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4例因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了单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治愈16例,好转1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例,死亡10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护理预后
自发性脑室出血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脑室出血根据出血部位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脑室内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脑室外引流术则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一种能积极有效缓解脑出血、脑肿瘤压迫、颅内感染等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急救手术。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44例,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严密细致地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明显降低了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0~49岁5例,50~59岁15例,60~69岁15例,70~79岁5例,80岁以上4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0例,均伴有侧脑室出血铸型,继发脑室出血24例,其中外囊出血12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一侧全脑室出血铸型29例,双侧脑室出血10例,不全侧脑室积血5例:第三、四脑室积血12例,并梗阻性脑积水10例。神志清醒21例,浅昏迷13例.深昏迷10例。
结果
44例患者经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临床疗效:治愈16例,好转1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例,死亡10例。死亡10例中,5例患者术前双侧瞳孔已散大,有脑疝形成,术后未能恢复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血压偏高,波动大,控制欠佳术后引起再次出血致脑疝形成死亡:3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护理与体会:⑴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的患者要及时吸痰及清除呕吐物,避免窒息及误吸。同时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留置尿管,配血及皮试,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⑵术后的护理:①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严防在搬动过程中牵拉引流管或引流袋,避免引流管脱出。对于脑室内积血较多,可先将引流袋放置枕边,低位引流,待引流液变淡或颅内压正常后,将引流管高度固定于高出额角10~15cm处。引流袋位置不宜过低,引流过快容易造成颅内压骤降再出血的危险。给患者翻身时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避免由于翻身导致引流管脱出。对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约束带约束,做好对引流系统的看护,防止患者躁动时将引流管拔出,如有脱出,报告医生后在无菌环境下再次置管引流。②引流管的护理:首先要做到防脱管、防堵管、防感染。每天检查引流管道系统的连接处,确保不出现松动、脱离的情况发生,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通畅的引流管应有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液面波动幅度10mm左右。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在无菌条件下冲洗,每次不超过5ml,仍不通时应复查头颅CT排除引流管脱出或位置不当,必要时应重新置管,防止梗阻性脑积水致使脑疝形成,危及生命。用一次性注射器時一定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管内壁,以减少摩擦力,同时在三通的另一侧轻轻抽吸,每次3~5ml生理盐水.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50m1加2万U尿激酶稀释液冲洗,以充分溶解血凝块保持管道通畅。对置管引流患者,每天应严格记录引流出脑脊液的引流量。若发现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应仔细查找原因,判断是否存在引流过量或引流管堵塞的情况。观察引流量及速度,正常成年人脑脊液的分泌量0.3~0.5ml/分,24小时400~500ml。在颅内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减退或循环受阻时,其脑脊液量将增加。因此,必须准确详细记录其引流量。若>20ml/小时,24小时引流量超过450ml,说明脑脊液循环受阻严重。引流的速度一般控制在4~6滴/分,以预防引流过度引起低颅压综合征,造成继发性颅内出血。同时应密切观察脑脊液颜色和性状,若出现脑脊液突然变红伴患者烦躁不安、昏迷加深及脑疝先兆。或一直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引流量增多,说明有颅内再出血出现。若出现脑脊液变混浊、呈毛玻璃状或伴有絮状物沉淀,应怀疑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再结合患者体温变化,查找原因,并留取脑脊液细菌培养。对需要注入尿激酶,注入药物后,先加闭引流管,2~4小时后及时开管,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危及患者生命。③拔管后护理:置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当病情稳定,引流量不超过50ml/日,应试夹管观察1~2天,看有无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无异常后即可拔管,以免因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颅内感染。拔管后应注意有无脑脊液漏,局部有无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等。若仍不能拔管,则可能为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积血影响脑脊液的吸收,则要行永久性脑室分流术。
讨论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病情重,对于此类患者积极行脑室外引流术,既可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又可迅速清除脑室内积血,减少血液成分及分解物对脑细胞造成损害,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把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仔细认真的临床观察,术后综合的分析病情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合理的贯穿到上述44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明英.83例脑室出血患者侧脑室引流术期[J].医学创新研究,2007,4(12):112-113.
