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掌握一些基本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及技术内容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首先应明确该课程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课程开设目的。本文主要从师资队伍水平、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以及最终考核方法,提出具体对应改革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2-0000-02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作为重要标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命脉及技术知识经济的关键基础[1]。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对相关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这一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很强,对学习者的理论及实践转换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课程安排课时少但内容多、课程重点及难点多,学生反映课程比较难学。因此,对该门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及最终考核方式作调整及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实践反映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 明确课程开设总目标及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于一体的新型技术,是信息社会实现生产和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基础,也是信息高速路的科技主体及支柱[2]。它的出现及发展使计算机技术运用发生巨大变化[3]。因此,《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应定位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而且还应具备小型规模网络建设,网络系统配置、软硬件安装,网络安全维护、管理等技术,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对实际网络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以达到高校为各企业、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技术能力强的人才。
2 计算机网络教学调整及改革
2.1 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及丰富的通信网络技术研讨经验。教师网络技术研讨经验主要包括:1)具有从事或参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科研项目及技术研究,对网络工作原理及设备机构比较熟悉,能很快掌握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刻关注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使学生能了解比较先进、主流、实用的网络技术;2)具有广域网或局域网设计经验,掌握一定网络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了解技术市场上最新主流产品及网络设备,能够诊断或解决常见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网络设计能力;3)具有开发因特网应用或计算机网络运用的经历,能引导学生向计算机网络运用开发方向发展;4)具有网络安全维护及管理经验,对网络服务管理和配置比较熟悉,并掌握先进主流操作系统。
2.2 教学内容整改。课程教学内容整改是课程能继续开设的核心,为实现信息科技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TCP/IP网络协议作为教学主线,将整个课程分为四个知识板块:网络技术基本概念、网络接口、因特网技术核心、网络技术运用。这四大知识板块又可分为更详细知识点,如计算机网络定义、网络体系构造、物理层、网络安全等。
2.3 改革教学方法。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自主性,对教师课程教学目的不了解,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实践经验总结制定出多种新型教学方案。
(1)引导启发方式教学。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先进主流网络技术不断出现,为实行引导启发教学方式提供可行环境[4]。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每学习一章新内容,都应向学生讲解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然后引导学生从周围生活使用网络现象入手,探究更深层次的网络知识,从而挖掘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化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例如在学习TCP/IP这一网络协议与划分子网时,可以将学校需求作为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如何划分子网才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
(2)交互方式教学。采用教师启发、学生探索、共同提高、逐步发展深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能起到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性。该课程中很多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内容难度比较大,有些甚至涉及高难度数学计算,如IP地址聚合与分配、网桥工作基本机理等,不容易理解。此时可选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引导、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等手段,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
3 实践过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这一课程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促进作用,因此学校需加强实践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3.1 加大力度开设实验课。实验课基本上可以分为2个类型:一是验证性课程实验;二是设计性课程实验。学生可以参加验证性课程,培养网络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很一步了解。但是该方式实践教学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重复,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因此,应把重心放在设计性课程实验,通过开设此类实验课能让学生对实践内容作独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其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开展设计性实践课前,预先公布实验基本内容大纲,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共同探讨实验并对实验不足之处作进一步改善调整。
3.2 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开展《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老师既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身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实力,有能力的学校应多添置与实验相关的机器设备,为网络实验场地引进网络适配器、路由器等相关设备。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技术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通过与一些网络公司相互合作,安排学生到合作公司进行实践。
4 终极考核改革
传统期末考核方法通常是采用笔试考试,该考核方式只能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并没有真正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能力及实际运用情况。因此,传统考核方法对学生的终极评价是不标准的,应进行适当改革。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应加大学生实践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重任,应不断扩充自身各方面理论知识及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育几个方面作适当改革,帮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内容及方法的不断改革、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晨,陈苏豫.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8:140-143.
[2]黄敏,刘琼.“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互动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3:42-43.
[3]吴观茂.“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64.
