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4日,首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团从广州、厦门、北京、南京、上海顺利启程,这意味着宝岛台湾正式向大陆居民开放旅游。
50年来,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着大陆和台湾,我们隔海相望,对于大多数大陆老百姓来说,只能从音乐、影视、文学中了解台湾,对神秘的宝岛充满好奇与期望。今天,我们终于能飞越那湾海峡,等待了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如果你问我,最想去台湾的哪些地方,我耳边会立刻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继而闪过那些美丽的名字:澎湖湾、绿岛、淡水、鹿港小镇……
(一)宁静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当你轻轻吟唱起那轻快活泼的旋律,心情就会不由得愉快起来。光是歌名就耐人寻味,外婆的澎湖湾,“外婆”是亲切慈祥的代名词,往往代表着童年的美好回忆,那外婆的澎湖湾,就一定是人心底最最美丽、最最快乐的地方。
那么澎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澎湖群岛,坐落在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由大小64个岛屿组成,自古即有“仙圣之岛”的雅誉。让我们随着歌声,一起去领略澎湖的景致,还有那里的民风民俗。
阳光
澎湖最富有的就是阳光。那里没有高山阻挡,也少见浓荫蔽日,一切都静静地袒露在无遮无拦的大太阳下。澎湖多风、少水、酷热,加之海水、海风含盐量高,绿化植被成活率极低,树成了岛上的奢侈品。所以歌中才会唱道:“没有椰林醉斜阳。”
仙人掌
澎湖虽然树木不多,但花草灌木倒不少,而最具有特色的当数仙人掌了。澎湖的仙人掌数量多、分布广,海崖野地随处漫生。据介绍,澎湖本无仙人掌,此地的仙人掌是当年荷兰侵略者带进来的。其茎肥厚扁平,夏天开黄花,花托膨大则成果实。仙人掌果,紫红欲滴,夺人口涎,素有“澎湖红苹果”的称号。当仙人掌果成熟时,路边野坡,殷红随处可见,果实唾手可得。
民风民俗
歌中那拄着杖的外婆和老船长,给澎湖湾又添一分朴素、宁静之美。是的,澎湖没有想像中度假胜地的闪亮豪华,三四层高的民居、店铺沿窄长的街巷静静地排列着。小巷里的四眼石井,居然是元朝的作品;古老的村落里,还有石墙红瓦的老屋,人去屋空,风雨飘摇,却静谧深邃。
澎湖历史上是泉州移民去台湾的踏脚石,有“台湾海峡之键”的称号。现在,澎湖的9万居民仍然以泉州籍的移民居多,他们仍保留着古老的民俗习惯,其语言、服饰、饮食起居、信仰、习俗等方面,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澎湖古代作为“泉州外府”的历史风貌。
澎湖庙宇特别多。面积仅126平方千米的澎湖,却拥有多达181座庙宇,成为全台之冠。位于马公港边的开台澎湖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也是全台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历经数百年沧桑,古韵犹存,香火不断。当地文史专家介绍,由于澎湖人多以讨海为生,因此当他们面对瞬息万变的海洋及无法掌握的大自然时,祈求神庇佑的想法也就特别强烈。这是澎湖庙多的最主要原因。当地民众则表示,他们敬奉妈祖,还含有化育人心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成分。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他们希望子孙后代秉承不忘。
事实上,澎湖没有一望而令人倾心的天生丽质,却让你于不知不觉中赞美它宁静而深邃的美丽。
(二)忧伤的绿岛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情郎呀/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啊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掀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情意/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情郎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不语
——《绿岛小夜曲》
如果你熟悉台湾流行音乐,一定对这首《绿岛小夜曲》不会陌生,著名歌手蔡琴曾经用她沧桑的嗓音将这首忧伤的情歌,演绎得催人泪下,柔肠寸断。
这首歌之所以这么感人,除了旋律本身的舒缓、悠扬之外,还与“绿岛”这个神秘的地方有关。关于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曾经扑朔迷离,甚至盛传这首歌是杀人犯的狱中情书。为什么会有这么离奇的传闻呢?这与“绿岛”的神秘有关。
曾几何时,绿岛在台湾几乎是监狱的代名词。绿岛被作为监狱始于日据时期。1910年4月,日本人在绿岛设置收容所,将要犯或屡教不改的窃贼送往这个孤悬海外的小岛,任其自生自灭。据说当时被送到岛上的犯人,几乎都有去无回,因此,绿岛被视为“魔鬼岛”。到国民党统治时代,这里则被作为关押特殊分子、帮派分子、政治犯、流氓,尤其是政治要犯的特别监狱。著名作家柏杨就曾在绿岛坐了10年牢,作家陈映真、“百万人倒扁运动”发起人施明德等,都曾在绿岛上度过数年囚禁生活。也正因为绿岛的这种特殊背景,才使得《绿岛小夜曲》更为凄美感人。
直到2002年底,台湾当局才把监狱全部迁出绿岛,让绿岛还其本来面目,绿岛很快发展成为台湾重要的游览胜地。
