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地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信息化还像是镜花水月中的事,可望而不可及。而今,随着互联网+浪潮来袭,我们才惊觉,原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于是,智慧社区也就应运而生。
抢占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改变生活,智慧改变社区。这口号叫得响亮,然而,知道与了解智慧社区的人却并不多。
什么是智慧社区?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一种社区形态,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
想象一下,今后你只需靠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生活琐事,甚至都不用下楼的场景。无论是找物业、找家政、找美食、看病挂号、政策咨询,甚至办理准生证、独生子女证,都可以在线完成,无需费时费力地去各部门跑。
比如,曾经需通过小区居委会宣传栏发布的信息,包括居民的衣食住以及政府的法律法规、基层的相关政策等信息,现在通过网站、APP和社区信息化终端等多种途径就可查看。
如同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智慧社区的可行模式。以山东烟台为例,烟台惠通开发了一个智慧云盒子。这个盒子,除了能远程监控老人小孩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预约挂号、购物、缴纳水电费,也能跟小区物业实时互动。
无独有偶,日照市也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与深圳及当地网络科技公司合作,在公共区域铺设免费智能WIFI路由器,整合辖区居民网络浏览数据,实现顾客导流、精准服务,建设智慧城市。
海尔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监孙晓震表示,目前大家都在摸索智慧社区的有效模式。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房地产商在建造社区时把相关的社区配套服务放进地产里,以此提高房产品质,实现房产溢价,让消费者认可房子的价值,愿意多花钱购买。不过,这种模式更多地针对新兴小区,对老小区并不适用。还有一种模式则是由第三方公司建立一些社区之上的服务平台和O2O平台,专门服务于相关社区。由此他们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社区养老、社区民生等服务。
“当然,在智慧社区的建立过程中,政府也会参与进来。提供针对社区的政务管理服务是政府的基本管理职能,这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也没有具体的商业模式。”孙晓震说道。
事实上,目前不管是大型房企、互联网公司,还是个人新成立的创业公司,都将目光对准了智慧社区,以期抢占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孙晓震认为,各方都试图从某一个角度切入智慧社区,并结合自身资源和专长去做这件事。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将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尽管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政府手中有很多资源与政策可以开发出来。因此,智慧社区可以背靠政府,以商业运营和盈利为目标,引入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比如,把地产商的资源、第三方机构资源、养老、教育资源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搭建平台,建立面向新老小区的所谓的加盟或创业式社区模式,以此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进程。
让“凝固的建筑活起来”
作为智慧城市的细分领域,智慧社区的愿景和概念被寄予厚望,政策频频给出利好。如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同年5月,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同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表明智慧社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中,公布了上一年的智慧城市年度试点,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其中山东省莱芜市、章丘市、诸城市、枣庄市薛城区、日照市莒县、潍坊市临朐县、济宁市嘉祥县、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莱西市入选。同时,由烟台智慧云谷云计算有限公司承建的智慧社区等41个项目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专项试点,烟台市、莱西市为示范地。
在济南,完全符合智慧社区定义的应当是中新·济南智慧城。
作为新加坡政府和济南市政府共同支持的项目,中新·济南智慧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又一个中新合作重要的示范性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000亩,总建筑面积约8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500亿人民币,分两期开发,总开发周期为7年。
按照“产居协同、绿色生态、智慧社区、便捷交通”四大核心理念,项目建成后,可容纳超过20万名城市精英生活和工作,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示范性项目。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样本,仅前期项目论证就准备了1年多。”历城区一位参与该项目筹备开发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智慧城就是要让“凝固的建筑活起来”,涉及医疗、教育、交通、产业、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要保证其有质量地运行,需要做大量工作。
在唐冶街道办事处二楼走廊两侧的墙壁上,两幅巨大的规划设计图清楚地标注了智慧城坐落的位置:北至飞跃大道,南至世纪大道,东至绕城高速东环线,西至凤歧路。
“它和雪山片区的开发建设实际上是一体的。2012年拆迁工作启动,共涉及周边4个村7000多人。”这位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中新·济南智慧城由新加坡最大的跨国企业吉宝集团及首峰基金、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南市城投集团、山东省建邦集团五方合作开发建设,是集生态环保、文化艺术、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城镇。其发展定位与功能策划由世界排名首位的AECOM公司担当。目前已经建立了项目的智慧·生态指标体系及技术导引,涵盖了上百项相关技术。 济南智慧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显示,智慧城项目有三大定位:一是借鉴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结合中国本土人文特色,打造具有中国典范性“产、居、旅”融合发展的生态智慧型新兴片区;二是依托济南“大都市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地位,深化济南高新技术、文化教育等核心优势产业,塑造济南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窗口及城市高端产业聚集高地;三是融合济南东部新城政务、教育、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多重城市发展驱动核心板块,塑造济南东部新城提升发展的关键枢纽和城市进一步东拓的重要支点。
从APP到智能家具
尽管承载着诸多美好的愿景,智慧社区也面临着不少需要解决和规避的问题。从事智慧社区方案解决的工程师马哲认为,总体来说,智慧社区是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倡导用技术改变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纵观之前所有的网站、所有的O2O模式,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把需求简化,抓住一点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社区服务与之刚刚相反。智慧社区需要针对一个固定的客户群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需求,这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应用管理的集成化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从卓分析,当前社区智慧应用系统比较少,社区服务系统集成化程度偏低,社区综合性服务人才欠缺,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这些因素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
郑从卓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智慧化服务,提升社区的综合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立足本社区,大力建设社区局域的智能化系统,提供智慧养老、智慧家居等本地化的应用服务。
目前我们看到的智慧社区样本,基本还依靠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发布和服务办理,这是否意味着仅靠网络,智慧社区就一劳永逸了?