2郭培静,冯超,王青霞.颅高压患者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79-2180.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护理预后
自发性脑室出血约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脑室出血根据出血部位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脑室内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脑室外引流术则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一种能积极有效缓解脑出血、脑肿瘤压迫、颅内感染等所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急救手术。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44例,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严密细致地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明显降低了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40~49岁5例,50~59岁15例,60~69岁15例,70~79岁5例,80岁以上4例。原发性脑室出血20例,均伴有侧脑室出血铸型,继发脑室出血24例,其中外囊出血12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一侧全脑室出血铸型29例,双侧脑室出血10例,不全侧脑室积血5例:第三、四脑室积血12例,并梗阻性脑积水10例。神志清醒21例,浅昏迷13例.深昏迷10例。
结果
44例患者经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临床疗效:治愈16例,好转1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3例,死亡10例。死亡10例中,5例患者术前双侧瞳孔已散大,有脑疝形成,术后未能恢复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血压偏高,波动大,控制欠佳术后引起再次出血致脑疝形成死亡:3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护理与体会:⑴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的患者要及时吸痰及清除呕吐物,避免窒息及误吸。同时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留置尿管,配血及皮试,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⑵术后的护理:①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严防在搬动过程中牵拉引流管或引流袋,避免引流管脱出。对于脑室内积血较多,可先将引流袋放置枕边,低位引流,待引流液变淡或颅内压正常后,将引流管高度固定于高出额角10~15cm处。引流袋位置不宜过低,引流过快容易造成颅内压骤降再出血的危险。给患者翻身时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避免由于翻身导致引流管脱出。对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约束带约束,做好对引流系统的看护,防止患者躁动时将引流管拔出,如有脱出,报告医生后在无菌环境下再次置管引流。②引流管的护理:首先要做到防脱管、防堵管、防感染。每天检查引流管道系统的连接处,确保不出现松动、脱离的情况发生,保持引流管通畅,完全通畅的引流管应有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液面波动幅度10mm左右。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在无菌条件下冲洗,每次不超过5ml,仍不通时应复查头颅CT排除引流管脱出或位置不当,必要时应重新置管,防止梗阻性脑积水致使脑疝形成,危及生命。用一次性注射器時一定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管内壁,以减少摩擦力,同时在三通的另一侧轻轻抽吸,每次3~5ml生理盐水.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50m1加2万U尿激酶稀释液冲洗,以充分溶解血凝块保持管道通畅。对置管引流患者,每天应严格记录引流出脑脊液的引流量。若发现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应仔细查找原因,判断是否存在引流过量或引流管堵塞的情况。观察引流量及速度,正常成年人脑脊液的分泌量0.3~0.5ml/分,24小时400~500ml。在颅内继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减退或循环受阻时,其脑脊液量将增加。因此,必须准确详细记录其引流量。若>20ml/小时,24小时引流量超过450ml,说明脑脊液循环受阻严重。引流的速度一般控制在4~6滴/分,以预防引流过度引起低颅压综合征,造成继发性颅内出血。同时应密切观察脑脊液颜色和性状,若出现脑脊液突然变红伴患者烦躁不安、昏迷加深及脑疝先兆。或一直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引流量增多,说明有颅内再出血出现。若出现脑脊液变混浊、呈毛玻璃状或伴有絮状物沉淀,应怀疑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再结合患者体温变化,查找原因,并留取脑脊液细菌培养。对需要注入尿激酶,注入药物后,先加闭引流管,2~4小时后及时开管,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危及患者生命。③拔管后护理:置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当病情稳定,引流量不超过50ml/日,应试夹管观察1~2天,看有无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无异常后即可拔管,以免因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颅内感染。拔管后应注意有无脑脊液漏,局部有无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等。若仍不能拔管,则可能为脑表面蛛网膜下腔积血影响脑脊液的吸收,则要行永久性脑室分流术。
讨论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病情重,对于此类患者积极行脑室外引流术,既可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又可迅速清除脑室内积血,减少血液成分及分解物对脑细胞造成损害,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把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仔细认真的临床观察,术后综合的分析病情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合理的贯穿到上述44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明英.83例脑室出血患者侧脑室引流术期[J].医学创新研究,2007,4(12):112-113.
2郭培静,冯超,王青霞.颅高压患者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79-2180.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