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心村也可称之为新社区,是农村集镇化建设的产物。本文以松江区佘山镇江秋中心村的调查,就中心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作初步的探索与思考。
一、中心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体系
佘山镇江秋中心村是近年来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中心村,属于农村宅基地置换项目。相比于城镇的一般社区,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入住人群的特定性。入住中心村的大多是佘山镇的动迁农民。二是思想观念的差异性。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造成新旧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必然面临一个较长转变的过程。三是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由于中心村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新生事物,因此,一般城镇社区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必须通过基层组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而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体系。江秋中心村在江秋居民区党支部一年多来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日趋成熟。居民区党支部通过深入开展走访工作,走近居民、熟悉居民,及时了解动迁入住居民的生活情况,建立了小区档案,并以此为切入口,逐步建立起了多支由小区党员和热心人士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小区居民。如除定期为居民提供磨剪刀、理发、修电器等便民服务和测量血压、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保健服务外,还经常走访慰问残疾患病居民家庭,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义务巡视、宣传等。这些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小区的居民带来了方便,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认可,让他们时时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第二,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凸显。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直接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江秋居民区党支部充分利用小区场地、设施等各类资源,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体、健身活动。如组织插花、礼仪知识等培训,开展了许多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成立了健身舞俱乐部、戏曲沙龙等,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三,新社区党建工作在新环境下呈现出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虽然入住中心村党员有的组织关系还在原先的户籍地,但居民区党支部从未忽视对居民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做好党建宣传、学习和教育工作,开展党的建设活动,并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建立了由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和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了“小区有事情,支部牵个头,党员带个头,居民跟着走”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新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中心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基础。
首先,要抓好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必须结合新社区管理工作实际,加强对社区“两委”干部的学习培训,为使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履行工作职能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必须不断建立完善干部学习、工作考勤制度和测评机制。
其次,要抓好新社区党员队伍的建设。凝聚社区各方力量,动员社区党员带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处处体现先进性。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形式组织党员带头学法、守法,带头宣传政策法规,带头参与维护小区治安,带头调解身边矛盾纠纷,带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社区居民公约,带头参与平安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等。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各类公益性的岗位,如矛盾纠纷调解岗、治安维护协管岗、青少年教育岗、政策理论宣传岗、文体活动组织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通过宣传动员、划分小组和分步实施等环节,组织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实践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积极发挥党员队伍在新社区引领、凝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
再次,必须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努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针对新社区居民党员队伍中老党员多、文化程度低的现状,社区基层组织应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对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等加强联系和培养,组织他们上党课、参加社区活动和学习培训。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同加强新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紧密结合,完善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新社区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三、中心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努力营造新社区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
在中心村里,基层组织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广大社区群众的服务者。中心村的建设和管理在借鉴城镇社区管理模式有益经验的同时,应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既要学习其他单位好的工作经验,又应努力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在工作中运用新思路,探索科学管理的新方法。我们认为,解决新居民与新社区之间的融合度问题是管理的关键。在新社区中,入住的人员大多是乡村的动迁户,如何解决因为新旧环境的差异性给他们带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冲突和矛盾,使他们真正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是新社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由于受原先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仍然存在小区绿化地带乱种蔬菜、在门前随意架设晾衣杆和洗衣台、甚至饲养家禽等现象。要改变这一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搞好教育。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新居民开展改革发展形势教育、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共建和谐活动。以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结合实际,以完善民主自治、调解民事纠纷、法制宣传、维护社区治安等为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平安创建活动。
三是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居民高尚情操。坚持在社区文体活动健身队骨干的带动下,社区文体活动呈现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不断建立和完善文体健身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入住新社区的动迁户以中老年人居多,大多赋闲在家,应大力宣传和引导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参加文体健身活动,通过锻炼身体来充实自己、陶冶情操,通过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继续发挥余热、体现自身的价值,采用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找到生活乐趣所在,共同营造新社区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中心村基层组织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祥和、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是社区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区党组织必须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主线,始终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围绕怎样服务于居民、服务好居民来开展各项工作。新社区治安稳定是一项关系到小区每家每户的大事,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好综合治理工作。为了使小区的治安更稳定,新社区基层组织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平安工作站的作用,深入开展“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不断建立壮大安全巡视员等志愿者队伍。
二是针对小区外来人口暂住较多的特点,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认真做好普法宣传,通过经常性的法律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
三是做好小区的民事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居民内部矛盾。大力宣传社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综合治理,为小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四是必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注重服务效果。针对新社区集中化管理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人口指导室、保健室、服务房、会所等有效资源,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如健康保健服务、科普教育活动、社区联谊会等。以各个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对新社区的弱势群体进行定期走访,时时了解他们的近况,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并组织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等。针对新社区动迁居民待岗失业人员较多这一特点,还可定期举办就业指导和现场招聘会,为他们搭建就业平台,让新社区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小区居民的“娘家人”。
课题组成员:刘政洁、夏青、朱丽娜、邹洁