50年来,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着大陆和台湾,我们隔海相望,对于大多数大陆老百姓来说,只能从音乐、影视、文学中了解台湾,对神秘的宝岛充满好奇与期望。今天,我们终于能飞越那湾海峡,等待了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如果你问我,最想去台湾的哪些地方,我耳边会立刻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继而闪过那些美丽的名字:澎湖湾、绿岛、淡水、鹿港小镇……
(一)宁静的澎湖湾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坐在门前的矮墙上一遍遍回想/也是黄昏的沙滩上有着脚印两对半/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晖暖暖的澎湖湾/一个脚印是笑语一串消磨许多时光/直到夜色吞没我俩在回家的路上/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
——《外婆的澎湖湾》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当你轻轻吟唱起那轻快活泼的旋律,心情就会不由得愉快起来。光是歌名就耐人寻味,外婆的澎湖湾,“外婆”是亲切慈祥的代名词,往往代表着童年的美好回忆,那外婆的澎湖湾,就一定是人心底最最美丽、最最快乐的地方。
那么澎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澎湖群岛,坐落在台湾岛西部的台湾海峡中,由大小64个岛屿组成,自古即有“仙圣之岛”的雅誉。让我们随着歌声,一起去领略澎湖的景致,还有那里的民风民俗。
阳光
澎湖最富有的就是阳光。那里没有高山阻挡,也少见浓荫蔽日,一切都静静地袒露在无遮无拦的大太阳下。澎湖多风、少水、酷热,加之海水、海风含盐量高,绿化植被成活率极低,树成了岛上的奢侈品。所以歌中才会唱道:“没有椰林醉斜阳。”
仙人掌
澎湖虽然树木不多,但花草灌木倒不少,而最具有特色的当数仙人掌了。澎湖的仙人掌数量多、分布广,海崖野地随处漫生。据介绍,澎湖本无仙人掌,此地的仙人掌是当年荷兰侵略者带进来的。其茎肥厚扁平,夏天开黄花,花托膨大则成果实。仙人掌果,紫红欲滴,夺人口涎,素有“澎湖红苹果”的称号。当仙人掌果成熟时,路边野坡,殷红随处可见,果实唾手可得。
民风民俗
歌中那拄着杖的外婆和老船长,给澎湖湾又添一分朴素、宁静之美。是的,澎湖没有想像中度假胜地的闪亮豪华,三四层高的民居、店铺沿窄长的街巷静静地排列着。小巷里的四眼石井,居然是元朝的作品;古老的村落里,还有石墙红瓦的老屋,人去屋空,风雨飘摇,却静谧深邃。
澎湖历史上是泉州移民去台湾的踏脚石,有“台湾海峡之键”的称号。现在,澎湖的9万居民仍然以泉州籍的移民居多,他们仍保留着古老的民俗习惯,其语言、服饰、饮食起居、信仰、习俗等方面,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澎湖古代作为“泉州外府”的历史风貌。
澎湖庙宇特别多。面积仅126平方千米的澎湖,却拥有多达181座庙宇,成为全台之冠。位于马公港边的开台澎湖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也是全台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历经数百年沧桑,古韵犹存,香火不断。当地文史专家介绍,由于澎湖人多以讨海为生,因此当他们面对瞬息万变的海洋及无法掌握的大自然时,祈求神庇佑的想法也就特别强烈。这是澎湖庙多的最主要原因。当地民众则表示,他们敬奉妈祖,还含有化育人心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成分。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他们希望子孙后代秉承不忘。
事实上,澎湖没有一望而令人倾心的天生丽质,却让你于不知不觉中赞美它宁静而深邃的美丽。
(二)忧伤的绿岛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情郎呀/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啊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掀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情意/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情郎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不语
——《绿岛小夜曲》
如果你熟悉台湾流行音乐,一定对这首《绿岛小夜曲》不会陌生,著名歌手蔡琴曾经用她沧桑的嗓音将这首忧伤的情歌,演绎得催人泪下,柔肠寸断。
这首歌之所以这么感人,除了旋律本身的舒缓、悠扬之外,还与“绿岛”这个神秘的地方有关。关于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曾经扑朔迷离,甚至盛传这首歌是杀人犯的狱中情书。为什么会有这么离奇的传闻呢?这与“绿岛”的神秘有关。
曾几何时,绿岛在台湾几乎是监狱的代名词。绿岛被作为监狱始于日据时期。1910年4月,日本人在绿岛设置收容所,将要犯或屡教不改的窃贼送往这个孤悬海外的小岛,任其自生自灭。据说当时被送到岛上的犯人,几乎都有去无回,因此,绿岛被视为“魔鬼岛”。到国民党统治时代,这里则被作为关押特殊分子、帮派分子、政治犯、流氓,尤其是政治要犯的特别监狱。著名作家柏杨就曾在绿岛坐了10年牢,作家陈映真、“百万人倒扁运动”发起人施明德等,都曾在绿岛上度过数年囚禁生活。也正因为绿岛的这种特殊背景,才使得《绿岛小夜曲》更为凄美感人。
直到2002年底,台湾当局才把监狱全部迁出绿岛,让绿岛还其本来面目,绿岛很快发展成为台湾重要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