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课前预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金钥匙。课前预习做好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就有了基础。在此,笔者通过本文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可见,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小课堂”,“小课堂”抓得好,就学得主动,大课堂效率就高;反之,如果“小课堂”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大课堂的效率就低。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也都充分说明了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怎样利用预习这个“小课堂”来提高“大课堂”教学呢?下面是我个人的平时教学中一些想法和总结:
  (一)、激发预习兴趣,发挥催化作用
  1、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借助实物、影像和生动的讲述,巧妙的提问,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富有魅力,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轻松愉快。
  2、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因为目的是与兴趣相互贯通,相互迁移的,兴趣孕育出目的,目的激发起兴趣。
  3、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教师对学生预习作业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要给予赞许,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的。
  (二)、指导预习方法,结合阅读教学
  许多学生有去预习,但在如何“预习”问题上,并不明确。怎样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但要有“预习”,而且会“预习”,预习得更好更有收获?笔者认为在教学每组教材之前,注重引导学生领会“导读”的内容,结合着阅读这一教学主题,具体预习步骤如下。
  一、问着读
  课文前的预习提示,一般都会揭示这篇课文的学习要点、重点,学习任务。读好读懂“预习”,学生就会抓住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方向。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梳理、归纳出课文中出示的主要问题,针对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首先要通过浏览或默读,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预习中的问题细读课文,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要通过读一至二遍课文后,基本解决完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这个时候,要要求学生用笔(铅笔)在必要处作上记号或写上自己思考的答案、疑问。
  二、想着读
  联系新旧知识或联系上下文思考,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目的,体会其中意思。例如《水》一文是一篇同学们不太能体会到的故事,预习前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抓住“水的珍贵”这个中心。想: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水的珍贵”,体现了西北地区人们对水的渴望?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乡亲们对缺水的苦和对用水时的乐,探索作者的思路,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动脑的习惯。
  三、品着读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四、诵着读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能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学生在朗读中,交流中品析精彩词词句的妙处,品味语言带来的精神享受。更可将课文中的经典词句“占为己有”,自然而然的丰富了自己的“语言库”。例如,在预习《荷花》一课中有优美的段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个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机儿,看起来饱脹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等,几乎每篇课文都有优美的,沁人心脾的片段,在预习中学生不可能背诵积累,但可以读着诵着,去体会那文字的美、语句的美、意境的美。诵读这样的优美语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更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感感知大自然的美。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课前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先进小课堂再进大课堂,小课堂让大课堂更加高效、更加成功。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曾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论述从反面指出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学区也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在实施“活动单导学”近三年来,本人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全面、
【摘 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写字教学对全面育人的奠基作用,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始,指出当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字育人 思考 实践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字教学,不仅培养学生正确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潜在的创新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培养 提高 美术教学   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上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画出几张画,课堂上不出问题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新型人才的培养迫使我们改变教育理念,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富有创造性,就是让学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性英语,越来越迫切地受到中国社会的需要。但中国大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本文从德西效应出发,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反思研究,得出对大学英语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德西效应 心理学 大学英语教育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我国与国际其他经济体的关系较过去任何时刻更加紧密。而作为世界最强势的语言,英语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日益突显出其
我们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绚烂的阳光、明净的河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这些都有颜色和光亮。而高山大海、鸟兽虫鱼、楼房院落、车船道路,它们有形体样子。像狂风呼啸、虫鸣鸟叫、山谷回响,我们可以听到它们的声音。这些景物影响着环境,装点着生活。这些景物都是小学生需要观察和描写的对象。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也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够突出人物的形象,创造环境气氛,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更生
“后进生”是指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其实他们就像是迟开的“花朵”,如何让他们也能灿烂、娇艳?我认为,这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爱”和“心”。   “让这里没有害怕”——用爱营造无恐惧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另辟新径,探索出有别于传统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和以校内社团活动为平台等教学措施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有效教学 德育 高效 社团 文化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的渗透,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班级德育工作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对语篇进行结构分析,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段落结构,为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教学必然会牵涉到阅读策略的指导,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它不仅包括阅读中的一些阅读技巧: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了解
数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是深层知识,它具有全局性,是数学的灵魂。初中学生掌握好数学思想,可以提高各种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所以进行数学思想的教育和渗透,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重视数学思想的教育和渗透,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明确地规定为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