义影响;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现实针对性;说明文要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等,这都叫中心明确。当学生明白后,写起来就有章可循。老师要把具体的评分标准交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作文与高满分作文的差距,使之明白:我只要照着标准做,也是可以写出高分满分作文的!
  三、改革作文评分办法。评分不合理,该打高分不敢打高分,既伤了用心写作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得更多学生的作文平平无奇,更因无标高可追而无所适从。作文评分以打分居多。这是学生对作文无所谓的一个原因。因此,评改作文时一定要做到:
  ①不以主观好恶评分,要公正评判,各项大标准要具体化;
  ②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评分,只要达标就应给高分、满分;
  ③从课标“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要求出发,明察秋毫,抑假扬真,倡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④要认真对待学生“创造”的成果,不要草率武断。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一篇作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图快而草草看一眼便画分,不仅评不出好作文,还会挫伤学生作文积极性。因此作文评分一定要深思熟虑,评出每个人的得失。
  四、尽可能采取灵活机动的评改方法。可以面批,也可师生课堂同批一文,还可小组互批。只要标准明确,方法不难操作,学生就会从中学得不少作文知识,再写起来也就愈加来劲,愈容易成功。
其他文献
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共性凸现而个性全无,文中难以找到自我主体思想的影子。那么,如何有效攻克作文教学这一“堡垒”,构建有效的作文课堂,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取得作文教学的成功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思考。  一、 注重习作兴趣激发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产生的快感和兴致的激发剂,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虽然这样,但是,因为学生平日接触文言读本少,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今天的学牛有极大不同,许多年来,教师又几乎按照一种“解读——解词——串讲——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