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已近两年,这是对高中教师组织教与学的一次革命,按照旧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教材改革的要求。
新教材必修内容有必修1-5,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革,双“探究”和“思考”形式展现,而且部分探究的结果书中也没有给出答案,“思考”问题这完全没有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要改变。现就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1.建立六人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学生座位,六人作为一组,课桌相对排在一起,六人中按数学成绩排序,兼顾学生对他人的热心程度,选出组长和副组长,从而便于学生交流与合作。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注意每个组尽量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和学困生在一组。一个班分成十组左右。
2.将学习方式落实到位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可以利用晚自习或课堂给定1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布置具体内容,杜绝学生浮于表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热情。并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长要关心学困生;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各小组成员也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引导、指导解疑、归纳总结、课堂调动等工作,从而避免学习小组的形式化、无序化、低效化。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引导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学生为主的课堂
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学生做错了练习,让同组的同学指出错误,在学生不能完成的情形下,教师再进行讲解不迟。总之,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转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要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提出“三主课堂”的基本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策略的实施,最大的阻力在于教师课堂时间观的更新,只有相信课堂时间主要是供学生学习交流用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先学后教的课堂
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或者我校规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①教师以问题式制定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和阅读,防止仅停流于认字和完成任务而已。②在预习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的简单练习题,教师进行检查和点拨。③根据自己的自学,要求学生回答课本上的思考和探究等问题④通过预习,总结例题和习题的目的和作用,或者说是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能力化,提高一个层次认识本节知识。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3.利用晚自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将晚自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讲十个题,不如学生会做一个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偷懒。在初期,每节晚自习我都在黑板上将学习任务写在黑板上,有的作业必须做在本子上,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完成,只要学生做,教师就要批改,针对作业错误进行讲评,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或者晚自习时间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给每个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已,一般情况下,按顺序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如果遇到的题确实难,我就适当提醒,尽量让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正确,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一份心情。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要求学生复述概念或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概念;书中例题,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同时我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感觉到学数学是快乐和美妙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教材,钻研教材教法,很多新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究和思考,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第一中学 565200)
新教材必修内容有必修1-5,知识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革,双“探究”和“思考”形式展现,而且部分探究的结果书中也没有给出答案,“思考”问题这完全没有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要改变。现就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1.建立六人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学生座位,六人作为一组,课桌相对排在一起,六人中按数学成绩排序,兼顾学生对他人的热心程度,选出组长和副组长,从而便于学生交流与合作。选学习认真的学生为组长,注意每个组尽量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和学困生在一组。一个班分成十组左右。
2.将学习方式落实到位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可以利用晚自习或课堂给定1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布置具体内容,杜绝学生浮于表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热情。并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所争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长要关心学困生;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各小组成员也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引导、指导解疑、归纳总结、课堂调动等工作,从而避免学习小组的形式化、无序化、低效化。特别是对高一学生,教师要花更多精力引导学生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学生为主的课堂
学生为主是指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学生做错了练习,让同组的同学指出错误,在学生不能完成的情形下,教师再进行讲解不迟。总之,教师的思想观念要转变,转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浓缩教材的能力,要在课堂上尽量压缩集体讲授时间,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提出“三主课堂”的基本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策略的实施,最大的阻力在于教师课堂时间观的更新,只有相信课堂时间主要是供学生学习交流用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2.先学后教的课堂
先学后教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或者我校规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抓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①教师以问题式制定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和阅读,防止仅停流于认字和完成任务而已。②在预习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的简单练习题,教师进行检查和点拨。③根据自己的自学,要求学生回答课本上的思考和探究等问题④通过预习,总结例题和习题的目的和作用,或者说是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能力化,提高一个层次认识本节知识。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3.利用晚自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将晚自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讲十个题,不如学生会做一个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老师偷懒。在初期,每节晚自习我都在黑板上将学习任务写在黑板上,有的作业必须做在本子上,给足时间让学生探究完成,只要学生做,教师就要批改,针对作业错误进行讲评,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或者晚自习时间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给每个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已,一般情况下,按顺序回答问题或到黑板上板演,如果遇到的题确实难,我就适当提醒,尽量让学生在黑板上的板演正确,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一份心情。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要求学生复述概念或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概念;书中例题,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同时我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感觉到学数学是快乐和美妙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教材,钻研教材教法,很多新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探究和思考,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第一中学 5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