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化人生》栏目是青县电视台的主打栏目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专门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电视专题栏目。该栏目开办14年来,共播放“青县人自己的道德故事”614期,宣传孝敬友善、帮危助困、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数百个。2010年,该栏目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申请注册,开创了河北省县级电视栏目品牌商标注册的先河。该电视节目的创办极大地提高了青县道德建设工作的知名度,使青县道德建设工作享誉全国,并获得“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美名。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创办;德化人生;电视栏目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创办《德化人生》栏目的主要动因
二十年来,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颁布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推出“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青县道德规范,深入开展了评选“孝敬模范”、“教子模范”、“十大诚信企业”等道德实践活动,每年还将年纳税超百万和年捐资社会公益事业超10万元的企业或个人分别记入功勋碑、功德碑,并将这些道德模范在全县群英会上进行隆重表彰,促成了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2001年12月4日,为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当时的青县广播电视局在《青县新闻》栏目中精心策划开办了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为主题的专题专栏《德化人生》,积极宣传各层次、各领域的道德典型,用群众看得见、听得到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大大增强了道德建设的影响力和感染力。2002年7月1日,《德化人生》专栏从新闻节目中分离出来,正式设立社教类专题栏目《德化人生》,每周播出一期,每期播出一名道德模范人物或一个模范群体。从此,《德化人生》成为一档专门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电视专题栏目。
二、《德化人生》栏目的运作实践
为把栏目打造成品牌节目,保持栏目鲜活的生命力,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子。
一是网络化收集信息。《德化人生》栏目创办初期,信息来源渠道主要依靠观众提供。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和该栏目品牌地位的逐步确立,仅仅依靠观众提供宣传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栏目宣传的需求。为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开通电视台网站信息平台和栏目热线电话,广泛征集节目信息;另一方面,由县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镇(乡、场)宣传委员定期提供和推荐公民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同时,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月评好人”活动,对每月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的十名道德模范在《德化人生》栏目中集中进行宣传。通过这些举措,搭建起广覆盖、立体化的信息传输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使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素材源源不断。
二是系列化策划选题。做一个节目可以单独考虑选题,做一个栏目则要批量地考虑选题,如果不是有规模地、大批量地往外推出,就难以避免断炊的局面。因此,我们将宣传对象由以家庭美德先进典型为主向党员先锋模范、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先进典型延伸,并始终坚持“有主题、成系列”地超前做好大时段的季节性选题和节日性选题策划工作。“有主题”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同一主题、同一内涵,抓住一个点就连续推出批量节目;“成系列”就是将每一个点按同一主题推出来,在一个阶段造成持续的轰动效应。比如,今年以来我们就先后策划了“时代先锋”、五四青年节、教师节、重阳节等系列节目,既有效解决了题材匮乏的问题,又形成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德化人生》栏目的社会效果
《德化人生》栏目开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高。
一是观众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德化人生》栏目从2001年创办至今,通过对群众身边涌现出的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我县家喻户晓、弘扬正气的一大知名品牌栏目,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区引起强烈反响。栏目组每月最多收到观众朋友来电上百个、信件100余封,观众朋友经常自发地为《德化人生》栏目推荐道德先进典型,为《德化人生》栏目和模范人物谱写的歌曲达几十首、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近百篇。
二是社会教育效果日益凸显。通过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宣传引导,对引导群众、教化群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全县促进形成了浓厚的道德舆论氛围。目前,全县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道德风尚日渐浓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良风美俗日渐形成,一些孝敬模范、教子模范、“好儿媳”、“好女婿”的事迹被广为传扬和效仿,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成为社会时尚。其中,由《德化人生》栏目报道并推出的先进典型吕希庆、周汝珍、尹升、付华等24人荣获“沧州好人”、“沧州骄傲”称号,吕希庆、周汝珍等3人获“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称号,吕希庆先后成为“感動中国”候选人、“中华美德少年”荣誉称号,马杰、秦阳、王俊岗、张国生等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吕希庆获国家“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尹升、周汝珍获“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提名奖。在2008年10月中央文明办在沧州举行的“中国好人榜”颁奖会上,河北有46人获得“中国好人”殊荣,其中来自青县的好人占了8个,被称为“青县现象”。
三是社会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天津晚报、沧州电视台、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等各大媒体先后对《德化人生》栏目以及《德化人生》栏目报道的道德模范人物进行报道。其中,《德化人生》栏目报道并推荐的《尹升和17位爷爷》、《好儿媳为公公说媒》等多部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河北电视台分别以《敬老院的好女儿》、《用爱托起生命的希望》为题对金牛镇康复敬老院院长周汝珍、我县籍维和士兵郑伟进行报道;《燕赵都市报》整版以《德化人生催绽美德之花》为题,对《德化人生》栏目组多年的工作予以详细报道,使《德化人生》栏目在沧州市乃至河北省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由中共青县县委、县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伦理学会与北京奇百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根据2009年感动河北人物吕希庆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亲爱的课堂》已经在全国公映。
