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夺冠》看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阶梯式发展rn赵卫防(以下简称赵):张冀,您好!看了《夺冠》后很有感触,我个人具有很浓厚的女排情结,今天也很荣幸能够有机会跟您交流.中国体育题材的电影不多,1936 年的《体育皇后》,一般被看作是中国第一部体育电影.新中国成立后,体育题材电影开始涌现,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20 世纪 50—90年代,作品有《女篮五号》《跳水队员》《乳燕飞》《沙鸥》以及《女足九号》等.第二个阶段从 1990 年至 2015年左右,代表性影片如《女帅男兵》,还有王兴东老师编剧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以及林超贤导演的《激战》《破风》等.我个人认为,第一阶段的作品算是纯粹的中国特色体育精神的展现,主要标志为“拼搏、争光、服从、牺牲”等,是一种大国体育精神.因此,这些影片所提供的是一种更为宏观的叙事,代表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到了 21 世纪之后,这种表达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如《许海峰的枪》和《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已不同于第一阶段的创作,影片中已经将人性的闪光点渗透进来.再到林超贤的《激战》《破风》等影片,这种转向更为明显,影片将个人作为主体,从人性的角度进行表达.因此,我认为这一阶段的体育题材电影在延续中国特色体育精神的同时,开始转向对人类共同的体育精神展现,如将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荣誉统一起来、注重人的天性表现等,人文转向较为明显.第三个阶段是当下,即由您编剧、陈可辛执导的《夺冠》和还未上映的《独自上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