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物学特性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川芎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菌核病菌在PSA和麦麸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麦麸培养基上产菌核数量最多;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7~8。菌丝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胰蛋白胨产菌核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10~30℃、pH7,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核萌发产盘率受到温度及覆土深度的影响。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
其他文献
通过不育稳定性、恢复专效性以及分子特异性分析,对两个新选玉米不育材料“R1”和“R2”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两个不育材料均为可遗传的细胞员雄性不育,不育性表现稳定,且能
对黑麦属4个种共70份材料的株高、有效穗、德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拉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黑麦属材料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具有多种类型。栽培黑麦的有效穗
对扒晒和施肥因素影响下的绿竹出笋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扒晒能使竹丛提前9d出笋,并提前半个月左右进入出笋高峰期,同时它对笋目萌发数量的增加也具一定作用,单纯扒晒处理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