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 具:舞台中央摆好五把椅子,在舞台两侧也各摆三把椅子作为临时座位。
旁 白:标志着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开幕,到今天,也就是9月29日已基本完成既定议程。这天下午,出席会议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代表们来到中南海指定地点拍照留念。按照大会的日程安排,明天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即将闭幕,下午,全体与会人员将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一位瘦高长方脸的中年人出现在舞台左侧,他环顾四周打量环境,低头看看手表,抬头自言自语)
中年男子:来早了,等一等大家。刚听说马叙伦先生病倒了,不知还能不能参加合影?如果马老不能来,只有我们几位民进代表,恐怕合影也失去了意义啊。
(舞台左侧走出一男一女两个人,男子圆脸谢顶,白色西装,女子戴眼镜,瘦脸,深色旗袍。)
白色西装男子:汉达兄,您早来了?
林汉达(回身微笑):哎呀,是景耀和洁琼,我也刚到。
(林汉达与严景耀、雷洁琼一一握手)
严景耀:洁琼在家就催着我赶紧出门,怕来晚了失礼,其实啊,都是当老师的职业病,宁可早来也不能迟到,哈哈(林汉达只是点点头,并没有笑)。
雷洁琼:谁说我催你了,还不是你想早点来见马老和大家啊。
严景耀(指着雷洁琼笑着摇头):知我者夫人也,我就是想大家想马老,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这心里头有许多话要和大家说啊。
雷洁琼:是啊,政协大会开幕式上,当毛主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这句话说得太有力量,苦难的中国人民等这句话等得太久了……
林汉达:是啊,想必那个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啊!
(两个男子边走边说走上舞台,一人戴眼镜,高个,白色西装;一人高大魁梧,胸前挂着怀表。雷洁琼正说着话,转头看两个男子)
雷洁琼:王绍鏊先生和梅老板来了。
林汉達和严景耀(转身握手):王先生,梅老板。
梅达君:此梅老板非彼梅老板也,哈哈。
林汉达:您这个梅老板可是深藏不露啊。
王绍鏊:多亏这位梅老板,要不是他早早去香港做好工作,马老、我和许广平怎么能够从上海安全转移到香港啊,我们可是托了你这位大老板的福啊。
梅达君(摆摆手):那是组织的安排,我只不过是个通信员,哈哈。
(众人笑,唯独林汉达没有笑,他垂下眼睛,表情凝重)
林汉达:绍鏊先生,我听政协工作人员说,马老因身体劳累病倒了,您知道情况么?
王绍鏊:倒是没听说,如果马老病了,合影要延期,咱们还得去看望一下马老。
(一位中年男子出现在台口,黑色中山装)
男 子:马老病了?
王绍鏊(转身观看):原来是伯昕啊,三联书店的徐大老板来了。
徐伯昕(抱拳):王先生,各位早来了!马老怎么样?
王绍鏊:具体情况还不了解,不过,这次政协会议马老负责的第六组任务较重,他真的很辛苦啊。
徐伯昕:是啊,这国旗国歌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也是毛主席、周副主席他们关心的大事,马老肩上的担子太重,本来他的身体就不太好。
雷洁琼:四六年的下关事件,马老的头部被特务打成重伤,这病一直没有完全好。
王绍鏊:早在五四运动后为老师们争取权益的“索薪”斗争中,马老的头部就受过重创,这两次的身体摧残都是非常严重的,为了咱们的国家马老真是不容易啊。
摄影师:各位领导,咱们的人到齐了么?时间还没到,如果人齐了,也可以先拍照。
王绍鏊:摄影师同志,再等一等,谢谢!
