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在肺疾患中意义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获取肺泡巨噬细胞(PAM),经体外培养24小时,用胸腺细胞共同刺激法测定其中所含的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活性。比较正常人(13例)、肺癌(1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0例)患者的PAM产生IL-1能力的差异。结果为:健康对照组经LPS刺激后IL-1活性为5547.65 ± 2420.42cpm / 106细胞(单位下同),未刺激为718.46± 472.25;肺癌组刺激后为2733.20± 1611.17(P<0.01),未刺激为327.57± 226.86(P<0.05); COPD组刺激后为8716.26± 2977.66(P<0.05),未刺激为964.95 ± 346.66(P> 0.05)。同时观察BAL回收液中细胞总数,PAM及中性白细胞总数及形态。认为COPD患者肺部炎症与组织损伤,可能与IL-1水平失控有关。肺癌患者PAM产生IL-1能力低下,反映了肿瘤局部免疫功能缺陷。吸烟可刺激PAM产生IL-1,可能与COPD的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195只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静脉注人酵母多糖活化血浆)及对照组,动态观察了呼吸频率、血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电镜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免疫组织化学改变。实验组于光镜、电镜下均有急性肺损伤改变;冷冻蚀刻显示了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连接的一系列变化;SOD活性及CuZn-SOD含量显示增高,提示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上有重要作用。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