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的4个不等式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诊室,我遇到最多的情况之一,就是家长带着发烧的孩子来看病:“崔大夫,孩子烧了3天了,会不会有其他严重的病?”“孩子高烧39℃了,我担心他烧坏了。”……
  虽然孩子发烧很常见,但对于孩子发烧这件事,家长纠结的问题仍然不少,下面的这些提醒,也许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让他们在对待孩子发烧这件事上少些焦虑,多些冷静。
  体温高≠病情严重
  孩子发烧时,如果不是高烧,家长通常还能沉得住气。但如果孩子烧到38.5℃甚至超过39℃时,家长就沉不住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发烧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发烧的温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肯定是成正比的。
  其实,孩子发烧只是一种症状,不是原因,不能以发烧的程度来判断孩子病得是轻还是重,发烧40℃并不一定比发烧38℃严重。最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他精神比较好,吃和睡都和平常相差不大,吃了退烧药烧能退下来,就不用急着跑医院。如果孩子精神很差,昏昏欲睡或烦躁哭闹,即使体温不是很高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去医院看病≠好得快
  孩子发烧了,家长坚持一两天不去看病的不少,但能坚持到3天的明显减少,往往还没烧到3天,家长心里就害怕了,怕孩子烧出毛病来,还是让医生给看看才放心,这样的情况我遇到过很多。而看病后,吃了药,孩子很快就好了,家长于是得出结论:“看来孩子发烧还是得去医院看病,这样好得快,要早去两天,说不定早好了。”
  其实家长不了解,病毒性感冒基本上都是3~5天的病程,也就是说,孩子去看病的时候,病情已经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即使不去医院,他的病也快好了,并非去看病就好得快,不去看就好得慢。
  烧的时间长≠有严重的病
  为什么家长会在孩子烧了几天后感到焦虑?很大原因是担心孩子是不是有其他的严重疾病。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在网上搜索高烧不退,各种严重的疾病比如白血病就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里,在本来就已经高度焦虑的情况下,看到这样的结果,家长会很担心孩子是不是也得了这些病,如果不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害怕耽误了病情。
  我举一个例子,一间屋子的地板上有很多灰尘,要是想用扫帚将这些灰尘扫掉,扫到基本满意的程度,可能2分钟就扫完了,但要把边边角角的灰尘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至少再花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其实,在对待孩子发烧这件事情上,和对待灰尘的不同态度一样,如果家长总是想预防那些极个别的情况发生,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用很多的药物。实际上,孩子发烧,绝大部分的情况都是病毒性感冒,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应对,会省很多力气。
  退烧效果不好≠药不好
  “给孩子吃了退烧药,体温怎么还没到37℃以下?是不是要换一种药?”不少家长向我质疑退烧药的效果。
  吃了退烧药,体温并不是马上就能达到正常体温,只要服药后孩子的体温低于38℃,就可以说降温效果是好的。实际上,适当的低热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有利于控制感染。体温下降过快,反而对疾病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成熟不利。
  另外,吃药后降温效果不好,还可能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说药的剂量不够、孩子喝水少等很可能和药的功效没有关系。
  心理专家解读
  因为心里没底,所以忐忑不安

  崔大夫说的这些,让我想起自己的养育经历。女儿小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孩子生病的知识,知道并不是孩子一生病就要跑医院。但是孩子一旦真的开始高烧,我还是要抱着她去医院,因为我扛不住!我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必须得要专业的声音来告诉我,孩子到底怎
  么了。
  我想,很多跑医院的父母焦虑不安的心情跟我那时候是差不多的。但是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家长又多了很多资讯的渠道,比如网络、微博,都在告诉他们,孩子发烧时不必那么着急去医院,否则会交叉感染。所以他们更加纠结,更需要知道基本的判断是什么,什么情况可以等待,什么情况不能犹豫。当他们的知识变成了操作性的经验,知道怎么处理孩子的发烧,哪些情况是可以等待的,就不会一次次地跑医院了。我也是很多年以后才明白,去医院是父母在束手无策时最踏实的选择。
其他文献
