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阶梯式治疗过程中继发透壁性肠坏死(TIN)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2例,女性37例,年龄(45.9±12.6)岁(范围:20~69岁)。根据术后病理学结果及随访情况分为TIN组31例及非TIN组58例(其中肠狭窄18例)。AS
【机 构】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阶梯式治疗过程中继发透壁性肠坏死(TIN)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9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2例,女性37例,年龄(45.9±12.6)岁(范围:20~69岁)。根据术后病理学结果及随访情况分为TIN组31例及非TIN组58例(其中肠狭窄18例)。ASMVT继发TIN的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因素预测TIN的价值和截点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吸烟史、高血压、腹膜炎刺激征,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白蛋白,以及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栓形成、腹腔游离积液、肠壁增强减弱、肠壁积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OR=1.093,95%CI:1.010~1.182,P=0.027)、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栓形成(OR=11.519,95%CI:1.906~69.615,P=0.008)及肠壁积气(OR=11.140,95%CI:2.360~52.585,P=0.002)是ASMVT患者发生TIN的相关因素。上述指标及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95%CI:0.647~0.871)、0.745(95%CI:0.641~0.848)、0.737(95%CI:0.621~0.854)、0.909(95%CI:0.847~0.971)。ROC曲线显示,白细胞计数的截点值是18.1×109/L。
结论白细胞水平升高、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栓形成和肠壁积气是ASMVT继发TIN的独立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报道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17例,皮瓣切取面积22 cm×8 cm~32 cm×9 cm。皮瓣的穿支动脉与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胫前静脉或胫后静脉吻合,皮瓣浅表静脉和受区浅表静脉吻合,皮瓣的支配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7例皮瓣全部
目的探讨"B"形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2018年6月,应用"B"形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脱套伤17例17指,其中示指9例,中指6例,环指2例。损伤平面在远侧指骨间关节以远9例,甲根部以远8例;脱套末节长度1.3~2.0 cm,皮瓣面积为1.5 cm×3.0 cm~2.0 cm×4.0 cm。皮瓣"B"形设计,瓦合后分别修复末节掌、
目的探讨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趾腓侧皮瓣和甲瓣术后供区9例(趾腓侧皮瓣切取术后供区4例,甲瓣切取术后供区5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8~47岁,平均38岁。趾供区缺损面积:2.5 cm×3.0 cm~3.5 cm×6.0 cm,臂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3.0 cm×4.0
报道1例用枕动脉和颞浅动脉分支设计弧形双蒂皮瓣修复左耳后鳞状上皮癌切除后创面。术后随访4.5年,病变未见复发。
微创技术在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同时也面临争议与挑战。本文对微创处理优势、时机、联合多视频清创及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再探讨。微创处理的优势在于"不干扰腹腔正常间隙",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及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延期手术原则存在争议,早期穿刺置管引流或微创"一步法"腹腔镜清创引流术亦可取得较好效果。联合多视频辅助微创技术可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复杂感染性
目的探讨近14年坏死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策略、治疗理念的变迁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进行外科干预的1 080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78例,女性402例;中位年龄45岁(范围:20~76岁);按病因分类,胆源性335例(31.02%)、高脂血症性302例(27.96%)、酒精性226例(20.93%)、经内镜逆行性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在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创中的应用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治疗的213例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腹膜后入路组123例,男性73例,女性50例,年龄(51.3±12.4)岁;网膜囊入路组59例,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48.3±14.2)岁;联合入
目的探讨使用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单纯后路方式松解前方软组织,复位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6月诊治的37例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42.3±12.3)岁(范围:18~69岁)。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寰枕融合,颈椎分节不良等先天性骨发育异常。术中通过后路寰枢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