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问世,很多朋友认为过去用于胶片摄影的交换镜头依然可以延用到数码相机之上,但是,随着数码相机制造技术的进步,随着摄影者对于数码影像品质要求的提高,表面上看似一样的“数码镜头”不断地被制造出来。这仅仅是相机(镜头)厂家获取更多利润的新招数吗?将旧镜头在新数码相机上使用有什么问题吗?新旧镜头的差别在哪里呢?如何在数码相机上玩旧镜头呢?笔者无意中发现了上述问题所在。
我的新式武器是奥林巴斯E-P2,一个M4/3系统且能够更换镜头的轻便相机。E-P2影像传感器的面积大致为135标准画幅(24×36mm)的四分之一。相同视角的摄影镜头在这个相机上的焦距与135相机相比正好是1/2,比如17mm的镜头用在这个相机上,与135全幅相机的34mm镜头的拍摄感受是一样的。
好的,我的试验开始了!
首先买来一个转接环,中国制造,专门用于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相机,前端的卡口有尼康、佳能、宾得等多种形式。
再用同为M4/3系统的20mm松下数码镜头对比我手中20年前生产的一个著名品牌九成新的20mm(最大光圈F2.8)135胶卷相机的镜头。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松下20mm定焦数码镜头,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可以看到影像锐度好,画面中心的成像很好,而边缘的清晰度也不错。把光圈缩小到F8最佳光圈时,画面质量更好。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环,将某著名品牌的20mm135胶卷相机的定焦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可以看到画面总体的成像质量也很好,影像锐度好,但是将画面放大以后,可以看到中心的成像很好,而边缘的清晰度就差了一些,同时,边缘的色散也比较大,即使使用F8最佳光圈,边缘的问题还是存在。
也许通过上述照片还是无法看清数码镜头和135胶卷相机镜头的差别,那么通过镜头标板的拍摄图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松下20mm定焦数码镜头,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圈,将20mm135胶卷相机的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很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也很清晰,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很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色散现象比较严重。
对比的第二组镜头是一个尼康F卡口的非尼克尔品牌40mm1∶2.0镜头,我非常喜欢这只镜头,用在我的尼康FM2上,拍胶片可以得到很高的影像品质。奥林巴斯目前没有相同焦距的定焦镜头,于是我用14-40mm变焦镜头中约40mm的焦段进行对比。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奥林巴斯14-42mm(40mm端)变焦数码镜头,采用F5.6最大光圈拍摄,影像明锐,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清晰度都很好,边缘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也是清晰的,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环,将尼康40mm定焦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5.6光圈拍摄。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中心的分辨率很高,影像十分清晰。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色散现象比较严重。
使用奥林巴斯14-42mm1∶5.6的数码变焦镜头(约40mm焦段)拍摄,成像质量十分出色,中心位置和边缘的结像都比较好,边缘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从下面两张图片就可以看出来。
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也很好,色散也很轻微。
接近中心位置的影像,清晰度非常好。
尼康40mm镜头加用转接环,装在奥林巴斯机身上,拍出的画面中心表现不错,但是周边明显暗一些,放大以后清晰度也略差一些,而且边缘的线条上有明显的色散问题。从下面两张图片中就可以看出来。
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略微差一些,色散比较严重。
接近中心位置的影像,清晰度非常好。
对比结果的主观感受
目前,用数码相机玩传统镜头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不加对比,我们很难想到老镜头与新镜头的成像差距。但通过实拍比较,我对数码镜头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数码相机应该使用新设计的数码镜头。
这一次的比较也验证了多年前得到的知识:同等级的小像场镜头的分辨率一定比大像场镜头的分辨率高。一位镜头设计师也曾告诉我,即使是同样面积的感光件,最新出品的所谓“数码镜头”的分辨率大都高于相同规格的“胶片镜头”。
另外,数码镜头在设计上会使入射的光线更加平直,以使画面边缘的影像品质得到保障,而胶片镜头的大入射角光线就有可能造成画面边缘出现色散的情况。当然,在镜头镀膜技术上,新的镜头肯定会比老镜头更先进。
当然,用旧镜头在E-P2相机上拍摄照片并非完全不行,充分利用中心分辨率,仍然可以拍摄出自己满意的另类作品也挺好,要不然我的转接环就白买了。
(责任编辑:金俊)
我的新式武器是奥林巴斯E-P2,一个M4/3系统且能够更换镜头的轻便相机。E-P2影像传感器的面积大致为135标准画幅(24×36mm)的四分之一。相同视角的摄影镜头在这个相机上的焦距与135相机相比正好是1/2,比如17mm的镜头用在这个相机上,与135全幅相机的34mm镜头的拍摄感受是一样的。
好的,我的试验开始了!