“要建立智慧社区,仅仅靠手机APP肯定不够,更需要一些智能家具予以配合。而即便是比较普通的智能家具品牌,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5000元以上的配置费,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电器等几大体系的建立,才能达到比较理想化的智能系统覆盖。”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史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对此,孙晓震认为,智能家居在智慧社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智能家居的智慧社区是“片面的”。
“在家庭中,家居主要向居民提供安全、便利、娱乐、健康等服务,最贴近居民生活。因此,智能家居应作为智慧社区服务的信息采集端,为社区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手段。当然,由此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服务,比如在社区公共部分建立类似娱乐中心、托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填补家庭服务的空白。”孙晓震说道。
要让社区变智慧并非易事,目前智慧社区已迈出了坚实的几步,乘着互联网+的浪潮,智慧社区远景可期。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信息化还像是镜花水月中的事,可望而不可及。而今,随着互联网+浪潮来袭,我们才惊觉,原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于是,智慧社区也就应运而生。
抢占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改变生活,智慧改变社区。这口号叫得响亮,然而,知道与了解智慧社区的人却并不多。
什么是智慧社区?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一种社区形态,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
想象一下,今后你只需靠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生活琐事,甚至都不用下楼的场景。无论是找物业、找家政、找美食、看病挂号、政策咨询,甚至办理准生证、独生子女证,都可以在线完成,无需费时费力地去各部门跑。
比如,曾经需通过小区居委会宣传栏发布的信息,包括居民的衣食住以及政府的法律法规、基层的相关政策等信息,现在通过网站、APP和社区信息化终端等多种途径就可查看。
如同摸着石头过河,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智慧社区的可行模式。以山东烟台为例,烟台惠通开发了一个智慧云盒子。这个盒子,除了能远程监控老人小孩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预约挂号、购物、缴纳水电费,也能跟小区物业实时互动。
无独有偶,日照市也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与深圳及当地网络科技公司合作,在公共区域铺设免费智能WIFI路由器,整合辖区居民网络浏览数据,实现顾客导流、精准服务,建设智慧城市。
海尔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监孙晓震表示,目前大家都在摸索智慧社区的有效模式。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房地产商在建造社区时把相关的社区配套服务放进地产里,以此提高房产品质,实现房产溢价,让消费者认可房子的价值,愿意多花钱购买。不过,这种模式更多地针对新兴小区,对老小区并不适用。还有一种模式则是由第三方公司建立一些社区之上的服务平台和O2O平台,专门服务于相关社区。由此他们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社区养老、社区民生等服务。
“当然,在智慧社区的建立过程中,政府也会参与进来。提供针对社区的政务管理服务是政府的基本管理职能,这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也没有具体的商业模式。”孙晓震说道。
事实上,目前不管是大型房企、互联网公司,还是个人新成立的创业公司,都将目光对准了智慧社区,以期抢占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孙晓震认为,各方都试图从某一个角度切入智慧社区,并结合自身资源和专长去做这件事。未来,智慧社区的发展将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尽管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政府手中有很多资源与政策可以开发出来。因此,智慧社区可以背靠政府,以商业运营和盈利为目标,引入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比如,把地产商的资源、第三方机构资源、养老、教育资源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搭建平台,建立面向新老小区的所谓的加盟或创业式社区模式,以此推动社区服务标准化进程。
让“凝固的建筑活起来”
作为智慧城市的细分领域,智慧社区的愿景和概念被寄予厚望,政策频频给出利好。如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同年5月,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同年8月,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表明智慧社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中,公布了上一年的智慧城市年度试点,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其中山东省莱芜市、章丘市、诸城市、枣庄市薛城区、日照市莒县、潍坊市临朐县、济宁市嘉祥县、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莱西市入选。同时,由烟台智慧云谷云计算有限公司承建的智慧社区等41个项目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专项试点,烟台市、莱西市为示范地。
