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现存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病学分布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建立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资料库,了解甘肃省现存地克病分布情况,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2011年,按照村-乡-县逐级查阅历史地克病病例资料,对甘肃省1985年普查的历史病例进行核实和登记,同时按照《中央转移支付碘缺乏病防治项目的高危地区监测方案》和《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诊断》(WS 104-1999),搜索和诊断历史地克病病区和碘缺乏病高危地区1985-2011年的地克病患者,建立甘肃省现存地克病数据库,分析现存地克病的分布情况。

结果

1985年甘肃省地克病县(区)为53个,地克病病例为19 696例;2011年甘肃省地克病县(区)为41个,地克病病例4 715例,其中1985年前出生的地克病病例4 690例,1985-1997年出生的地克病18例,1997后出生(新发)地克病7例。在4 708例历史病例中,神经型、黏肿型和混合型地克病的比例分别为58.8%(2 766/4 708)、9.8%(461/4 708)和31.4%(1 481/4 708),男性和女性地克病的比例分别为69.3%(3 261/4 708)和30.7%(1 447/4 708),45岁以上病例占73.2%(3 444/4 708);新发7例地克病均为神经型,5例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结论

甘肃省目前还存在碘缺乏病高危地区,有发生地克病的潜在危险。甘肃省神经型地克病居多,主要是由于母体怀孕早期碘摄入不足所造成的,适时向高危地区的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提供应急补碘强化措施是防止地克病新发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了解环境低硒地区和适宜硒地区农村老年人指甲硒水平,分析指甲硒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从山东和四川两省分别选择环境适宜硒地区和环境低硒地区的2 000名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03-2005年开展基线人群调查,2010-2012年开展随访调查,采集手指指甲样品,分别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和原子荧光法检测硒含量。结果基线调查总人群(n = 2 000)指甲硒含量均值为(0.414 ± 0.1
期刊
@@
目的调查青海省大骨节病病区和非病区儿童血清钙、磷、铁、锌和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现状。方法根据青海省大骨节病监测结果,选择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和化隆县甘都镇作为大骨节病病区,以兴海县曲什安乡作为非病区,于2014年6月分别在上述地区寄宿小学中选择7~15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血样,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铁、锌、钙离子和无机磷含量,并计算钙磷比值。结果在青海省病区和非病区
目的 通过RNA干扰技术观察在不同剂量氟暴露条件下,成骨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BiP)表达减少对细胞成骨标志物和关键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山东省莒县克山病病区居民和非病区城镇居民心电图变化情况,为克山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在山东省莒县克山病病区抽取桑园、安庄、碁山、龙山4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个病区村,每个村抽取常住居民至少200人;莒县非病区城区共有36个居民小区,在东、西、南、北4个方位各抽取1个居民小区,每个居民小区抽取常住居民至少200人作为对照组,对全部抽取居民进行心电图检查。克山病诊断参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牧区牧民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2年12月在吉林省西部牧区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抽取2个乡镇(查干花镇和乌兰塔拉乡),每个乡镇抽取50%的村子,以村中18岁以上养殖羊的牧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对调查对象足跟骨进行骨密度测定;以面对面访谈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