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材实验 发展科学思维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heng525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拓展教材实验的探究是一项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文章以H2O2制O2实验中催化剂的选择为例,结合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拓展; 教材;发展;思维;催化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2.032
  一、问题的提出
  在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中氧气的制取中有这样的表述内容:“如图3-16,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50mL15%的H2O2,在烧瓶中加入50mL水及0.5克MnO2 。”该实验一般都作为演示实验,而笔者却作为分组实验安排。并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许多学生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加MnO2时,H2O2没有产生O2?为什么MnO2加多时,反应变快了?为什么在烧瓶中没加50mL水时,反应更快?为什么H2O2产生O2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呢?用H2O2制取O2是不是只有用MnO2作催化剂,还有其他物质可作催化剂吗?面对学生的一连串质疑,笔者加以肯定鼓励。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立实验探究方案,组织实践小组的同学开展课外探究。
  (2)在每只锥形瓶中加入0.5gMnO2粉末。
  (3)在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情况下,收集500mL气体,1号所用时间为205秒,2号所用时间为70秒,3号所用时间为25秒,4号所用时间为8秒,5号所用时间为4秒。
  得出结论: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交流与讨论:为什么在教材实验中烧瓶内要加入50mL水?因为加水有利于稀释H2O2溶液,从而使其反应速度较为平缓,宜于收集O2。反之,若H2O2浓度过高,会导致反应速率过快,产生大量的热而导致爆沸,使瓶内压强迅速增大,使实验不便控制。同理,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因而反应变慢。
  在制取O2发生装置的基础上,设置了右侧量气装置,采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进入量筒的水的体积即为气体体积,进而间接测定O2的体积。本探究是通过测量产生等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来定量表示反应速度。
  2. 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常温下,仍按图2连接装置,在甲、乙两支长颈漏斗中加入体积为40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
  (2)在甲、乙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0.5gMnO2和0.5g红砖粉。
  (3)制取500mL氧气,测得甲组所需时间为138秒,乙组所需时间为30秒。
  (4)得出结论: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MnO2作催化剂时反应速度比红砖粉慢。
  交流与讨论:
  查阅资料发现,除了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外,一些实验室化学试剂如FeCl3、CuCl2、Fe2O3以及生活用品如土豆、水果也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探究组的学生也试着选择不同物质作催化剂,观察到了不同的反应速率,发现催化能力的确与物质种类有关。
  3. 探究催化能力与接触面积关系
  (1)从一块土豆的同一部位取甲、乙两块质量均为2g的正方体土豆块。
  (2)甲块为一整块,乙块切成若干片,并做到片与片相连不断开。
  (3)将甲、乙两份土豆同时分别放入盛有30mL 5% H2O2溶液的试管中。
  (4)观察到两试管内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块土豆的试管中很少有气泡产生,装有乙块土豆的试管中仍有气泡不断产生。
  得出结论:土豆块与H2O2溶液接触面大,催化能力强。
  交流与讨论:新鲜土豆能起催化作用是因含有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在动植物的器官如植物块茎、块根、动物肝脏、血液等都有一定的存在,从实验可知,该探究从定性角度来反映反应速度的快慢,并且土豆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食品,从而加强了生活与科学的联系。
  4. 探究酸碱性对酶催化能力的影响
  (1)取3支试管,分别注入1mL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并标为甲、乙、丙。
  (2)在甲试管中加2mL蒸馏水,乙试管加2mL 5%的盐酸,丙试管中加2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静置5分钟。
  (3)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1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4)3分钟后,将3支带火星的卫生香分别伸进甲、乙、丙试管内,发现甲试管产生大量气泡,卫生香复燃,乙、丙则无气泡产生,卫生香不复燃。
  得出结论:酶在中性环境中催化能力最强。
  交流与讨论:酶是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与细胞新陈代谢有关的几乎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因此,研究酶催化能力的影响因素很有实际价值,在实际探究中,有学生根据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实验,提出能不能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查阅资料,可知酶受热会分解。并且H2O2在加热但不加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分解,但会产生较多的水蒸气而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达不到实验的效果。
  三、结束语
  鉴于用H2O2制O2,装置简单、无需加热、成本较低、利于环保等特点,很适合初中学生制取氧气,上述实验分别探究了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催化剂种类、催化剂与溶液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酸碱性对酶活性的影响,都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的,有助于发展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并及时设法解决学生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几个探究实验都运用了化学、生物等方面知识,有效实现了学科“整合”特点,加强了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有助于发展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在上述4个探究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又如设计的量气装置,把制取的O2转换为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较好体现了转换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必和.催化分解H2O2中催化剂的探究[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S1):89-100
  [2] 孙丹儿,殷莉莉.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不同催化剂的探究[J].化学教学,2005,(11):5-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37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目标的三个方面。文章以苯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采用师师对话的模式,说明把方法、价值观教育与知识与技能整合在一起,阐述方法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中的巧妙设计,润物无声。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苯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0-007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
摘要: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能力的。对于学生敢于放手,给予机会。设置实验情境,也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身教重于言教,引导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挫折教育;情境;机会;意志;积极态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31-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16    
摘要:围绕二氧化碳的产生、性质以及与其它物质的相互转化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用于初中化学的复习课教学。  关键词:二氧化碳;对比实验;创新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0  二氧化碳可谓是初中化学的“明星”物质,在《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摘要:采用课堂观察,用叙事的形式介绍一节课堂参与率很高的初三化学课,以期获得大幅度提高课堂参与率的方法。  关键词:观察;方法;尊重;参与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7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25  一、引言  初中化学只在初三开设,新课和复习课教学的时间加起来不
摘要:化学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常见误区,笔者遵循先设计作业目标、建立作业框架,再选编试题、汇总形成作业,最后批阅反馈的作业设计流程,进行了“化学平衡思想理解与应用”高三复习课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四环节法高三化学复习课作业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摆脱化学概念教学直接传授的方法,应用活动前置的教学构想,呈现并简析了九年级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案例。  关键词:活动;化学概念;化学式与化合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编排的教学内容
一、完形填空。  Hi! 1 name is Zhang Lei. I have 2 brothers, Zhang Ping and Zhang Shan. We 3 hamburgers for lunch. Zhang Ping and I like French fries. But Zhang Shan 4 like them. I don’t like eggs for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 Unit 9 STEP BY STEP  随堂通参考答案】  Section A  一、选择填空。  1~5 ABBDC  二、完形填空。  1~5 BDACB 6~10 AADAB  三、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正(T)误(F)。  1~5 FTFFT  Section B  一、完形填空。  1~5 ACBAC 6~10 ADBCD  二、阅读理解。  1~
摘要:文章结合“发现、领悟、发展”之“3D课堂模式”,针对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讨了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机整合,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领悟,教师辅以适当的引领,从而达到发展知识、发展能力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发现 ;领悟 ;发展;化学复习;有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5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
摘要:MiniQuest是由教师设计的在线教学模块,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目的是为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在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背景下,基于MiniQuest学习模式值得被重新提倡并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对MiniQuest学习模式进行介绍,之后给出一份基于MiniQuest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并对该教学设计各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