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省属地方高校理工科分析化学及实验课教学改革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iper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化学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理工专业的本四大基础课之一,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而课时少;2.授课方式采用以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3.以本课程认识领域为教学目标,忽视了多学科交叉领域;4.分析实验教学都是“照方抓药”式,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教教材中的步骤去完成实验,创新性不强,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5.实验操作往往是独立操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6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存在许多弊端。基于以上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与学都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为了应付考试,最终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同时,分析化学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这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就给分析化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各门学科向分析化学渗透,也给分析化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使分析化学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
  本课程采用国家及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在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强调四大滴定地位和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和富集等内容,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而且也是分析过程中最困难和复杂的步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和富集等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第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情感教学。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仅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且是一种带有情感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学生上课听讲为主,形成了灌输性教学模式。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景下,在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谈论式教学等方法和模式,增强情感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学习,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老教师“传、帮、带”,培养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学反思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老教师作为教学中的骨干,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老教师对年轻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形成了高、中、低职称搭配教学模式。
  第三,在教学中引入专业英语词汇,适当尝试进行双语教学。专业外语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很重要,而且学习外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可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专业英语词汇,让学生尽量掌握专业词汇,在教学过程的适当阶段,可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以考研为目标,作业中适当增加名校考研真题,拓宽知识面,提高应试能力。传统的分析作业都是教材上的习题,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改革后的作业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研为目标,适当增加名校考研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打算考研的学生铺平道路。比如在分析化学重点章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作业中增加近几年来名校的考研真题,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实验教学
  1.自编实验教材,以适应学科的发展
  为适应新时代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要求和化学化工系课程设置,化学化工系分析教研室以教授牵头,博采众家之长于一身,以国内外该课程经典实验教材为基础,结合分析化学的学科发展、化学化工系实验室基本情况和本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特点,优化了分析实验结构和数量,主编了适合本系学生的分析实验教材。该教材在实验教学中不断的修改,提升,经过几次循环实践检验,该分析实验教材重、难点突出,理论基础翔实准确、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的喜欢。
  2.搭配教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分析实验教学采用高、中、低职称搭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年轻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年青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向资历深的教师请教、探讨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学科前沿等有关问题,以每次实验通过学生的反馈效果,及时总结和反思,善于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弥补和改正,不断提高年轻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学院的发展。
  3.采用多元化教学,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首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了解学生对分析实验课的意见和建议,对所做的实验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分析、解决。该方法可使学生以现有化学理论、无机实验和分析实验为基础,独立设计、开展综合性分析实验,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总之,采用多元式实验教学模式,旨在端正学生对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力求使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4.学生分组操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分析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光度法测定盐酸中铁为例,可将4~5名学生分为一小组,组内学生自主协商分工,小组内讨论、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动手实践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此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共同进步,锻炼和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集体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答疑和实验答疑应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
  以“学用结合,以用促学”教学原则来指导和组织本分析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与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学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如在教学中的疑问和实验教学中一些相关问题,在教学中不急于回答,培养学生先独立去查阅相关化学化工文献资料,找出相关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共同探讨、分析相关的问题。此方法力求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化学化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理论课程评价方法
  目前分析化学理论课考试形式单一,题量大,难度大,考点内容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试题中重复试题多,造成了“平时放松,考前抓紧,考后全忘”的现象。理论课成绩的评定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20%,理论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理论考试考核是根据教学内容统一出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实际应用,采用闭卷进行考试。
  2.实验课程评价方法
  实验课成绩的评定也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占7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率、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实验报告的成绩直接与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挂钩。实验操作考试题目由每学期开设过的实验中衍生 出,有3~5个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现场抽签确定操作考试题目,然后立即完成操作题目,教师通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操作考试成绩,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总之,通过上述课程教学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及实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做毕业论文或接受一个新课题时,首先要了解这一课题的历史、现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独立、主动查阅相关国内外原始文献,了解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该课题的现实意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造就与时俱进的、具有独立思考、实践能力高和竞争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晓娟,黎永秀,王胜碧.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1,13(2):88-90.
  [3]邵艳秋,罗玉杰,任玉兰,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7-68.
  [4]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5]杜曦,杜军,周锡兰.发现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79-80.
  [6]许晶,徐宝荣.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33-35.
  [7]王英华,魏士刚,程新民.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4):22-24.
  [8]普丽.正确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3:63-64.
  [9]范乃英,侯海鸽,尹贻东,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58-261.
  [10]张王兵,杨新安.化工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15-116.
  [1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赵卫星,姜红波,王艳,等.浅谈理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12:177.
  [13]余向春.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M].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4]赵卫星,姜红波.浅谈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程改革[J].化工时刊,2011.25(1):60-61.
  [15]张翠梅.化学化工文献与信息检索[M].第二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目前,各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大都由“大学计算机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类课程(软,硬件基础)”,以及“信息处理与应用基础”等若干课程组成。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提高实用操作技能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些课程在指导思想、内容安排上已日
期刊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在校学生关注时事发展,了解和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一个主要窗口,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却面临许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有:  1.上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老师课堂教学的模式刻板,基本上都是教师根据教材按照自己的思路独自说下去,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互动交流。  2.
期刊
单轮机器人在左右自由度和俯仰自由度上是静态不稳定的,系统本身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时变、参数不确定性等特性,是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理想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本课题针对锅炉循环水处理中电磁场抑制铁细菌污垢生长这一现象,对电磁抑垢机理进行理论推导,根据氢键断裂理论,分别选取水质参数、流体流速和管道内壁粗糙度作为水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