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问世,很多朋友认为过去用于胶片摄影的交换镜头依然可以延用到数码相机之上,但是,随着数码相机制造技术的进步,随着摄影者对于数码影像品质要求的提高,表面上看似一样的“数码镜头”不断地被制造出来。这仅仅是相机(镜头)厂家获取更多利润的新招数吗?将旧镜头在新数码相机上使用有什么问题吗?新旧镜头的差别在哪里呢?如何在数码相机上玩旧镜头呢?笔者无意中发现了上述问题所在。
  
  我的新式武器是奥林巴斯E-P2,一个M4/3系统且能够更换镜头的轻便相机。E-P2影像传感器的面积大致为135标准画幅(24×36mm)的四分之一。相同视角的摄影镜头在这个相机上的焦距与135相机相比正好是1/2,比如17mm的镜头用在这个相机上,与135全幅相机的34mm镜头的拍摄感受是一样的。
  好的,我的试验开始了!
  首先买来一个转接环,中国制造,专门用于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相机,前端的卡口有尼康、佳能、宾得等多种形式。
  再用同为M4/3系统的20mm松下数码镜头对比我手中20年前生产的一个著名品牌九成新的20mm(最大光圈F2.8)135胶卷相机的镜头。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松下20mm定焦数码镜头,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可以看到影像锐度好,画面中心的成像很好,而边缘的清晰度也不错。把光圈缩小到F8最佳光圈时,画面质量更好。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环,将某著名品牌的20mm135胶卷相机的定焦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可以看到画面总体的成像质量也很好,影像锐度好,但是将画面放大以后,可以看到中心的成像很好,而边缘的清晰度就差了一些,同时,边缘的色散也比较大,即使使用F8最佳光圈,边缘的问题还是存在。
  
  也许通过上述照片还是无法看清数码镜头和135胶卷相机镜头的差别,那么通过镜头标板的拍摄图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松下20mm定焦数码镜头,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圈,将20mm135胶卷相机的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很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也很清晰,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很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色散现象比较严重。
  
  对比的第二组镜头是一个尼康F卡口的非尼克尔品牌40mm1∶2.0镜头,我非常喜欢这只镜头,用在我的尼康FM2上,拍胶片可以得到很高的影像品质。奥林巴斯目前没有相同焦距的定焦镜头,于是我用14-40mm变焦镜头中约40mm的焦段进行对比。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奥林巴斯14-42mm(40mm端)变焦数码镜头,采用F5.6最大光圈拍摄,影像明锐,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清晰度都很好,边缘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也是清晰的,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环,将尼康40mm定焦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5.6光圈拍摄。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中心的分辨率很高,影像十分清晰。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色散现象比较严重。
  
  使用奥林巴斯14-42mm1∶5.6的数码变焦镜头(约40mm焦段)拍摄,成像质量十分出色,中心位置和边缘的结像都比较好,边缘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从下面两张图片就可以看出来。
  
  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也很好,色散也很轻微。
  
  接近中心位置的影像,清晰度非常好。
  
  尼康40mm镜头加用转接环,装在奥林巴斯机身上,拍出的画面中心表现不错,但是周边明显暗一些,放大以后清晰度也略差一些,而且边缘的线条上有明显的色散问题。从下面两张图片中就可以看出来。
  