摄影师:没关系,不着急,各位领导先请坐。
雷洁琼:既然大会工作组没有正式通知,我们还是边聊边等,如果马老真的病倒了,咱们就赶紧去看望他。
严景耀:王先生,您和汉达兄都参加了新政协筹备会,能否说说筹备会的情况,让我这个候补代表也学习学习。
王绍鏊:简单地讲,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6月15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的,一共开了五天。会议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拟了《共同纲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属于人民的第一部大宪章啊。
林汉达:对这些文件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就是政治协商会议,而且这第一届政协要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严景耀:是啊,这样的协商建国恐怕也是开国际政治之先河啊。
王绍鏊:景耀说的“协商”二字乃是大会的精髓所在!当初筹备会上周副主席还特别说明,“凡是重大议案不是光在会场提出”,而是在提出之前“总是事先有协商的”,景耀的概括真是画龙点睛啊。
(这时,从舞台左侧又走出一位个子不高消瘦的60岁左右的男子)
王绍鏊:周建人先生来了。
周建人:我听大家在说“协商”,就快走几步,也加入你们的讨论啊。
雷洁琼:我们都主修文科,有您这位生物学家就文理双全了。
周建人:新政协会议是在团结中诞生的,新的政协纲领是在协商中诞生的,这是共产党人的胸襟,也是我等为国效力的荣幸啊。你们接着说,我洗耳恭听。
林汉达:当初筹备会决定下设6个小组分别担负各项任务。马叙伦先生是第六小组组长,副组长是叶剑英和沈雁冰,全组一共16个人组成,我和绍鏊先生、广平大姐也都在这个组。第六组的任务就是研究国旗、国歌和国徽的事宜。
严景耀:我正想听听中间的过程。
林汉达:7月份《人民日报》发的征集启事,很快收到来自全国成百上千件国旗、国徽、国歌的提案和方案。应征者遍及国内外,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大学教授、作家,还有解放军和海外华侨,可见社会各界对新中国是何等的关心和期待啊。先说国旗,这些图案被分为四类,前三类大多模仿苏联、美国或者是图案过于复杂,只有第四类符合咱们的国体。后来的意见又集中在体现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和共产党政权上,最后结果是,17号图案为第一方案,11号图案为第二方案。9月25日晚毛主席亲自到会,在陈嘉庚、梁思成、徐悲鸿、翦伯赞、张奚若诸位先生的讨论下,定下了最终的方案,也就是马老带着大家制定的17号方案,这个方案在《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序号为“复字32”号,也就是五星红旗的方案。 周建人:听说国歌的方案最早也是马老提出的?
林汉达:是的,那天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都来了,会场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表态,还发挥艺术家的优势,有人提议把曲谱唱一唱,把歌词朗诵一下。在初步讨论意见有些分散的时候,马老提出观点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义勇军进行曲》上。马老建议说,国歌的内容和情绪要庄严、愉快、奋发,马上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就要成立了,而国歌一下子制定不出来,我们是否可以用《义勇军进行曲》替代国歌?于是大家对《义勇军进行曲》展开热烈讨论,梁思成、徐悲鸿、郭沫若、张奚若、黄炎培、周恩来等各位先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争论焦点还是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上。最后毛主席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的独立和解放,还有艰苦的路要走,所以还是保持原有的歌词为好!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就这样定下来了。
雷洁琼:我们都觉得《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非常合适,1935年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参加的一二·九运动。
王绍鏊:相信这首歌会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不懈地革命奋斗下去,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世界大国。
一个男子的声音(沧桑而兴奋):说得好!
(话音未落,从舞台左侧走上舞台一男一女,男子60多岁,戴眼镜,穿黑色中山装,面带微笑,胸前衣兜别着两支钢笔;女子50岁出头,短发,头发花白,黑色职业装,灰色翻领)
雷洁琼:是马老和许大姐!
(大家赶忙迎上去,马叙伦与大家一一握手)
王绍鏊:马老啊,您身体怎么样?这段时间您可是辛苦了。
马叙伦:不瞒各位说,是有些疲惫啊,政协的工作人员建议我先休息,把合影延期,那怎么行呢?民进成立咱们都没留下照片,现在新中国要成立了,我们民进代表得正正经经地留下张合影啊。
(马叙伦的话令大家深受感动,林汉达过去搀扶马叙伦)
林汉达:我们都很担心您的身体……
马叙伦:汉达啊,不用担心我,人生刚刚一甲子,为了新中国,我还得至少工作十年呢,放心吧!