首先买来一个转接环,中国制造,专门用于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相机,前端的卡口有尼康、佳能、宾得等多种形式。
再用同为M4/3系统的20mm松下数码镜头对比我手中20年前生产的一个著名品牌九成新的20mm(最大光圈F2.8)135胶卷相机的镜头。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松下20mm定焦数码镜头,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可以看到影像锐度好,画面中心的成像很好,而边缘的清晰度也不错。把光圈缩小到F8最佳光圈时,画面质量更好。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环,将某著名品牌的20mm135胶卷相机的定焦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可以看到画面总体的成像质量也很好,影像锐度好,但是将画面放大以后,可以看到中心的成像很好,而边缘的清晰度就差了一些,同时,边缘的色散也比较大,即使使用F8最佳光圈,边缘的问题还是存在。
也许通过上述照片还是无法看清数码镜头和135胶卷相机镜头的差别,那么通过镜头标板的拍摄图片,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松下20mm定焦数码镜头,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圈,将20mm135胶卷相机的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2.8最大光圈拍摄。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很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也很清晰,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很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色散现象比较严重。
对比的第二组镜头是一个尼康F卡口的非尼克尔品牌40mm1∶2.0镜头,我非常喜欢这只镜头,用在我的尼康FM2上,拍胶片可以得到很高的影像品质。奥林巴斯目前没有相同焦距的定焦镜头,于是我用14-40mm变焦镜头中约40mm的焦段进行对比。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奥林巴斯14-42mm(40mm端)变焦数码镜头,采用F5.6最大光圈拍摄,影像明锐,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清晰度都很好,边缘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分辨率高。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也是清晰的,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
使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通过转接环,将尼康40mm定焦镜头安在相机上,采用F5.6光圈拍摄。
高倍放大以后的中心区域,可以看出影像明锐,镜头中心的分辨率很高,影像十分清晰。
高倍放大后,可以看出边缘的影像清晰度较差,色散现象比较严重。
使用奥林巴斯14-42mm1∶5.6的数码变焦镜头(约40mm焦段)拍摄,成像质量十分出色,中心位置和边缘的结像都比较好,边缘只有轻微的色散现象。从下面两张图片就可以看出来。
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也很好,色散也很轻微。
接近中心位置的影像,清晰度非常好。
尼康40mm镜头加用转接环,装在奥林巴斯机身上,拍出的画面中心表现不错,但是周边明显暗一些,放大以后清晰度也略差一些,而且边缘的线条上有明显的色散问题。从下面两张图片中就可以看出来。
边缘部分的成像质量略微差一些,色散比较严重。
接近中心位置的影像,清晰度非常好。
对比结果的主观感受
目前,用数码相机玩传统镜头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不加对比,我们很难想到老镜头与新镜头的成像差距。但通过实拍比较,我对数码镜头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数码相机应该使用新设计的数码镜头。
这一次的比较也验证了多年前得到的知识:同等级的小像场镜头的分辨率一定比大像场镜头的分辨率高。一位镜头设计师也曾告诉我,即使是同样面积的感光件,最新出品的所谓“数码镜头”的分辨率大都高于相同规格的“胶片镜头”。
另外,数码镜头在设计上会使入射的光线更加平直,以使画面边缘的影像品质得到保障,而胶片镜头的大入射角光线就有可能造成画面边缘出现色散的情况。当然,在镜头镀膜技术上,新的镜头肯定会比老镜头更先进。
当然,用旧镜头在E-P2相机上拍摄照片并非完全不行,充分利用中心分辨率,仍然可以拍摄出自己满意的另类作品也挺好,要不然我的转接环就白买了。
(责任编辑: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