  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略微差一些,色散比较严重。
  
  接近中心位置的影像,清晰度非常好。
  
  对比结果的主观感受
  
  目前,用数码相机玩传统镜头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不加对比,我们很难想到老镜头与新镜头的成像差距。但通过实拍比较,我对数码镜头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数码相机应该使用新设计的数码镜头。
  这一次的比较也验证了多年前得到的知识:同等级的小像场镜头的分辨率一定比大像场镜头的分辨率高。一位镜头设计师也曾告诉我,即使是同样面积的感光件,最新出品的所谓“数码镜头”的分辨率大都高于相同规格的“胶片镜头”。
  另外,数码镜头在设计上会使入射的光线更加平直,以使画面边缘的影像品质得到保障,而胶片镜头的大入射角光线就有可能造成画面边缘出现色散的情况。当然,在镜头镀膜技术上,新的镜头肯定会比老镜头更先进。
  当然,用旧镜头在E-P2相机上拍摄照片并非完全不行,充分利用中心分辨率,仍然可以拍摄出自己满意的另类作品也挺好,要不然我的转接环就白买了。
  (责任编辑:金俊)
其他文献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艺术大师罗丹的这句话非常适合我们摄影人,因为在我们生活中,美到处都存在,只不过是我们没有认真地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我们的生活。有了美的发现,才会有美的创意,美的收获??    『前期拍摄』  雪,洁白无瑕,这既是严冬的产物,也是希望的象征。古往今来,雪都是艺术家乐于表现的主题。  一次雪后,我去合肥包河公园拍摄,发现一座由十几块石头组成的点状桥,在一层白雪的覆
冬季北方冰冻三尺寒,而来到三亚实在是享受,这座海南的明星城市正以怡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和热情接待欢迎着奔涌而来的每一位国内外游客。背山面海的三亚不但已经打造成为国内最热门的度假胜地之一,无论成名已久豪华酒店云集的亚龙湾,还是因《非诚勿扰2》电影而一夜走红的热带天堂森林公园,都在旅游大潮中持续升温,而且三亚乃至海南还拥有着丰富独特的摄影资源,最美的海滩自不必说,热带雨林、红树林,黎家风情等都是极好的
【编者按】  佛语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作者用精致的构图、细腻的光影,将他心中的花语以摄影的语言宣泄、表达出来。    这一系列作品拍摄于法国诺曼底乡村,我时常散步的小路旁或家中的花园。  大自然是我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是我创作的主旋律。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大自然的纯美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浸入我的骨髓。它是我生命的外延,我希望用影像将我感知的
光影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即便是同一场景,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光影下,情调和氛围会迥然不同。风光摄影中,把握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变化,利用天气及地形的特点,可以让我们在各种条件下拍摄出具有鲜明艺术效果的作品,这是风光摄影的成功关键。      黎明前的光线经常能为作品带来特殊的色调,足以使作品与众不同。 容晶 摄    日出日落是最令风光摄影爱好者兴奋的时刻,很多影友往往凌晨就会赶到拍摄点守候
20多年前,没想到由于订阅了《大众摄影》而牵出了一段故事,续写了两代摄影人的情缘。也让我父亲找到了在印尼分别30多年的中学同学。这就是《大众摄影》与我和方学辉前辈的故事。     1982年年底的一天,我在海南陵水县卫生防疫站当医生的父亲黄亚才在翻阅我订阅的《大众摄影》第8期杂志时,偶然读到了一幅取名为《晨歌》的摄影作品,作者为方学辉,觉得名字很熟悉。他对我说:“这个作者很像我在印尼达华中学读初中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贵州农村所保留的那份原生态特点,吸引着不少人的眼球。那里的民族服饰,生活习惯,以至于乡亲门淳朴的表情,都会使你产生浓厚兴趣。于是,二年的时间里,我七次去贵州,历时一百二十多天。前后到过三十五个县,拍了数万张片子。由于许多影像堆叠在一起,我脑子里的贵州变得既熟悉又陌生,既清晰又朦胧,也许这种印象才是最真实的吧。  贵州的少数民族多至四十九个,即使同一个民族也有许多分支,比如
人们一天的辛劳在城市的喧闹中随着夜幕的降临结束了。街道上的路灯,渐渐的一排排亮起来,霓虹灯也在不停地闪烁。  夜幕中为了生机摆夜市的小贩;活泼可爱玩耍的小朋友;到公园放松的白领人;还有城市美容师……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多彩梦幻的世界。  很多展示夜景的作品,大多是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的城市场景。而我很想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平凡而又有浓烈生活氛围的精彩画面。  拍摄时我主要把握天空还没完全暗下时,又有灯光陪衬
自从高清视频功能加入到单反、微单和单电相机以来,已凭借优异的画质和电影般的影像质感获得了普遍的认可,但正如拍照片需要三脚架闪光灯等一系列附件,拍视频也同样如此,不久前索尼推出了一系列的高清视频附件,让α55的视频拍摄更给力。    『有哪些附件可选择?』    『立体声麦克风ECM-ALST1』  小巧的立体声麦克风,使用钮扣电池供电,可直接安装在机顶热靴上,使用3.5mm音频接口与相机连接即可轻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曾经的画面或者事件会深刻地印在记忆中,任凭岁月的洗刷也不磨灭。比如一个老物件、一条老巷子、一座老城等,都肯定成为很多人的记忆,或者眼前闪过的某个人、某个特殊场景,也可能让人记一辈子。其实不仅满怀沧桑的老东西,新生事物如一部手机、一个挎包、一件时装等,只要附带上能深植人心中的情感信息,同样可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引导记忆的情绪,回想起来依然鲜活而永恒。最能让人留恋沉浸的记忆,往
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摄影师选择在明室利用数码技术(电脑处理加喷墨打印机)输出他们的作品。其中,“艺术微喷”作为数码输出方式中的一种,在摆脱了以往传统冲印单一输出介质的局限的同时,其呈现的绚丽多彩细致多变输出效果,给摄影师带来更多的影像表达方式。而通过不同介质的输出,则能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带来更加完美的输出效果。  介质选择的丰富性,已逐步让摄影师们将其融入创作之中。但当面临如此多的选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