摄影师(愧疚的表情)(对马叙伦说):首长,不好意思,电路突然出了问题,有一盏摄影灯不亮了,我们正在检修,请稍等。
马叙伦:没关系,难得我們再聊一会儿,(面向其他人)前几天你们猜猜谁找我谈话来着?
众 人:谁啊?
马叙伦:毛主席。
(众人鸦雀无声,一起望着马叙伦等他说下文)
马叙伦:毛主席和我谈起他在北大求学的往事,谈起即将修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于是想起了五四运动,想起守常先生,也就是李大钊先生。当年,蔡元培校长因同情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而遭到反动政客的嫉恨,毅然离开北大。我和守常先生等几位教授去教育部请愿挽留蔡校长,后来,我们又领导了两次“索薪”斗争,成为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守常先生虽比我小几岁,但他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信仰都是在我等之上的。遗憾的是,反动的北洋政府扼杀革命者,我们都被列入通缉名单,我被迫逃亡,守常先生最终被捕牺牲,作为他的同事和战友,没能和他战斗到最后,至今还心怀愧疚啊。
许广平:马老,三一八惨案,要不是鲁迅先生临时找我去抄书稿,我就与刘和珍一起倒在北洋政府的枪口下了,杨德群接替我扛着大旗走在队伍前面,便牺牲了生命。后来我想明白了,苍天留下我这条命,就是为了要继续战斗的。现在,新中国即将成立,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啊!
马叙伦:广平啊,你开导得好,我们是要向前看。毛主席建议我多考虑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这担子很重啊。
王绍鏊:马老,我们支持您!
众人异口同声:我们都支持您啊!
马叙伦(拱手抱拳):谢谢大家!汉达,你当过辽北教育厅厅长,你有什么高见?
林汉达:高见实不敢当,我觉得将来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一个扫除文盲的专门机构,公布常用汉字,制定“扫盲标准”,这样才能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马叙伦:有道理,教育事业从扫盲起步,我也是这么想的。洁琼啊,你也是教师出身,谈谈你的想法。
(歌曲《在正道上行》的伴奏音乐悄然响起,声音由小变大,慢慢切入)
雷洁琼:记得1934年,我和冰心、振铎先生等人组成“平绥铁路沿线考察团”一起考察京张平绥铁路,在我国早期铁路中,只有平绥铁路是中国人独立设计、独立建设和经营的,这都要归功于詹天佑先生。那么,我们新中国的教育要彰显詹天佑先生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将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徐伯昕:对,还有毛主席说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韬奋精神’”。
许广平: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
周建人:鲁迅先生自幼与自然科学结缘,他曾说,中国需要社会革命,把科学搞上去,这样国家经济和一切事业才能有大发展,因此新中国的教育要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精神。
王绍鏊:我想起政协会上通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把中华优秀儿女的高尚情操和这样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马叙伦:大家说得太好了!这不单单是教育,而是文化,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文化!
徐伯昕:这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而胜利的文化。
马叙伦:这还是一条道路,是人间的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啊同志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跟着共产党走,在正道上行!
众 人(鼓掌):马老,您说得太好了,我们会努力的!我们一起努力!
摄影师(对马叙伦说):首长好,让各位久等了,电路已修好,可以照相了。
马叙伦:摄影师同志,我们这里没有首长,我们都是教师啊。
摄影师:好的,老师们,请大家准备。
(全体人员按照顺序就位,前排左起:林汉达、周建人、马叙伦、许广平、王绍鏊;第二排站立,左起:梅达君、雷洁琼、徐伯昕、严景耀)
摄影师:老师们看我这里,新中国即将成立了,大家高兴不高兴啊?
众人:高兴!
摄影师:大家的表情都非常好,注意,照相了!
(背景音:咔嚓)
(舞台上投影出民进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合影照片,背景音乐音量放大,听到《在正道上行》的歌词)
薪火相传,不敢有负使命,
盛世繁华,我们有思有行,
为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梦,
集智聚力同心共进。
在正道上行,一群志士仁人,
在正道上行,我们有思有行,
在正道上行正道上行,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顺势而为,开拓创新!
