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县马鸣乡苹果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t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马龙县马鸣乡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马鸣乡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苹果产业;现状;优势;对策;云南马龙;马鸣乡
  中图分类号 S661.1;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303-02马龙县马鸣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农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有70%以上的收入来自烤烟,自烤烟实行“双控”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近年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马龙县苹果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但作为马龙县8个乡镇之一的马鸣乡在苹果产业的发展中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马鸣乡苹果种植面积60 hm2,但其发展呈现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商品率极低等特点,经济效益较低。而作为优质早熟苹果的生产地,如何利用马鸣乡的资源优势来壮大苹果产业,培育出优质早熟苹果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马鸣乡苹果生产现状
  1.1 果园面积分散,缺乏科学生产
  马鸣乡现有苹果面积60.00 hm2,进入结果期的果园面积40.00 hm2。分散种植于7个村委会,2.00 hm2以上连片的有3个,大多在0.33~0.67 hm2,苹果产业单位面积收入相差悬殊。果农种植技术落后,缺乏科学修剪、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区域上无法统一管理,极大地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品质和销售。
  1.2 果园基础设施落后
  无论是老园地或新园地,苹果大多种植于山地上,大都没有根据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和园地基础设施建设。而当地6—8月多雨,其他月份较干旱,尤其是2—4月,苹果正处于萌芽、开花、坐果需水高峰期,又无水可用,如不能满足此阶段所需的水分,将直接影响苹果的生长,也就谈不上高产、优质。
  1.3 管理粗放
  苹果是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的果树,大多数农民在“人栽天管”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果园的种植管理非常粗放,没有进行必要的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苹果树得不到连续良好的管理,从而导致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下[1]。
  2 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
  2.1 适宜的自然条件
  马鸣乡地广人稀,国土总面积238.55 km2,人口密度为57人/km2,全乡有耕地面积5 266.67 hm2。其中,生产条件较好的有733.33 hm2。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苹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马鸣乡属高原丘陵地带,最高海拔2 038 m,最低海拔1 773 m,气候特征为冷而不寒、暖而不热、干湿分明、降水集中,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气温14.3 ℃,年均降雨量927.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58 h,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8.7 ℃,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是6.5 ℃。全年平均初霜期为11月13日,终霜期为3月11日,间隔118.8 d,平均霜日24.6 d,平均年无霜期234 d,是优质早熟苹果的生产地。
  2.2 优异的品种资源
  马龙苹果以其酥、脆、酸、甜的独特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13年4月,“马龙苹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证书。2008年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在马龙县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引进新西兰苹果种苗进行栽培,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龙噶”“龙威”2个新品种,新品种不论在成熟期、果肉品质还是外观上都极具竞争优势,并于2013年8月2日通过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的鉴评。
  2.3 区位优势
  马鸣乡位于曲靖市西南部,南接宜良县,西靠嵩明县,距昆曲高速公路旧县立交桥15 km,交通便利。被规划在昆曲一线的城郊现代苹果观光产业带内,区位优势明显。
  2.4 种植技术更加完善
  马龙县于2009年1月加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全省加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7个县之一,马龙县加大低效苹果园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苹果矮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早熟苹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加强苹果盆栽和水果盆景的研发工作[2]。目前,县农业局经作站已摸索出了一套从品种改良,将高光效树形培育、简化修剪、配方施肥、水肥一体、铺设反光膜、绿色防控及专业化统一防治等技术进行集成,在种植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2.5 出臺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2014年,马龙县人民政府出台了马政发〔2013〕107号文件《马龙县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文件上对苹果产业进行规定,为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 马鸣乡苹果产业发展对策
  3.1 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马鸣乡苹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苹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挂钩联系制度,具体负责对苹果产业进行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苹果产业的认识
  目前,马鸣乡农民以种植烤烟、玉米、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果树多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不产生经济效益,农民的产业意识不高。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苹果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每年组织3~4次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150人。
  3.3 优化区域布局
  要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以发展早熟苹果为主。在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瞄准1~2个主导品种做大做强,促进苹果主导产品上规模、上档次。苹果产业发展要做到“三化”:一是“良种化”,在品种选择上以“龙威、龙嘎”等早中熟品种为主栽品种;二是“标准化”,在建园时按照株行距2 m×4 m进行定植,树形采用高杆纺锤形,重点推广高光效、下垂枝结果、简易省力化修剪、配方施肥、水肥一体、铺设反光膜、绿色防控等集成技术,果园内配套水池、道路等基础设施;三是“规模化”,在基地布局上,鼓励农民以投资、投劳、投地、投物折股方式用于苹果产业发展;或采取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模化种植[3]。   3.4 注重低产果园改造
  马鸣乡现有苹果园53.33 hm2,普遍存在低质低效现象。要充分发挥老果园水、电、路等基础优势,切实加大改造提升力度,促进果园提质增效,尤其要将高光效树型培育及改造、简化修剪、配方施肥、水肥一体、铺设反光膜、绿色防控及专业化统一防治等技术进行集成,在种植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马鸣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条件差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因此要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苹果产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果区渠、池、路通连,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并举,大力改善苹果产业基础设施条件,为马鸣乡苹果产业专业化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3.6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马鸣乡苹果种植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果园经营,生产技术管理千差万别,果品质量良莠不齐,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市场的要求。今后围绕苹果产业化各个环节的科技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和示范。重点推广“改形透光、夏季修剪、肥水一体、配方施肥、生态防控”五大技术。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织当地专家、技术员对果农进行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新品种的推广、果树科学管理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提高基地农户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技术要领直接落实到果园[4]。
  3.7 充分发挥扶持带动作用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大对苹果种植大户、苹果营销企业和配套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增强苹果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提升苹果产业化发展水平。乡政府也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要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流转、股份、合同等形式参与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公司 基地 专业合作社”“大戶(能人) 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和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市场合力,提高苹果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4 参考文献
  [1] 屠煦童,黄善峤,戴强,等.江苏丰县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2(34):289-295.
  [2] 李坤明,彭德青,杨学林,等.宁蒗县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2(8):31-34.
  [3] 黄敏,武绍波,迟焕彩.昭通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12(12):190-193.
  [4] 贾能子.清水县苹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05(2):40-41.
其他文献
总结了辽西地区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策略,包括生态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内容。
针对当前平原围村林杨树过量、树种单一、效益不高的现状,提出对低效林进行改造的方法,以为加快推进平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2012年对新疆兵团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养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7.3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92.05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5.85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32.93mg/kg;
自年初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引入注目,并最终演化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纷纷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展开救助行动。这种救助行动在经济金融全
2010年是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重要过渡年。就全球而言,目前主要经济体正在从衰退的泥潭中走出,向全面复苏阶段过渡,但距离全面复苏仍然遥远,依靠刺激政策稳定下来的经济需要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