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价格放开也无济于事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国内一大民生问题而未得到有效缓解。
  时至今日,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国内一大民生问题而未得到有效缓解。基于此,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于近日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旨在从增加医疗服务的供应角度来缓解民众的看病难问题。
  不仅如此,《通知》还要求“对符合医保规定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应按程序将其纳入基本医保等社保服务,并执行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支付政策”。
  这一要求是在缩小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领域的差距,增强民营医院对民众的吸引力或者是增强民众对民营医院的选择倾向。
  总而言之,国家三部委出台政策的核心在于以民营医院的大力发展缓解看病难问题。这一政策的推出不仅是业内长期呼声所致,更是与当下领导人的政策导向高度一致。
  国企改革的混合所有制方向以及民营银行牌照的发放均显示出此届领导人对民营主体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民营经济的积极推进。
  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绝离不开这一大政策背景。
  无论政策背景如何,国家三部委此举也是重视看病难问题并试图进一步解决的积极尝试。如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补充一般,民营医院也应承担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部分责任。
  西方发达市场中民营医院占有较大比重,然而在国内民营医院只能占据整个医疗服务市场10%,比重甚小。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将发展民营医院视作解决途径的思路是正确的。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的整体思路正确,但是相关措施能否真正起到作用仍需观察。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服务价格受限、医保支付上的差距是其步伐缓慢的原因,但是仅是部分原因而非全部原因。人才资源的缺乏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障碍。
  消费者均希望能够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折射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就是需要相对低成本地尽快治疗疾病。若医院没有优质医师资源的支撑,恐怕这一切只能成为空谈,根本无法吸引民众前来就医。然而现有体制中,民营医院人才资源严重不足。
  公立医院在科研、职称评定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人才资源也多集聚在公立医院而并未向民营医院流动。
  虽然近几年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为优质医生的流动提供了可能,但是公立医院为医生后续发展设置的隐形障碍则成为医生流动最大的“拦路虎”。
  浙江省执行多年的多点执业政策效果并不显著,相似情况在多省都有出现。若国家不能出台政策进一步推动人才资源向民营医院流动,那么未来即便再增加几千家民营医院也于事无补于看病难,因为民众依旧会集中在享有优质医师资源的公立医院。
  国内的看病难问题虽有医疗服务不足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公所致,因为国内多是拥有优质医师资源的三甲医院面临挂号难、看病难问题。
  若国家部门仅是出台政策促进医疗服务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对其新增医疗服务水平予以提升,那么政策所能为民众带来的看病便利影响相当有限,更多的是只能成为资本运作者炒作、谋利的工具。
其他文献
围绕《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的发生发展进行探讨,对本草文献的发展历程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本经》是应规范组方用药的需求而产生,后世陆续产生的本草文献,均在《
1.经济结构 卢旺达自然资源贫乏,锡、泥炭、天然气和钨储量较丰富,其中,尼亚卡班戈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卢旺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有80-9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