旁 白:让我们铭记前辈们的笑容,让我们铭记他们对祖国的期望,相信我们民进人,一定会心怀“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旁 白:标志着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开幕,到今天,也就是9月29日已基本完成既定议程。这天下午,出席会议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代表们来到中南海指定地点拍照留念。按照大会的日程安排,明天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即将闭幕,下午,全体与会人员将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一位瘦高长方脸的中年人出现在舞台左侧,他环顾四周打量环境,低头看看手表,抬头自言自语)
中年男子:来早了,等一等大家。刚听说马叙伦先生病倒了,不知还能不能参加合影?如果马老不能来,只有我们几位民进代表,恐怕合影也失去了意义啊。
(舞台左侧走出一男一女两个人,男子圆脸谢顶,白色西装,女子戴眼镜,瘦脸,深色旗袍。)
白色西装男子:汉达兄,您早来了?
林汉达(回身微笑):哎呀,是景耀和洁琼,我也刚到。
(林汉达与严景耀、雷洁琼一一握手)
严景耀:洁琼在家就催着我赶紧出门,怕来晚了失礼,其实啊,都是当老师的职业病,宁可早来也不能迟到,哈哈(林汉达只是点点头,并没有笑)。
雷洁琼:谁说我催你了,还不是你想早点来见马老和大家啊。
严景耀(指着雷洁琼笑着摇头):知我者夫人也,我就是想大家想马老,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这心里头有许多话要和大家说啊。
雷洁琼:是啊,政协大会开幕式上,当毛主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这句话说得太有力量,苦难的中国人民等这句话等得太久了……
林汉达:是啊,想必那个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啊!
(两个男子边走边说走上舞台,一人戴眼镜,高个,白色西装;一人高大魁梧,胸前挂着怀表。雷洁琼正说着话,转头看两个男子)
雷洁琼:王绍鏊先生和梅老板来了。
林汉達和严景耀(转身握手):王先生,梅老板。
梅达君:此梅老板非彼梅老板也,哈哈。
林汉达:您这个梅老板可是深藏不露啊。
王绍鏊:多亏这位梅老板,要不是他早早去香港做好工作,马老、我和许广平怎么能够从上海安全转移到香港啊,我们可是托了你这位大老板的福啊。
梅达君(摆摆手):那是组织的安排,我只不过是个通信员,哈哈。
(众人笑,唯独林汉达没有笑,他垂下眼睛,表情凝重)
林汉达:绍鏊先生,我听政协工作人员说,马老因身体劳累病倒了,您知道情况么?
王绍鏊:倒是没听说,如果马老病了,合影要延期,咱们还得去看望一下马老。
(一位中年男子出现在台口,黑色中山装)
男 子:马老病了?
王绍鏊(转身观看):原来是伯昕啊,三联书店的徐大老板来了。
徐伯昕(抱拳):王先生,各位早来了!马老怎么样?
王绍鏊:具体情况还不了解,不过,这次政协会议马老负责的第六组任务较重,他真的很辛苦啊。
徐伯昕:是啊,这国旗国歌都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也是毛主席、周副主席他们关心的大事,马老肩上的担子太重,本来他的身体就不太好。
雷洁琼:四六年的下关事件,马老的头部被特务打成重伤,这病一直没有完全好。
王绍鏊:早在五四运动后为老师们争取权益的“索薪”斗争中,马老的头部就受过重创,这两次的身体摧残都是非常严重的,为了咱们的国家马老真是不容易啊。
摄影师:各位领导,咱们的人到齐了么?时间还没到,如果人齐了,也可以先拍照。
王绍鏊:摄影师同志,再等一等,谢谢!
