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新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中的逐步引入,高等院校不论是在基础建设,专业设置,还是人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入的变化,财务工作更是这样,现行的财务制度满足不了高校的快速发展,如何合理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就成了高等院校管理者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高校财务工作的实际,指出高校所面临的财务现状和问题;从理论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决和防范办法,为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高等院校;防范措施
高校扩招,办学资金来源多样化,科研活动的不断加深,高校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行的财务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在保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大前提下谨慎分析风险成因,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全面分析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以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现状
(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1.数量上到达顶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不论是教育经费还是师资力量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规模完整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学生数量逐年上升。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为6076612,2009年为6394932,而到了2010和2011年,这一数据分别飙升至661万和675万。
俗话说物极必反,每年30万左右的增长人数到了2011年锐减为14万, 2001年来,我国的教育系统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据人口统计,中国生育高峰在1991年左右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由此推断,全国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生源下降,高校的竞争加剧已经成为必然,地方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和高校的二、三级院校受此影响最大。这些院校没有政府的拨款,学生的学费是其最大的财政来源,而随着生源的减少,可能就会马上面临招不满学生的状况。
2.多样化的筹资方式
高校资金短缺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开支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这样的方式不仅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渐渐的让高等院校忽略了教育成本的重要性。许多院校在出现资金短缺后一味的依赖国家财政,学校的各项发展都停滞不前,因此,国家在近些年来对高校进行了广泛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筹资途径,主要有校办产业,捐赠和贷款等等。
(二)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1.风险的定义
财务活动经常伴随着风险,有风险就必然要有额外的收益,否则就没有冒风险的必要。所谓的风险价值,风险收益或者风险报酬等,就是投资者由于承担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企业为了收益最大化,必须研究和控制风险,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财务状况在长期的平衡过程中,也会存在失衡的风险。因此本文将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出现的与初衷利益不符的损失或者其可能性。
2.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专业设置,招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不断扩张的需求,于是银行贷款成为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可是高校的举债实际上就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制约未来收入与支出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这种制约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果高校资不抵债,将会进一步影响教职员工的待遇,加重学校的债务负担,引发财务危机,对以后高校的贷款造成更大的困难。
(2)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主要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对内投资是指高校对于教学、科研,购买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对外投资是指投资校办产业,购买股票、基金等资产。目前以对外投资为主,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增值潜力大,但是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其市场风险也相对较高,并且存在着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
(三) 财务风险的成因
首先,高校的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政府的每一项信息和政策都应该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但是高校管理层对政府的政策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重视,并且普遍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其次,大上快干,盲目扩张。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许多高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一味地合并、扩招、兴建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国家的财政拨款毕竟有限,举债扩张就成了这些高校弥补资金缺口的重要途径,这样不计后果的贷款必然形成了过度的负债。再次,监管乏力,制度不健全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随着高校扩张的日益加剧,其贪污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处罚手段,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相互制约,这让原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高校财务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
(一)筹资风险防范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高校的管理层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只有管理层树立起风险防范的意识,制订合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将高校逐步带入良性的发展道路上来。现阶段高校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及捐赠等,这就要求管理层把好资金使用的每一关,力争将每一分钱安全、高效、合理的用到实处,对每一笔钱的责任落实到人,项目从开工到结束,各项支出均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如招投标等各项步骤均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将审计工作贯彻到整个项目中,真正做到全程监督、全程监控。
2.加强规划
高校的建设和扩张必须依据自身的整体实力,不能盲目举债扩张,高校的管理者和投资者必须基于本校的各项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建设规划,所有的投资和融资都要在战略规划的大框架下进行,充分发挥高校汇聚各方面学者和人才的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号召全校对校园规划建设提建议,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后最终拿出一份适合本校长远发展的完美规划方案。
(二)投资风险防范
高校的对外投资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种投资的兴起也随之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投资资金的回收、投资资产的回收等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就得从源头入手,高校应当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投入资金重大的项目全部由管理层讨论投票决定,加强责任人的监管,从根本上杜绝不良投资项目的实施。
高校的校办产业投资和对外投资一样,也必须经过管理层的层层审批和考核,指派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校办产业的投资管理和日常经营分别进行监督,对合作经营的其他企业或个人要严格筛选,明确责任关系,尽量选择经营业绩好、信誉度高的投资人或合作人。在日常经营中,高校应加强对校办产业的监管,对于经营不善的产业要及时整改或者关停,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三、结束语
本文以财务管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财务风险的定义、风险成因等问题进行讨论,谨慎分析,对我国的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然而由于作者所学的知识有限,对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的理解还处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因此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
参考文献
[1] 丁玉书.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51.