在济南,完全符合智慧社区定义的应当是中新·济南智慧城。
作为新加坡政府和济南市政府共同支持的项目,中新·济南智慧城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又一个中新合作重要的示范性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约8000亩,总建筑面积约8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500亿人民币,分两期开发,总开发周期为7年。
按照“产居协同、绿色生态、智慧社区、便捷交通”四大核心理念,项目建成后,可容纳超过20万名城市精英生活和工作,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示范性项目。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样本,仅前期项目论证就准备了1年多。”历城区一位参与该项目筹备开发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智慧城就是要让“凝固的建筑活起来”,涉及医疗、教育、交通、产业、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要保证其有质量地运行,需要做大量工作。
在唐冶街道办事处二楼走廊两侧的墙壁上,两幅巨大的规划设计图清楚地标注了智慧城坐落的位置:北至飞跃大道,南至世纪大道,东至绕城高速东环线,西至凤歧路。
“它和雪山片区的开发建设实际上是一体的。2012年拆迁工作启动,共涉及周边4个村7000多人。”这位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中新·济南智慧城由新加坡最大的跨国企业吉宝集团及首峰基金、历城区人民政府、济南市城投集团、山东省建邦集团五方合作开发建设,是集生态环保、文化艺术、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城镇。其发展定位与功能策划由世界排名首位的AECOM公司担当。目前已经建立了项目的智慧·生态指标体系及技术导引,涵盖了上百项相关技术。 济南智慧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显示,智慧城项目有三大定位:一是借鉴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结合中国本土人文特色,打造具有中国典范性“产、居、旅”融合发展的生态智慧型新兴片区;二是依托济南“大都市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地位,深化济南高新技术、文化教育等核心优势产业,塑造济南城市发展建设的新窗口及城市高端产业聚集高地;三是融合济南东部新城政务、教育、金融、交通、科技、文化等多重城市发展驱动核心板块,塑造济南东部新城提升发展的关键枢纽和城市进一步东拓的重要支点。
从APP到智能家具
尽管承载着诸多美好的愿景,智慧社区也面临着不少需要解决和规避的问题。从事智慧社区方案解决的工程师马哲认为,总体来说,智慧社区是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倡导用技术改变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纵观之前所有的网站、所有的O2O模式,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把需求简化,抓住一点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社区服务与之刚刚相反。智慧社区需要针对一个固定的客户群满足他们各种各样的需求,这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应用管理的集成化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从卓分析,当前社区智慧应用系统比较少,社区服务系统集成化程度偏低,社区综合性服务人才欠缺,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这些因素阻碍了智慧社区的发展。
郑从卓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智慧化服务,提升社区的综合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向社区延伸。另一方面,立足本社区,大力建设社区局域的智能化系统,提供智慧养老、智慧家居等本地化的应用服务。
目前我们看到的智慧社区样本,基本还依靠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发布和服务办理,这是否意味着仅靠网络,智慧社区就一劳永逸了?
“要建立智慧社区,仅仅靠手机APP肯定不够,更需要一些智能家具予以配合。而即便是比较普通的智能家具品牌,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5000元以上的配置费,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电器等几大体系的建立,才能达到比较理想化的智能系统覆盖。”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史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对此,孙晓震认为,智能家居在智慧社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智能家居的智慧社区是“片面的”。
“在家庭中,家居主要向居民提供安全、便利、娱乐、健康等服务,最贴近居民生活。因此,智能家居应作为智慧社区服务的信息采集端,为社区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手段。当然,由此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服务,比如在社区公共部分建立类似娱乐中心、托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填补家庭服务的空白。”孙晓震说道。
要让社区变智慧并非易事,目前智慧社区已迈出了坚实的几步,乘着互联网+的浪潮,智慧社区远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