摄影师:没关系,不着急,各位领导先请坐。
雷洁琼:既然大会工作组没有正式通知,我们还是边聊边等,如果马老真的病倒了,咱们就赶紧去看望他。
严景耀:王先生,您和汉达兄都参加了新政协筹备会,能否说说筹备会的情况,让我这个候补代表也学习学习。
王绍鏊:简单地讲,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6月15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开幕的,一共开了五天。会议通过了《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拟了《共同纲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属于人民的第一部大宪章啊。
林汉达:对这些文件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就是政治协商会议,而且这第一届政协要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严景耀:是啊,这样的协商建国恐怕也是开国际政治之先河啊。
王绍鏊:景耀说的“协商”二字乃是大会的精髓所在!当初筹备会上周副主席还特别说明,“凡是重大议案不是光在会场提出”,而是在提出之前“总是事先有协商的”,景耀的概括真是画龙点睛啊。
(这时,从舞台左侧又走出一位个子不高消瘦的60岁左右的男子)
王绍鏊:周建人先生来了。
周建人:我听大家在说“协商”,就快走几步,也加入你们的讨论啊。
雷洁琼:我们都主修文科,有您这位生物学家就文理双全了。
周建人:新政协会议是在团结中诞生的,新的政协纲领是在协商中诞生的,这是共产党人的胸襟,也是我等为国效力的荣幸啊。你们接着说,我洗耳恭听。
林汉达:当初筹备会决定下设6个小组分别担负各项任务。马叙伦先生是第六小组组长,副组长是叶剑英和沈雁冰,全组一共16个人组成,我和绍鏊先生、广平大姐也都在这个组。第六组的任务就是研究国旗、国歌和国徽的事宜。
严景耀:我正想听听中间的过程。
林汉达:7月份《人民日报》发的征集启事,很快收到来自全国成百上千件国旗、国徽、国歌的提案和方案。应征者遍及国内外,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大学教授、作家,还有解放军和海外华侨,可见社会各界对新中国是何等的关心和期待啊。先说国旗,这些图案被分为四类,前三类大多模仿苏联、美国或者是图案过于复杂,只有第四类符合咱们的国体。后来的意见又集中在体现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和共产党政权上,最后结果是,17号图案为第一方案,11号图案为第二方案。9月25日晚毛主席亲自到会,在陈嘉庚、梁思成、徐悲鸿、翦伯赞、张奚若诸位先生的讨论下,定下了最终的方案,也就是马老带着大家制定的17号方案,这个方案在《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序号为“复字32”号,也就是五星红旗的方案。 周建人:听说国歌的方案最早也是马老提出的?
林汉达:是的,那天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都来了,会场的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各抒己见充分表态,还发挥艺术家的优势,有人提议把曲谱唱一唱,把歌词朗诵一下。在初步讨论意见有些分散的时候,马老提出观点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义勇军进行曲》上。马老建议说,国歌的内容和情绪要庄严、愉快、奋发,马上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就要成立了,而国歌一下子制定不出来,我们是否可以用《义勇军进行曲》替代国歌?于是大家对《义勇军进行曲》展开热烈讨论,梁思成、徐悲鸿、郭沫若、张奚若、黄炎培、周恩来等各位先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争论焦点还是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上。最后毛主席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的独立和解放,还有艰苦的路要走,所以还是保持原有的歌词为好!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就这样定下来了。
雷洁琼:我们都觉得《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非常合适,1935年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参加的一二·九运动。
王绍鏊:相信这首歌会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不懈地革命奋斗下去,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世界大国。
一个男子的声音(沧桑而兴奋):说得好!
(话音未落,从舞台左侧走上舞台一男一女,男子60多岁,戴眼镜,穿黑色中山装,面带微笑,胸前衣兜别着两支钢笔;女子50岁出头,短发,头发花白,黑色职业装,灰色翻领)
雷洁琼:是马老和许大姐!
(大家赶忙迎上去,马叙伦与大家一一握手)
王绍鏊:马老啊,您身体怎么样?这段时间您可是辛苦了。
马叙伦:不瞒各位说,是有些疲惫啊,政协的工作人员建议我先休息,把合影延期,那怎么行呢?民进成立咱们都没留下照片,现在新中国要成立了,我们民进代表得正正经经地留下张合影啊。
(马叙伦的话令大家深受感动,林汉达过去搀扶马叙伦)
林汉达:我们都很担心您的身体……
马叙伦:汉达啊,不用担心我,人生刚刚一甲子,为了新中国,我还得至少工作十年呢,放心吧!
摄影师(愧疚的表情)(对马叙伦说):首长,不好意思,电路突然出了问题,有一盏摄影灯不亮了,我们正在检修,请稍等。
马叙伦:没关系,难得我們再聊一会儿,(面向其他人)前几天你们猜猜谁找我谈话来着?