关键词:创办;德化人生;电视栏目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创办《德化人生》栏目的主要动因
二十年来,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颁布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推出“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青县道德规范,深入开展了评选“孝敬模范”、“教子模范”、“十大诚信企业”等道德实践活动,每年还将年纳税超百万和年捐资社会公益事业超10万元的企业或个人分别记入功勋碑、功德碑,并将这些道德模范在全县群英会上进行隆重表彰,促成了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2001年12月4日,为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当时的青县广播电视局在《青县新闻》栏目中精心策划开办了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为主题的专题专栏《德化人生》,积极宣传各层次、各领域的道德典型,用群众看得见、听得到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大大增强了道德建设的影响力和感染力。2002年7月1日,《德化人生》专栏从新闻节目中分离出来,正式设立社教类专题栏目《德化人生》,每周播出一期,每期播出一名道德模范人物或一个模范群体。从此,《德化人生》成为一档专门以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电视专题栏目。
二、《德化人生》栏目的运作实践
为把栏目打造成品牌节目,保持栏目鲜活的生命力,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子。
一是网络化收集信息。《德化人生》栏目创办初期,信息来源渠道主要依靠观众提供。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和该栏目品牌地位的逐步确立,仅仅依靠观众提供宣传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栏目宣传的需求。为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开通电视台网站信息平台和栏目热线电话,广泛征集节目信息;另一方面,由县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镇(乡、场)宣传委员定期提供和推荐公民道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同时,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月评好人”活动,对每月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的十名道德模范在《德化人生》栏目中集中进行宣传。通过这些举措,搭建起广覆盖、立体化的信息传输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使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素材源源不断。
二是系列化策划选题。做一个节目可以单独考虑选题,做一个栏目则要批量地考虑选题,如果不是有规模地、大批量地往外推出,就难以避免断炊的局面。因此,我们将宣传对象由以家庭美德先进典型为主向党员先锋模范、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先进典型延伸,并始终坚持“有主题、成系列”地超前做好大时段的季节性选题和节日性选题策划工作。“有主题”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同一主题、同一内涵,抓住一个点就连续推出批量节目;“成系列”就是将每一个点按同一主题推出来,在一个阶段造成持续的轰动效应。比如,今年以来我们就先后策划了“时代先锋”、五四青年节、教师节、重阳节等系列节目,既有效解决了题材匮乏的问题,又形成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德化人生》栏目的社会效果
《德化人生》栏目开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高。
一是观众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德化人生》栏目从2001年创办至今,通过对群众身边涌现出的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大规模宣传报道,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我县家喻户晓、弘扬正气的一大知名品牌栏目,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区引起强烈反响。栏目组每月最多收到观众朋友来电上百个、信件100余封,观众朋友经常自发地为《德化人生》栏目推荐道德先进典型,为《德化人生》栏目和模范人物谱写的歌曲达几十首、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近百篇。
二是社会教育效果日益凸显。通过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宣传引导,对引导群众、教化群众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全县促进形成了浓厚的道德舆论氛围。目前,全县孝敬友善、诚实勤俭的道德风尚日渐浓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良风美俗日渐形成,一些孝敬模范、教子模范、“好儿媳”、“好女婿”的事迹被广为传扬和效仿,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成为社会时尚。其中,由《德化人生》栏目报道并推出的先进典型吕希庆、周汝珍、尹升、付华等24人荣获“沧州好人”、“沧州骄傲”称号,吕希庆、周汝珍等3人获“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称号,吕希庆先后成为“感動中国”候选人、“中华美德少年”荣誉称号,马杰、秦阳、王俊岗、张国生等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吕希庆获国家“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尹升、周汝珍获“中华十大慈孝人物”提名奖。在2008年10月中央文明办在沧州举行的“中国好人榜”颁奖会上,河北有46人获得“中国好人”殊荣,其中来自青县的好人占了8个,被称为“青县现象”。
三是社会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天津晚报、沧州电视台、沧州日报、沧州晚报等各大媒体先后对《德化人生》栏目以及《德化人生》栏目报道的道德模范人物进行报道。其中,《德化人生》栏目报道并推荐的《尹升和17位爷爷》、《好儿媳为公公说媒》等多部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河北电视台分别以《敬老院的好女儿》、《用爱托起生命的希望》为题对金牛镇康复敬老院院长周汝珍、我县籍维和士兵郑伟进行报道;《燕赵都市报》整版以《德化人生催绽美德之花》为题,对《德化人生》栏目组多年的工作予以详细报道,使《德化人生》栏目在沧州市乃至河北省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由中共青县县委、县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伦理学会与北京奇百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根据2009年感动河北人物吕希庆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亲爱的课堂》已经在全国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