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春天越来越近了 记忆 渐行渐远 储藏的种子未能复苏 房后的积雪 始终不肯醒来 春天越来越近了 寒鸦的叫声 却越飞越远 河水从房前悄然流过 望着对岸 始终 不敢踏上那薄薄的冰层 春天越来越近了 时冷时热的风 一直想使休眠的树枝醒来 三两只的喜鹊 在河岸边 在房后 孤独地叫着晚来的春情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種期待 春天的风徘徊无绪 树叶已渐绿 河水温暖 那自由的鱼儿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越来越近了
记忆 渐行渐远
储藏的种子未能复苏
房后的积雪 始终不肯醒来
春天越来越近了
寒鸦的叫声
却越飞越远
河水从房前悄然流过
望着对岸 始终
不敢踏上那薄薄的冰层
春天越来越近了
时冷时热的风
一直想使休眠的树枝醒来
三两只的喜鹊
在河岸边 在房后
孤独地叫着晚来的春情
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種期待
春天的风徘徊无绪
树叶已渐绿 河水温暖
那自由的鱼儿要告诉我的
遥远的幸福 总是
一种无法说出的东西
其他文献
五月底,一个朋友突然问我,能不能代他去看一场画展。他预订了一件作品,想让我去现场看看画,再看看画家本^,要是可以的话,就要到这个画家本人的联系方式。 我打开展讯,拉到画家的简介,从照片看,是位漂亮的年轻女孩。 去画展倒无所谓,当天我正好要去看附近另一个展,但搭话这种事,朋友无疑高估了我跟陌生人攀谈的本事。不过,最终的结果令我松了一口气一展览那天,姑娘没在现场。 就像你们也许会好奇的。半个月后
摘 要:横亘在文本与电影间的“翻译”的不仅仅是艺术类型上的距离,还是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需求产生的隔阂。在不同文化视角下进行的跨界“翻译”往往会因为需要注入新的内涵而对原作进行大幅改动,有时候,甚至只留下某个支撑点作为译作与原作之间的联系。然而,这并不完全说明译作是失败的,反之,只有适应了时代发展,符合大众新的审美趣味的创作才能赋予原作更丰富的内涵。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面纱》在21世纪初被
好看=干净 自然 一点点的时尚 我眼中的TA 除了一头乌黑的长发,我身上实在找不出任何值得我显摆的地方。 一 170厘米,这是我小学毕业不久测的身高。可想而知,我若顶着个扫把尾似的辫子,穿梭在人群里,心里一定会有种被刺猬滚过的感觉啊!真的,老师、家长眼里的马尾,不沾肩,不凌乱,扎马尾的人干净利落,漂亮可爱,妥妥的淑女范——但因人而异啊! 如果正面关注我的脸,你就能看到痘痘野草
摘 要:在《城市与乡村恋人们:故事一》中,作者纳丁·戈迪默生动地展现了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下的南非女性的生存困境。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女性在这双重压迫下的身份与主体性的缺失。 关键词:《城市与乡村恋人们:故事一》;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身份;主体性 作者简介:丁玉莲(1990-),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告別了7月天的酷暑,这一期的衣橱为你的日常生活中穿衣需求带来了更多具有混搭元素的风格专属与概念符号在这个盛夏所剩余的一段周期内诠释出专属于自我的穿搭感受,定义生活中不同场合所需穿搭的风格需求。
摘 要:艾丽丝·门罗《激情》中的嗜读症者格雷斯对阅读有一种狂热的嗜好,她试图从书籍中寻求超越乏弱无力的现实生活的路径。论文从阅读与生命激情的角度入手,认为格雷斯意欲打破被限制的命运的激情洋溢着酒神似的生命冲动。格雷斯的追求始终是被动的,缺乏超越的推动力,在意识到事实真相之后,她选择回归现实生活。嗜读症者格雷斯的激情是面对荒诞、虚无世界的一种反抗,但是,她的反抗染上了门罗小说固定不变的世俗性。 关
再次,道路沉默,安宁静黑 再次,蜜蜂,甘美,沉默的绿地 河沿垂柳,谷底矿石 眼中的山岭,动物体内的安眠 再次,儿童躁动,汽笛中血涌 再次,钟里青铜,舌中的香息 旅人们互致问候,瘟疫强固关联 野鹿行在掌中,雪在闪烁 我看见了清晨,我行色匆匆 我看见虔敬尘土里的皮肤 看见欢乐的尖叫,我们怎样一头扎向南方 托莱多男子,两个小小的搭车人 景象清晰,花朵羞怯 黑暗铅封的天空,我听见
很多人常问:“哪一款腕表最适合我?” 答案没有绝对,只要佩戴起来好看、符合日常所需, 就是一只适合你的表。酒桶形腕表中性,而且搭上最近 的复古情怀,对于厌倦传统腕表的你,是一个优雅的选择。 市面上的腕表非圆即 方,很多人常常想借由腕 表来追求独特的个性感, 那么不妨试试优雅的酒 桶形腕表。顾名思义,酒 桶形腕表因为外形貌似 酿酒的木桶而得名,但 或许你会觉得酒桶形腕 表过于女性化,其实最 初确实
走进花海 走进汉中这片金色的土地 春天的魅力 在旷野中灵动起来 我在春天的油菜花海里 把灵魂迷失 花海中 春风轻抚 发丝飞扬 仿佛迷醉在初恋里 金灿灿的旷野里 蜜蜂亲吻的痕迹 陷入蜂的狂野 远远看 花海倒影的湖 微风吹拂 金波荡漾 生命开始变得绚丽 花海中的汉中 就是那娇婉的睡美人 大地为床 油菜花作被 没有人 愿意 吵醒她甜蜜的夢
摘 要:林白的创作早期对女性内在精神世界极为关注,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具有极端的自恋意识同时伴以阴郁、焦虑的形象出现;2年后,林白开始摆脱“女性主义”的标签,摆脱私人化创作的局限,迈向真实社会,《妇女闲聊录》是其重要文本体现。林白创作风格的转变,不仅实现了主题书写的变化即由自我隐秘的内心世界到开放敞亮的现实世界的转向、由自我对男权世界的控诉到对底层现实世界中人们生活的倾听与关怀的转向这两大变化,也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