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奋斗,你也能成为航天员!”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0日,正在中国访问的苏联航天员科瓦廖诺克·弗·瓦应邀到北京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做客,与北京航天中学的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
  科瓦廖诺克·弗·瓦1942年3月出生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1963年从空军技校毕业后进入空军服役,1967年正式进入苏联航天员队伍。1977年10月9日至11日,他以指令长身份搭乘“联盟”25号飞船执行与“礼炮”6号空间站对接任务,未能成功,提前返航;1978年6月15日至11月2日又以指令长身份搭乘“联盟”29号飞船进行第二次太空飞行,完成与“礼炮”6号的对接并执行两项考察任务,整个飞行历时139天14小时47分;1981年3月12日至5月26日作为指令长进行第三次太空飞行,历时74天17小时37分。
  科瓦廖诺克丰富多彩的太空生活经历,深深地吸引着在现场参加交流互动的学生。座谈一开始,孩子们便连珠炮般地把各种问题抛向了他:
  “您是怎样成为一名航天员的?”
  “您的首次太空飞行就遭受了挫折,您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太空中的生活是不是很有意思?”
  “您对中国航天有什么印象?”
  科瓦廖诺克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自己出生在农村,从小就望着满天星斗幻想能到天上遨游,所以中学毕业选择去空军的学校学习。1961年4月12日,在回家的火车上,他听到了加加林飞上太空的消息,内心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有朝一日也要像加加林那样成为航天英雄,并开始朝这个目标努力。他说,人在少年时,一定要有梦想,并朝着这个梦想努力,那样你才能够成功。他对在座的孩子们说:“只要有梦想,并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你也可以成为一名航天员!”
  科瓦廖诺克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第一次太空飞行的经历。他的第一次太空飞行本来也是按照100多天的飞行来准备的,但在进行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尝试了3次,对接机构也没能“咬住”,只好返航。这次飞行本来是要为苏联成立60周年献礼的,结果没有成功,心里十分沮丧。回到地面后,他被关在一栋房子里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审查。一个月后,终于有一位将军对他说:走吧,到莫斯科去。当他提着东西走出来时,感觉就像是犯人出了监狱。他穿着礼服心情忐忑地走进克里姆林宫,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的居然是一枚代表至高荣誉的列宁勋章。
  谈起在太空生活的感受,科瓦廖诺克感慨万千。他说,在离地面350千米的太空,你的周围布满星星,你看到里海、地中海、黑海等等海洋就在你的头上,却不会掉下来,那种感觉真是很奇妙。
  最后,科瓦廖诺克谈起此次中国之行的感受:“中国航天有宏伟的计划、明确的方向,中国人勤奋而有智慧,未来10年,中国航天一定会走到世界航天的前列!”
其他文献
201 0年6月10日,韩国的第二枚“罗老”号火箭满载着韩国人的期望升空,却在137秒后凌空爆炸,重蹈了2009年的覆辙。  罗老号第一级火箭来自俄罗斯,发射失败的责任在谁,就成了一个争议的话题。而且一种火箭两射两败,已经不是某个元器件故障的问题,必定是在总体设计乃至顶层规划上有所偏差。  韩国没有能力自主研制完整的火箭。甚至有传闻说其二级固体火箭也是某国航天部门的代工产品。如果传闻属实,那么韩国
期刊
普京称俄航天拨款将增加    4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称,俄政府2010年~2011年为航天计划拨款约2000亿卢布(70亿美元)。普京说,俄将在今后5年内全面发展一系列新能力。他说,“我们需要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新一代航天装备”,而这要求航天工业企业实现“深刻的现代化”及对研发计划给予大笔投入。俄现有100多颗卫星在轨,将继续增加这一数字。普京要求俄联邦航天局同俄科学院一道在今年8月之前制
期刊
自1999年7月23日和1999年12月10日发射以来,美国航宇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空间局的牛顿X射线多镜面望远镜双双在太空中渡过了十一年。  它们互补的观测能力使得天文学家可以获得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并且精确测量宇宙X射线的能量。在首次发现太阳系外x射线源不到50年的时间里,这两架望远镜在灵敏度上的提高堪比在过去的400年中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对人眼的提高。而“钱德拉”和“牛顿”所做出的重大
期刊
俄航天局长被解职    4月2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下令解除了俄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的职务。俄政府一份声明说,根据普京签发的命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波波夫金将接替佩尔米诺夫,担任俄航天局长。命令说,佩尔米诺夫已到国家雇员最高65岁的规定年龄。但一段时间以来有明确的迹象表明,俄政府内部对航天局的表现越来越失望。去年12月,俄在发射3颗导航卫星时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失败,导致卫星坠海。原定3月30日进行的
期刊
太空探索公司拟研制重型火箭    4月5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要研制一种重型火箭。称为“重型猎鹰”的该型火箭高69.2米,重约1400吨,由标准“猎鹰”9火箭捆绑两个“猎鹰”9第一级构成。它将成为迄今造出的最强大的商业火箭,运载能力远高于该公司现有的火箭。新火箭能把约53吨货物送入轨道,约为美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能力的2倍,是运载能力最大的现役德尔它4重型火箭的两倍以上,运载能力仅次于阿波罗登月
期刊
4月28日,中国宇航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本次大会的有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国防科技工业局专家咨询委主任栾恩杰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期刊
美发射一颗侦察卫星    4月14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11型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的侦察卫星,代号NROL-34。卫星具体用途和最终轨道均保密,但肯定是用来为美国军方服务。有分析称,这次发射的可能是“海军海洋监视系统”计划下的两颗卫星。本次发射是国家侦察办公室2010年9月以来进行的第6次卫星发射。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6次发射对于国家侦察办公室来说是近20年来从
期刊
最后的绝唱    大约1 200名各界人士整齐地站立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跑道两侧,美国航宇局的员工身着白色缎带,绶带上印有“阿特兰蒂斯”的字样,上面还印着航天飞机图案。所有人注视着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晴朗的清晨天空中滑翔而下,降落在地面,结束了它12天的旅程,也结束了它25年的“职业生涯”。  本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肯·哈姆略带感伤地说:“降落过程如丝绸般平滑,我们好像驾乘着火球呼啸而下,场面蔚
期刊
要闻    美国成功进行地基拦截器发射试验  201 0年6月6日,美国空军第30太空中队和美国导弹防御局在范登堡北空军基地成功进行了一枚陆基拦截器的发射试验。  目前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着作战型三级段拦截器,本次试射的是其两级段型号。目的是为了数据收集与系统性能推进。试验中没有发射靶弹,也没有尝试拦截。  陆基拦截器是一种发射井制多级火箭,并且是在弹道中段(即导弹仍然在大气层外并处于最高速轨迹时)
期刊
世界月球会议期间,本刊有幸对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做了一次专访。谈到月球探测,欧阳院士就像一个母亲谈到了自己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题。从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的计划,到月球探测的深刻意义和未来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都做了详尽的解析。下面,让记者带您走进欧阳院士的月球世界。    探月大趋势不会变    最近几年,作为世界第一航天强国的美国在空间探索政策上摇摆不定,对月球探测的目标和定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