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

结论

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特征追踪技术(CT-FT)评估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的可重复性,及与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阜外医院门诊因疑诊冠心病在1周内完成全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C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30例。使用CT-FT、STE技术分别分析CT及超声图像的左心室容积和心肌应变,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G308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肥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肥胖儿童6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代谢非健康组(n=267)和代谢健康组(n=353),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TNF-α基因G308A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各组儿童的血清TNF-α水平、肥胖指标和糖脂代谢指标。结果代谢非健康组和
经由呼吸内镜介导的介入治疗方法,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气道疾病开拓了一类全新的治疗手段,其疗效获得临床验证与专家认可。而各类介入治疗方法的规范应用与推广,不同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的精准化与个体化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呼吸介入方法与其他药物、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将为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骨转换对于防止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骨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骨转换生化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骨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介绍BTMs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经骶2骶骨翼髂骨(S2-alar-iliac,S2AI)螺钉与骶1螺钉连接固定(S2AI screw and S1 screw fixation,S2AI-S1)与传统骶髂螺钉治疗DenisⅡ区骶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对1名骨性结构正常的男性志愿者的腰椎及骨盆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采用ANSYS 17.0软件构建右侧DenisⅡ区骶骨骨折及耻骨联合损伤的有限元模型。骨盆
期刊
目的分析单侧与双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行一期后路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48例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单侧开窗组:行一期后路单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23~71岁。双侧开窗组:采用一期后路双侧开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今天已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可以临床实施,尤其在重症治疗中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一个行为准则。临床监测指标作为病情表现的组成部分,延伸了医务人员对病情观察的深度,加深了对重症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与理解。临床医生通过确定生理变化的深层定位,掌握监测与诊断的不同特点,知晓正在监测的指标与治疗干预位点的距离,真正做到异常指标不能被搁置,从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第70届科学年会于2021年5月15日至2021年5月17日以线上形式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本次大会涵盖了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和临床学术研究(尤其是最新临床试验)等内容。糖尿病(CVD的"等危症")与肥胖是CVD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肪肝同样作为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