主要执笔人:刘政洁、夏青
■ 责任编辑:姜德福
一、中心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体系
佘山镇江秋中心村是近年来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中心村,属于农村宅基地置换项目。相比于城镇的一般社区,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入住人群的特定性。入住中心村的大多是佘山镇的动迁农民。二是思想观念的差异性。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造成新旧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必然面临一个较长转变的过程。三是管理模式的探索性。由于中心村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新生事物,因此,一般城镇社区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必须通过基层组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而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体系。江秋中心村在江秋居民区党支部一年多来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日趋成熟。居民区党支部通过深入开展走访工作,走近居民、熟悉居民,及时了解动迁入住居民的生活情况,建立了小区档案,并以此为切入口,逐步建立起了多支由小区党员和热心人士组成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小区居民。如除定期为居民提供磨剪刀、理发、修电器等便民服务和测量血压、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保健服务外,还经常走访慰问残疾患病居民家庭,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义务巡视、宣传等。这些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小区的居民带来了方便,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认可,让他们时时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第二,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凸显。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直接体现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江秋居民区党支部充分利用小区场地、设施等各类资源,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体、健身活动。如组织插花、礼仪知识等培训,开展了许多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成立了健身舞俱乐部、戏曲沙龙等,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三,新社区党建工作在新环境下呈现出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虽然入住中心村党员有的组织关系还在原先的户籍地,但居民区党支部从未忽视对居民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各类资源,做好党建宣传、学习和教育工作,开展党的建设活动,并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建立了由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和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了“小区有事情,支部牵个头,党员带个头,居民跟着走”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新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中心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搞好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基础。
首先,要抓好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必须结合新社区管理工作实际,加强对社区“两委”干部的学习培训,为使社区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履行工作职能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必须不断建立完善干部学习、工作考勤制度和测评机制。
其次,要抓好新社区党员队伍的建设。凝聚社区各方力量,动员社区党员带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处处体现先进性。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形式组织党员带头学法、守法,带头宣传政策法规,带头参与维护小区治安,带头调解身边矛盾纠纷,带头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社区居民公约,带头参与平安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等。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各类公益性的岗位,如矛盾纠纷调解岗、治安维护协管岗、青少年教育岗、政策理论宣传岗、文体活动组织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通过宣传动员、划分小组和分步实施等环节,组织党员带动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实践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积极发挥党员队伍在新社区引领、凝聚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
再次,必须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新党员发展,努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针对新社区居民党员队伍中老党员多、文化程度低的现状,社区基层组织应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对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等加强联系和培养,组织他们上党课、参加社区活动和学习培训。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同加强新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紧密结合,完善社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新社区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三、中心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成为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努力营造新社区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
在中心村里,基层组织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广大社区群众的服务者。中心村的建设和管理在借鉴城镇社区管理模式有益经验的同时,应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既要学习其他单位好的工作经验,又应努力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在工作中运用新思路,探索科学管理的新方法。我们认为,解决新居民与新社区之间的融合度问题是管理的关键。在新社区中,入住的人员大多是乡村的动迁户,如何解决因为新旧环境的差异性给他们带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冲突和矛盾,使他们真正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是新社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由于受原先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仍然存在小区绿化地带乱种蔬菜、在门前随意架设晾衣杆和洗衣台、甚至饲养家禽等现象。要改变这一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搞好教育。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新居民开展改革发展形势教育、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是开展共建和谐活动。以平安和谐社区建设为主线,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结合实际,以完善民主自治、调解民事纠纷、法制宣传、维护社区治安等为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平安创建活动。
三是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居民高尚情操。坚持在社区文体活动健身队骨干的带动下,社区文体活动呈现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不断建立和完善文体健身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入住新社区的动迁户以中老年人居多,大多赋闲在家,应大力宣传和引导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大家庭,参加文体健身活动,通过锻炼身体来充实自己、陶冶情操,通过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继续发挥余热、体现自身的价值,采用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找到生活乐趣所在,共同营造新社区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中心村基层组织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祥和、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是社区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区党组织必须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主线,始终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围绕怎样服务于居民、服务好居民来开展各项工作。新社区治安稳定是一项关系到小区每家每户的大事,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好综合治理工作。为了使小区的治安更稳定,新社区基层组织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平安工作站的作用,深入开展“平安社区”的创建活动,不断建立壮大安全巡视员等志愿者队伍。
二是针对小区外来人口暂住较多的特点,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认真做好普法宣传,通过经常性的法律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
三是做好小区的民事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居民内部矛盾。大力宣传社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综合治理,为小区居民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四是必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注重服务效果。针对新社区集中化管理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人口指导室、保健室、服务房、会所等有效资源,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如健康保健服务、科普教育活动、社区联谊会等。以各个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对新社区的弱势群体进行定期走访,时时了解他们的近况,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并组织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等。针对新社区动迁居民待岗失业人员较多这一特点,还可定期举办就业指导和现场招聘会,为他们搭建就业平台,让新社区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小区居民的“娘家人”。
课题组成员:刘政洁、夏青、朱丽娜、邹洁
主要执笔人:刘政洁、夏青
■ 责任编辑:姜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