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理论的高职高专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今英語教育的研究重点,PAD教学主张将课堂一分为二,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内化吸收分隔开来,强调“精讲”和“留白”。将PAD教学理论应用于高职高专英语课堂,可以充分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因为英语基础薄弱,无法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语言输入-输出的问题,通过 “留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即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PAD理论;英语核心素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139-03
  一、核心概念
  “核心素养”,翻译于“Key competencies”,也可以译作“关键素养”。该概念起源于OECD,随后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根据本国情况对该概念进行了界定[1]。受其影响,我国也引入“核心素养”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2014年,教育部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这一概念的引入,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英语教育者也就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普遍认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3]”
  PAD即Presentation(讲授)、Assimilation (内化)、Discussion (讨论),中文译为“对分课堂”。这一概念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在 2013年提出,强调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课堂时间进行对半“分割”,在为教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留有足够时间的基础上,将剩余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就相关问题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4],遵循“精讲”和“留白”两大原则。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是高等英语教育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语言能力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差,学习能力亟待提高。他们大多习惯于跟随教师的思维,缺少自己的思辨能力;相当比例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完全不了解;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程度低。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相对较差。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在一个课时内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就要对教学进行反馈是有一定困难的。这种情况下,寻求一个既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就迫在眉睫。PAD教学法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培养模式
  (一)教学框架
  首先确立PAD(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三个支点,即教师、留白时间和学生。其次,明确每个支点的具体任务:教师主要负责课上精讲、检查、课下监督;留白时间用于方便学生充分内化知识;学生主要负责通过讨论和自学进行知识内化并进行反馈。最后,三个支点相互连接,相互支撑共同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具体框架如图1。
  (二)英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1. 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最主要方面。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根据PAD教学理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进行“精讲”。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还要制作微课小视频对所讲知识进行扩展和补充,方便学生课下通过网络自学。与此同时,教师要布置相关作业,作业的内容既要有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知识检测,也要有需要学生进行讨论的思考题,由学生自主完成。
  课后学生要利用“留白”时间充分消化吸收课上所学知识,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钉钉进行小组讨论,每人发言,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有语言能力。教师进入每个小组的钉钉群,利用钉钉回放的功能检测学生讨论的过程。在第二次课堂上,每小组要选派一名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论分享给大家,每次选派的学生要轮换。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精讲了解语言知识,通过留白有充分的时间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扩展了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通过讨论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用英语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上所有的教学讲授和学生反馈都是在同一节课完成,而在PAD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有一大半是在课下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再在课堂给予答案,而是将问题留到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将答案上传到“蓝墨云班课”,教师统一批阅并给出成绩。为了能有好成绩,学生必须对问题有充分且独立的见解。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仅仅是课堂所授知识,还有微课拓展内容,学生为了寻找答案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还要自主观看微课进行学习,化被动等待答案为主动寻找答案。由于教师布置了讨论任务,学生在充分吸收内化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后,需要自主规划学习时间,查阅所需资料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当代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判断力,当教师提问学生对一件事情的观点和看法的时候,很多学生选择沉默,即便回答问题有时也是重复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在英语课堂上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思维局限,但同时也由于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是难以运用英语思维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只能先想好汉语的答案然后翻译成英语。那么教师在课上留给学生短短的一两分钟思考时间就远远不够了。   PAD理论的应用强调留白,留白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在课上留下问题,学生课下充分思考,通过运用网络寻求更多的答案扩展自己的思维,并通过比较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
  4. 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在英语文化学习的过程中,高职高专学生对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的理解有差异,有的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可不够,有的学生对英美文化完全不了解。
  在PAD教学模式中,教师课上利用“精讲”主要讲授英美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吸收没有比较,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只关注英美文化,忽略中国本民族文化的情况。这时教师就需要在课下布置中西文化对比的思考题,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内涵后,通过“留白”时间充分吸收,然后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或查找书籍资料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增强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对本土优秀文化的认可,对西方宣传的价值观做出理性的判斷,更加坚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最终形成具有坚定中国信仰的文化品格。
  四、结语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是目前高等英语教育培养的主流趋势,而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自身英语基础较差,对自己的英语没有足够的自信,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也不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吸收、内化、输出的学习任务是非常艰难的。PAD教学模式强调“授鱼”与“授渔”的关系[5]。通过“授鱼”讲授知识,通过“授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理解教师所教内容,在吸收内化教学内容基础上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许萌萌. 中国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研究综述[J]. 英语广场,2018(10):139-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014-03-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3] 李靖.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大学英语课为例[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9):35-37.
  [4] 贾月亮,贾月明. 碎片化学习时代下“对分课堂”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路径探索[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06):236-237.
  [5] 周雪兰. 大学英语PAD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及启示[J]. 陕西教育,2020(02):10-11.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思政课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政课中全员、全课程和全时空的“三全”覆盖;达成红色基因认知学习、情感体验和实践躬行的“三维”统一;促进红色基因资源激活、学术研究和传承教育的“三方”联动,既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效性,又能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教师学术水平和大学生思想道
摘 要:在大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委会作为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组织,是落实管理工作要求的主要组织。本文针对班委会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功能进行分析,意在结合现阶段班委会作用发挥的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工作策略。经研究分析可知,大学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传达要求与指示、实现学习示范与指导、及时做好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策略包括依托班委会加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使得高尔夫相关人才供不应求。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培养者,理应实现对旧有高尔夫及其相关课程的改革。本文将OBE教育理念和高尔夫经营管理课程相融合,重新构建高尔夫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将大大提高本专业教育模式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O
摘 要:当前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责任重大,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应全面提升其综合能力。本文探讨了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青年教师成长及发展的路径,职业院校应从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个人内涵能力建设三方面入手,全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及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近些年来本科学历的逐渐普及以及面向基层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愈加激烈,许多学生在毕业后由于能力欠缺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现在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使本校毕业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准则,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改革也必将走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道路,本文通过调研法、对比法,依据“金课”的内涵标准,总结经济法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明确经济法课程建设“金课”的基础之后,提出了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方配合、四个环节的建设路径,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课程的优势,对经济法混合式“金课”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法;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课
摘 要:质量管理课程是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树立质量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本文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输入、课中引导和课后反馈评价”三大模块,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输出,教师积极引导”,以期提升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满足新时代国家发展和本科生实际需求。  关键词:翻转课堂;质量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出高素质一线技术性人才的重要职责。但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忽略了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工作,一方面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需要“适应性”地创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
摘 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用于幼儿审美教育中作为素材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古诗词唱诵课程,更是借鉴了音乐的审美优势将古诗词与其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的方式,但较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幼儿园古诗词教育的唱诵课程需要实现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本文针对古诗词唱诵课程的构建进行研究,意在寻找唱诵课程的科学构建方式,为提升幼儿园古诗词课程教学的质量提供帮助。研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