[4]赵秀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21-122.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2-0000-02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作为重要标志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命脉及技术知识经济的关键基础[1]。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对相关专业都开设有《计算机网络》这一课程。该课程实用性很强,对学习者的理论及实践转换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该课程安排课时少但内容多、课程重点及难点多,学生反映课程比较难学。因此,对该门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及最终考核方式作调整及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调动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活跃思维、锻炼实践反映能力,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 明确课程开设总目标及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将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于一体的新型技术,是信息社会实现生产和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基础,也是信息高速路的科技主体及支柱[2]。它的出现及发展使计算机技术运用发生巨大变化[3]。因此,《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应定位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使学生不仅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而且还应具备小型规模网络建设,网络系统配置、软硬件安装,网络安全维护、管理等技术,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对实际网络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以达到高校为各企业、事业单位输送高素质、技术能力强的人才。
2 计算机网络教学调整及改革
2.1 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依据计算机网络课程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及丰富的通信网络技术研讨经验。教师网络技术研讨经验主要包括:1)具有从事或参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科研项目及技术研究,对网络工作原理及设备机构比较熟悉,能很快掌握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刻关注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使学生能了解比较先进、主流、实用的网络技术;2)具有广域网或局域网设计经验,掌握一定网络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了解技术市场上最新主流产品及网络设备,能够诊断或解决常见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网络设计能力;3)具有开发因特网应用或计算机网络运用的经历,能引导学生向计算机网络运用开发方向发展;4)具有网络安全维护及管理经验,对网络服务管理和配置比较熟悉,并掌握先进主流操作系统。
2.2 教学内容整改。课程教学内容整改是课程能继续开设的核心,为实现信息科技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TCP/IP网络协议作为教学主线,将整个课程分为四个知识板块:网络技术基本概念、网络接口、因特网技术核心、网络技术运用。这四大知识板块又可分为更详细知识点,如计算机网络定义、网络体系构造、物理层、网络安全等。
2.3 改革教学方法。在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自主性,对教师课程教学目的不了解,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差,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实践经验总结制定出多种新型教学方案。
(1)引导启发方式教学。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先进主流网络技术不断出现,为实行引导启发教学方式提供可行环境[4]。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每学习一章新内容,都应向学生讲解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技术应用,然后引导学生从周围生活使用网络现象入手,探究更深层次的网络知识,从而挖掘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化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例如在学习TCP/IP这一网络协议与划分子网时,可以将学校需求作为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如何划分子网才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
(2)交互方式教学。采用教师启发、学生探索、共同提高、逐步发展深化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能起到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性。该课程中很多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内容难度比较大,有些甚至涉及高难度数学计算,如IP地址聚合与分配、网桥工作基本机理等,不容易理解。此时可选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引导、互相提问、共同探讨等手段,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及技术,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
3 实践过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这一课程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促进作用,因此学校需加强实践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3.1 加大力度开设实验课。实验课基本上可以分为2个类型:一是验证性课程实验;二是设计性课程实验。学生可以参加验证性课程,培养网络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很一步了解。但是该方式实践教学只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重复,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因此,应把重心放在设计性课程实验,通过开设此类实验课能让学生对实践内容作独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其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开展设计性实践课前,预先公布实验基本内容大纲,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共同探讨实验并对实验不足之处作进一步改善调整。
3.2 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开展《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老师既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身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实力,有能力的学校应多添置与实验相关的机器设备,为网络实验场地引进网络适配器、路由器等相关设备。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技术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通过与一些网络公司相互合作,安排学生到合作公司进行实践。
4 终极考核改革
传统期末考核方法通常是采用笔试考试,该考核方式只能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并没有真正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能力及实际运用情况。因此,传统考核方法对学生的终极评价是不标准的,应进行适当改革。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创新能力,应加大学生实践课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重任,应不断扩充自身各方面理论知识及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育几个方面作适当改革,帮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内容及方法的不断改革、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晨,陈苏豫.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8:140-143.
[2]黄敏,刘琼.“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互动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3:42-43.
[3]吴观茂.“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64.
[4]赵秀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