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节的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790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的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内容,其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简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②能力目标:尝试用流程图归纳技术过程;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勇于进行大胆、科学的推测猜想。
  3.教学过程及设计
  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番茄和马铃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关注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想办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更多的蔬菜,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建议,并采纳学生的建议,引入主题;让这两种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杂交显然不行,因为这两种植物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只能将两个植物细胞融合,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新植物,这样才能得到超级杂种植物,即上面结番茄、下面结马铃薯,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中。
  3.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这部分内容必修二中学过所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自学:①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②全能性大小的比较;③在生物个体上为什么每个细胞或某一组织怎么都不表达全能性的原因;④画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流程图;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阅读后提问和规范答案,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每个活的体细胞中都包含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卵细胞>精子)>其他细胞。③各个细胞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脱分化:又叫去分化,是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再分化: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无规则,是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
  ⑤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植物组织或细胞处于离体状态下;外部环境条件适宜,如温度、pH、光照、无菌操作;必要的营养条件,如水、有机营养、矿质营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
  3.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引导探究,得出实验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图:①番茄—马铃薯植株具备两种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学生讨论得出:番茄—马铃薯植株应该具备两种生物的基因;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②基因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外面有什么结构?哪部分结构会成为细胞核结合的障碍?学生回答:细胞壁和细胞膜。③用什么方法去除细胞壁?与机械去壁相比这种方法有什么优势?利用酶的特性学生回答: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优势在于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④原生质体可以融合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顾旧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⑤自然状态下,细胞之间不能融合,促进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哪些?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及化学法(聚乙二醇PEG)。⑥得到的是细胞,如何利用细胞获得植株?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在学生掌握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础知识后,提问:
  ①如果二倍体的番茄与四倍体马铃薯能够杂交,杂交后的子代是几倍体?如果是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是几倍体?学生思考后回答:理论上杂交后的子代是三倍体,但自然状态下二者不可能杂交成功;如果是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是异源六倍体。
  ②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怎样?从理论上讲,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杂种植株,是可育的。是否可育关键是能否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而能否进行减数分裂关键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能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所以是可育的。
  ③融合细胞的类型有哪些?既有AB型杂种细胞,又能形成AA型和BB型两种融合细胞,还有A型B型等,但只有AB型细胞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所形成的杂种细胞,因此在杂种细胞形成后还应有一个筛选过程。
  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有什么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扩大遗传重组范围。
  ⑤既然超级植物具有了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为什么没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番茄—马铃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的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4.课后反思
  本节在对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番茄—马铃薯”作为主线将各个环节组织成完整的学习情境,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植物图片,学生大胆猜测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考与分析、交流与讨论、归纳与表达,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上好一节通用技术课,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2、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多引用“案例;3、及时反思、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设计;案例;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1]2008年秋,通用技术课程在新疆各地州推广,2009年秋阿克苏地区各
摘 要: 翻转课堂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旨在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对改善师生传统关系有明显的优势。对化工教师而言这既是一种机遇又面临挑战,应当全身心投入教育改革中。本文旨在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愈发增多,推进新课程改革。这些变化
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并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我们已经学过电解水的知识,今天我们通过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研究以食盐为基础原料的工业——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实验,观察现象。结果发现在阴阳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接下来教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  问题1:你们认为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学生经过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假说—演绎法”的含义,对高中生物中适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素材、典型案例、解题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假说—演绎法 案例分析  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发展其能力,而这方面在现实教学中恰恰是欠缺的。英国思维训练专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知识不能代替思维,思维也不能代替知识。”思维以知识为加工材料,以产生新知识为结果,以知识
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HK.06863)财务造假曝光导致股价暴跌85%,市值蒸发300亿港币后停牌,广大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该“闪崩”事件充分证明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从而损害其利益。盈余管理的滥用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学术界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新型的盈余管理方式——归类变更的研究却较为欠缺。然而,归类变更也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闲暇生活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谓大学生闲暇是指扣除正式上课和满足生理需求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及其生活状态。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人
摘 要: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自身实验和实验中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达到教学双方相互协调、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实验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众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同时,审计工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公众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活动是复杂和不确定的,使得开展审计工作的难度大大提升,进而产生了审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规范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不断地转变其经营机制,成为审计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