奶奶发现丹丹是个“斗鸡眼儿”,看东西的时候,丹丹的两个黑眼珠特别靠近。  小雨特别爱看图画书,可是每次看的时候,几乎要把脸凑到书上去了,妈妈很担心自己的高度近视会遗传给宝贝女儿。宝宝的眼睛有问题吗?  刚出生时的新生宝宝,眼睛只有朦胧的光感。但出生后的一个月里,宝宝的眼睛得到了迅速的发育,满月时,眼睛已经能追随90°范围内的移动物体,比如手、皮球、妈妈的脸、色彩鲜艳的玩具等。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
社区的各种场所,都是游戏的好由头,连环的、拆分的、随意组合的,无限创意就在这些你司空见惯的场所产生了。头脑风暴吧,让我们玩转社区不重样!  连环探索1  图书馆  给孩子买书常有,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却不常有。走进那一排排书架,各式各样的书籍无不散发着魅惑的味道。一张小卡就可以把书带回家,还可以一换再换,多神奇的体验!当然,想把后续的连环探索串起来,那就记得借几本与消防有关的图书吧!比如《小小消防员
小家伙开始拥有“追随者”了,原以为这可以让他享受带领的乐趣,玩出更多的花样。可他似乎瞧不上这些小小宝宝们,真是大大出乎妈妈的预料。  我眼中的“小小”和“大大”  麻烦的“小小”  话都说不清。和1岁多的宝宝相比,2岁多的宝宝刚刚经过一个语言爆发期。他的表达能力,讲述能力都比还处在单字蹦词学语的小宝宝好得多。因此,自己的优越感让他不屑与这些小宝宝们为伍。  摔倒了只会哭。虽然自己也还会用哭来表达不
3号出场家庭  这样学英语  妈妈:刘莉娟  宝宝:洪亿铉,男孩,4 岁2 个月  妈妈的话:  我感觉课外兴趣班多多少少会给孩子增加压力,所以我选择自己在家教孩子学英语。可是,开始时我不知道怎么教,只是照着书上的单词、句子念给孩子听,效果并不好。其实我自己的英语语法还可以,但听、说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英语听、说环境,我参加了一个英语沙龙,学到了许多学英语的方法。回家后,我
《灰王子》  适合年龄 4 5 6 7 8 岁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  推荐理由 故事还没开始首先一个警告:“这本书似乎包含很多故事,它不会发生在同一个时期。”然后,你会看到每页分成4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占据1/4的位置。它们位于相同的相对位置,这样你就可以根据故事的位置寻找线索。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标题。一个偶然的因素成为了故事们的交叉点,一个故事中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从这
宽敞的更衣区,孩子可以从容地在那里换衣服、换鞋  洗手间很干净,没有异味。小小的扶手贴心地保障着孩子的如厕安全  室内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整体设计、色调统一。教室的布置不花哨,但是重视细节,色调  柔和。游戏区、生活区、睡眠区划分合理,有较大的空间让孩子活动,又不失秩序感。  小桌子、小椅子、小物品架等更符合孩子的身高  美工材料、益智玩具、蒙氏教具一应俱全。不乏能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原生态玩具。  
宝宝又发烧了!他刚1岁,我不想让他吃太多药,还是先物理降温吧,这是最安全的。之前朋友、同事、婆婆都教过我不少办法,这回可派上用场了。  妈妈的处置方法  多喝水  宝宝发烧时,就是要出汗、尿尿才能让体温降下来,所以一定要让宝宝多喝水。隔个十来分钟,我就让宝宝喝水,让他能多出汗,多尿尿。  被子捂汗  喝了水,就要让宝宝出汗,所以我让他躺在床上,给他盖上比平时厚一些的被子,让他把汗发出来。  用冰袋
我儿子丁丁2岁多了,他平常老爱抠鼻子。昨天趁我们不注意,他又把手伸进鼻子里,结果把鼻子抠出血了,他吓得哇哇大哭。我跑过来时,看见孩子一脸的血,赶紧给他止血。    医生教官现场指导  孩子鼻子出血是常见的现象,差不多80%的孩子都经历过。在气候炎热的夏天、空气干燥的冬季,或者是孩子有抠鼻子的不良习惯时,鼻子出血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丁丁妈赶紧给他止血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有些方法做得很好,有些则需要
父亲是50年代的本科大学生,是远乡近邻闻名的第一个“状元郎”。在教育孩子方面,他确实也有自己的一套。  父亲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看书,家里有两大橱外加好几箱子藏书,跟他在一起,想不被感染上爱看书的喜好都难。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经常带我去书店,给我买喜欢的书籍。图书馆和阅览室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等我大一点,他还专门给我办理了一张借书卡。父亲总有办法让孩子找到看书的乐趣。所以,父亲的第1大法宝就是自
也许你会觉得这次的话题有点危言耸听,但是,这是一位心理学家和资深心理咨询师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的解读。她用专家和妈妈的双重责任感提醒我们,孩子的烦恼,正隐隐地来。  3岁的丁丁,可以自如地玩iPad上的各种游戏,使用各种程序。大人看了都觉得眼花缭乱,跟不上节奏。可是,这个聪明的“电子娃娃”却不会和别的孩子玩,有什么需要时也经常说不清自己的意思,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每次丁丁玩iPad时,都安静乖巧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