[3] 王化成主编.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71-379
关键词:财务风险;高等院校;防范措施
高校扩招,办学资金来源多样化,科研活动的不断加深,高校投资的持续增长,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行的财务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在保证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大前提下谨慎分析风险成因,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不仅是减少经济损失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全面分析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以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现状
(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1.数量上到达顶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不论是教育经费还是师资力量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规模完整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学生数量逐年上升。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为6076612,2009年为6394932,而到了2010和2011年,这一数据分别飙升至661万和675万。
俗话说物极必反,每年30万左右的增长人数到了2011年锐减为14万, 2001年来,我国的教育系统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据人口统计,中国生育高峰在1991年左右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由此推断,全国高考人数下降的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生源下降,高校的竞争加剧已经成为必然,地方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和高校的二、三级院校受此影响最大。这些院校没有政府的拨款,学生的学费是其最大的财政来源,而随着生源的减少,可能就会马上面临招不满学生的状况。
2.多样化的筹资方式
高校资金短缺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开支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这样的方式不仅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也渐渐的让高等院校忽略了教育成本的重要性。许多院校在出现资金短缺后一味的依赖国家财政,学校的各项发展都停滞不前,因此,国家在近些年来对高校进行了广泛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筹资途径,主要有校办产业,捐赠和贷款等等。
(二) 高校财务风险概述
1.风险的定义
财务活动经常伴随着风险,有风险就必然要有额外的收益,否则就没有冒风险的必要。所谓的风险价值,风险收益或者风险报酬等,就是投资者由于承担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企业为了收益最大化,必须研究和控制风险,高等院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其财务状况在长期的平衡过程中,也会存在失衡的风险。因此本文将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因受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因素影响,出现的与初衷利益不符的损失或者其可能性。
2.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专业设置,招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不断扩张的需求,于是银行贷款成为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可是高校的举债实际上就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制约未来收入与支出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这种制约的不确定性最终导致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果高校资不抵债,将会进一步影响教职员工的待遇,加重学校的债务负担,引发财务危机,对以后高校的贷款造成更大的困难。
(2)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主要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对内投资是指高校对于教学、科研,购买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对外投资是指投资校办产业,购买股票、基金等资产。目前以对外投资为主,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增值潜力大,但是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其市场风险也相对较高,并且存在着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
(三) 财务风险的成因
首先,高校的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政府的每一项信息和政策都应该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但是高校管理层对政府的政策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重视,并且普遍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其次,大上快干,盲目扩张。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许多高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分一杯羹,一味地合并、扩招、兴建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国家的财政拨款毕竟有限,举债扩张就成了这些高校弥补资金缺口的重要途径,这样不计后果的贷款必然形成了过度的负债。再次,监管乏力,制度不健全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随着高校扩张的日益加剧,其贪污腐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处罚手段,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相互制约,这让原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高校财务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二、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
(一)筹资风险防范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高校的管理层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只有管理层树立起风险防范的意识,制订合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将高校逐步带入良性的发展道路上来。现阶段高校的建设资金主要还是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及捐赠等,这就要求管理层把好资金使用的每一关,力争将每一分钱安全、高效、合理的用到实处,对每一笔钱的责任落实到人,项目从开工到结束,各项支出均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使用,如招投标等各项步骤均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将审计工作贯彻到整个项目中,真正做到全程监督、全程监控。
2.加强规划
高校的建设和扩张必须依据自身的整体实力,不能盲目举债扩张,高校的管理者和投资者必须基于本校的各项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总体建设规划,所有的投资和融资都要在战略规划的大框架下进行,充分发挥高校汇聚各方面学者和人才的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号召全校对校园规划建设提建议,经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后最终拿出一份适合本校长远发展的完美规划方案。
(二)投资风险防范
高校的对外投资近年来发展迅速,各种投资的兴起也随之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投资资金的回收、投资资产的回收等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就得从源头入手,高校应当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各种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投入资金重大的项目全部由管理层讨论投票决定,加强责任人的监管,从根本上杜绝不良投资项目的实施。
高校的校办产业投资和对外投资一样,也必须经过管理层的层层审批和考核,指派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校办产业的投资管理和日常经营分别进行监督,对合作经营的其他企业或个人要严格筛选,明确责任关系,尽量选择经营业绩好、信誉度高的投资人或合作人。在日常经营中,高校应加强对校办产业的监管,对于经营不善的产业要及时整改或者关停,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三、结束语
本文以财务管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财务风险的定义、风险成因等问题进行讨论,谨慎分析,对我国的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然而由于作者所学的知识有限,对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的理解还处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因此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
参考文献
[1] 丁玉书.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先治.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251.
[3] 王化成主编.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7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