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效课堂”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t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高效课堂风靡全国,这不禁让人有些担忧,因为这有点像前些年提倡素质教育的场景:把貌似素质教育的唱歌、绘画等都装进了素质教育这个大箩筐,使素质教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导致今天人们依然对“素质”充满了怀疑,素质教育举步维艰。
  现在的“高效课堂”似乎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所谓“高效课堂”缺少严谨的科学定义,或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概念来跟风炒作,甚至简单地把常规的教学措施装入了“高效课堂”这个箩筐。这种缺乏科学态度的课改后果可想而知。关于“高效”的说法似乎很多,但对“低效”的成因则关注不够。其实,我们非常有必要来追问课堂低效的成因,找到问题的症结,这样我们才会走进真正的高效课堂。
  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去问题化”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
  今天的课堂很多教师喜欢急匆匆地直奔结果,缺少应有的耐心和铺垫,使课堂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反馈,结果是减少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削弱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解除了学生的思考任务,学生不是在主动学习,而是以配合教师为主,处于“被思考”的状态,导致课堂几乎都是在“没问题”的赞歌中结束。在这样的“去问题化”的教学环境中,很多教师自然而然生活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假象中,学生也以为自己“知道了、明白了”,从而懒于思考,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般。师生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但双方依然感觉良好,课堂的裂痕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了。
  问题的根源是,虽然教师经历过儿童时代,这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理解儿童,最可怕的就是教师自以为了解儿童,以为自己的教学是在为学生服务,实际上不自觉中陷入了“自我”中心论,身陷“学生知道了”的假象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出现问题时更多地去抱怨学生“基础不好”,而不是反思自己教学并没有到位。教师根本就没有去思考问题的真相,这可能是我们目前课堂的常态。
  2.视角不同,师生对课堂功能的认识上存在冲突
  长期低效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师生对课堂的认识与理解不同,从而造成了课堂冲突。从教师角度来看,课堂是教师完成知识传授的地方,即课堂是“一元化”的,是以“教学”为中心的。而学生则不然,他们虽然也知道课堂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但他们心目中的课堂是“多元化”的,即课堂还有交朋友、玩耍、情感的交流和倾诉等功能。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要找到存在的意义———发展自己的天性,这才有了“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学知识,还有成长,还有得到尊重和赏识。师生对课堂的认识有交汇的地方,更有冲突的地方,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种差异,一意孤行,课堂的冲突在所难免。长此以往,课堂会失去生命活力而处于低效状态。
  3.过多滥用多媒体,导致教师主动放弃了主导地位
  今天,由于多媒体的普遍使用,部分教师的课堂片面追求所谓的感观刺激、大容量等,课堂被搞得花里胡哨,教师则异化为解说员或配音员。课堂本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场所,现在很多课堂多媒体成了主角,使教与学的双方都失去应有的地位,导致课堂缺乏生命气息和活力,沦落为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或转移而已,而这些没有生命的知识恰恰难以打动学生心灵,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厌学、离场、失去激情。纵观今天的课堂,由于教师学习和生活的单调导致课堂的单调和无趣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堂,别说学生,就是作为一个听课者有时也实在难以听下去。再者,目前还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表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像这样放弃了主体地位又失去了情感交流的课堂,其低效在所难免。
  从目前来看,高效课堂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赋予知识以生命,倡导情感高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转化教学观念,但是观念的转化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落脚点。笔者认为,教师要努力去理解课堂的价值,把情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投入到课堂中去,应追求赋予知识以生命的课堂文化,把落脚点放在对情感高效的追求上。
  所谓情感高效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与和谐友善的信息,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振,从而在学生的心底生成一种学习的动力。情感高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有眼神、肢体语言的交流,还有彼此间的信任和感动,弥漫着温暖而又慈祥的生命气息,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尊重和呵护,同样学生也会理解、宽容、善待教师,爱上教师,形成一种优质的、独特的、情感高效传递的课堂文化。
  教师要把课堂看成是培养习惯和交流情感的地方,如果课堂只传递知识而不传递情感、师生间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的课堂是最失败的课堂,其教学效率低下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2.注重预设与生成,实现设计高效
  宏观上讲,教师的预设一般就是指教学设计,这是课堂高效的基本保证。预设就是要判断和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可能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以便让学生暴露出问题。预设一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高效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这里下工夫,这是教师教学智慧和经验的完美表现,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这比教案写得规范、完整更有意义。
  预设还要围绕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状态展开,尽量扩大师生在情感地带的交汇处,以期实现知识和情感的“不期而遇”,使学生在愉悦、心理安全的状态下暴露出“潜意识”,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实,高效课堂就是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为“意外”创设条件,以实现交流与反馈,体现课堂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高度统一。
  3.善于追问与反馈,追求思维高效
  我一直认为只有追向与反馈的课堂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否则学生思维依然处于“潜伏”状态,我们只有在追问中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障碍和一些“天真”的想法,使我们的教学能更有针对性、及时性,从而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因“问题”而施教,这是思维的高效。
  今天的课堂,由于教师学养不够,底气不足,既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追向的意义何在,自然而然也就缺少了追向的勇气和胆量。没有追问自然没有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师生间也就失去了交流与对话,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低效。我坚信追问会有奇迹,只有追问才能发现真问题,才能产生对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才能激发其学习欲望,让课堂“动”起来,才能让师生双方接近真实,接近高效。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评价与综合研究成果显示,东秦岭二郎坪地体蕴含有很大的银金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其矿床类型主要有3种:构造蚀变岩型银金多金属矿床,块状硫化物型铜锌矿床和破碎带蚀
【摘要】音乐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小学是学生接受音乐熏陶的黄金阶段,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突出音乐美感,深化音乐认知,营造音乐氛围。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音乐教育  众多教育研究结果表明,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包括创造思维在内的多种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纵观历史,许多音乐天才,如莫扎特、贝多芬,在儿童
【摘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术的传承与保护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流传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文化繁荣的意义。笔者借本文略谈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  一、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  目前来说,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口头传承上存在着中断的危险。仅以蒙古族传统民间音乐为例,世代
本文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论述了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地质调查的性质和成果特点,吸收国内外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理论和实践中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