众 人:谁啊?
马叙伦:毛主席。
(众人鸦雀无声,一起望着马叙伦等他说下文)
马叙伦:毛主席和我谈起他在北大求学的往事,谈起即将修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于是想起了五四运动,想起守常先生,也就是李大钊先生。当年,蔡元培校长因同情参加五四运动的学生而遭到反动政客的嫉恨,毅然离开北大。我和守常先生等几位教授去教育部请愿挽留蔡校长,后来,我们又领导了两次“索薪”斗争,成为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守常先生虽比我小几岁,但他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信仰都是在我等之上的。遗憾的是,反动的北洋政府扼杀革命者,我们都被列入通缉名单,我被迫逃亡,守常先生最终被捕牺牲,作为他的同事和战友,没能和他战斗到最后,至今还心怀愧疚啊。
许广平:马老,三一八惨案,要不是鲁迅先生临时找我去抄书稿,我就与刘和珍一起倒在北洋政府的枪口下了,杨德群接替我扛着大旗走在队伍前面,便牺牲了生命。后来我想明白了,苍天留下我这条命,就是为了要继续战斗的。现在,新中国即将成立,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国家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啊!
马叙伦:广平啊,你开导得好,我们是要向前看。毛主席建议我多考虑新中国的教育工作,这担子很重啊。
王绍鏊:马老,我们支持您!
众人异口同声:我们都支持您啊!
马叙伦(拱手抱拳):谢谢大家!汉达,你当过辽北教育厅厅长,你有什么高见?
林汉达:高见实不敢当,我觉得将来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一个扫除文盲的专门机构,公布常用汉字,制定“扫盲标准”,这样才能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马叙伦:有道理,教育事业从扫盲起步,我也是这么想的。洁琼啊,你也是教师出身,谈谈你的想法。
(歌曲《在正道上行》的伴奏音乐悄然响起,声音由小变大,慢慢切入)
雷洁琼:记得1934年,我和冰心、振铎先生等人组成“平绥铁路沿线考察团”一起考察京张平绥铁路,在我国早期铁路中,只有平绥铁路是中国人独立设计、独立建设和经营的,这都要归功于詹天佑先生。那么,我们新中国的教育要彰显詹天佑先生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将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徐伯昕:对,还有毛主席说的“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韬奋精神’”。
许广平: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
周建人:鲁迅先生自幼与自然科学结缘,他曾说,中国需要社会革命,把科学搞上去,这样国家经济和一切事业才能有大发展,因此新中国的教育要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精神。
王绍鏊:我想起政协会上通过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把中华优秀儿女的高尚情操和这样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马叙伦:大家说得太好了!这不单单是教育,而是文化,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文化!
徐伯昕:这文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而胜利的文化。
马叙伦:这还是一条道路,是人间的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啊同志们,让我们一起努力,跟着共产党走,在正道上行!
众 人(鼓掌):马老,您说得太好了,我们会努力的!我们一起努力!
摄影师(对马叙伦说):首长好,让各位久等了,电路已修好,可以照相了。
马叙伦:摄影师同志,我们这里没有首长,我们都是教师啊。
摄影师:好的,老师们,请大家准备。
(全体人员按照顺序就位,前排左起:林汉达、周建人、马叙伦、许广平、王绍鏊;第二排站立,左起:梅达君、雷洁琼、徐伯昕、严景耀)
摄影师:老师们看我这里,新中国即将成立了,大家高兴不高兴啊?
众人:高兴!
摄影师:大家的表情都非常好,注意,照相了!
(背景音:咔嚓)
(舞台上投影出民进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合影照片,背景音乐音量放大,听到《在正道上行》的歌词)
薪火相传,不敢有负使命,
盛世繁华,我们有思有行,
为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梦,
集智聚力同心共进。
在正道上行,一群志士仁人,
在正道上行,我们有思有行,
在正道上行正道上行,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顺势而为,开拓创新!
旁 白:让我们铭记前辈们的笑容,让我们铭记他们对祖国的期望,相信我们民进人,一定会心怀“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