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的教育中,語文教育是小学课堂的基础,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阅读理解的教学则既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拓展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从小培养,并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加以渗透。我们一方面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举出实例;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1.阅读教材的适宜性。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材中,有许多适宜小学生学习、思考的优质内容,在这些优质的教材资源中,需要学生们去探索,去思考。这些教材中既有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与文化,也有现代的精神领袖,实为小学生阅读,教师深入浅出教学的最佳教材。在小学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之下,学生们也可以容易地体悟到其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便于渗透与教育。
   2.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优秀适宜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体悟也十分重要。教师依靠其生动传神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体会,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学。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阅读中渗透的原则


   1.面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能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而应该是因材施教。将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兴趣为区别的依据,因材施教。教师应该在对于不同学生的阅读教学中经常总结相关经验,进而充分了解其兴趣,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渗入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起辅助作用,在阅读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的引导,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栋梁之才。

三、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但在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中,教师才是课堂的核心,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的思想所带动而不愿自己主观思考,进而导致学习的动机不端与激情逐渐下降。
   2.教师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沟通、形式单一、主体不正确等问题还广泛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并加以改正。在阅读教育中,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整体意识以及阅读时没有积极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并加以渗透,容易存在教学与学习两张皮的现象。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表格软件Excel中的相对、绝对、混合三种引用,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Excel 2007理论课和上机课的有效结合方式。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手段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该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高等数学教学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并对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个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道德与法治》课标中指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教师要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现从几方面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外延伸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电子成长档案的研究是探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管理方法的一次有益尝试,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开发实践,我校成功开发了学生成长记录及阳光评价电子平台,并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该平台,1500多位学生上传了电子成长记录,开展了学期综合素质自评,1500多位家长通过微信端评价了自己孩子在家庭的表现,上百位教师评价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从而
微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十分钟到十几分钟的短视频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通过短视频掌握音乐知识。微课堂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其时间较短,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发散,而且微课堂的知识点较少,学生容易抓住重点,运用微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微课的应用水平,利用微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音乐鉴赏水平。  一、 高中音乐鉴赏微课教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但是我国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针对数量最大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群体,联系实际深入剖析了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