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5年来,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032.43亿元增加到1522.62 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在赣州市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在全市工业企业的地位、对全市的经济社会贡献越来越高。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体实力不强,龙头骨干企业不多;经营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获取资金渠道不多等。并提出专业化、精细化提升整体实力,大力培养龙头骨干企业;转变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等相应措施。
  【关键词】赣州;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经济发展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摸索后确立的大政方针。改革开放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显示出日益突出的作用,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重要。赣州地处赣粤闽湘四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在全省的地级市中占地面积最大、人口也最多。非公有制经济在赣州的发展非常活跃,已经成为了赣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赣州市2017年全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GDP)2524.01亿元,这其中的1522.62 亿元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因而,研究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对其后续发展的研究就显的很有必要。
  一、赣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若干意见出台后快速增长
  赣州地处四省交汇之处,交通不发达,作为革命老区,为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赣州人民的积极努力下,赣州市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先前的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经济落后的状况还是没有能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此,国务院在2012年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在全方位、多领域的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赣州作为赣南苏区的主要地域,其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赣州也因此成为了首个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中部城市。在此之后,赣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时期。2013年,1032.43亿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据了全市GDP比重的61.7%。2014年,1152.8亿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据了全市GDP的62.53%;2015年,1166.6亿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也占了全市GDP的59.1%;2016年,1298.86亿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59.2%。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较上年又增加200多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60.3%,如图1a所示,从以上5年数据可明显发现,赣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现状及发展特点
  2013年,赣州市中小微(个私)企业总户数达到300285户,其中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1018户,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达到534.91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上缴了186.12亿元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77.82%、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66.42%;2014年,全市实有中小微企业的数量为337234户,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有1002户,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643.6亿元,规模工业占全市比重的85.6%。非公有制经济上缴了208.1亿元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77.85%,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3.35%。有295万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2015年,中小微企业的户数在赣州达到了38.2万户,规模以上的有1171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规模以上的增加值为653.2亿元,规模工业占全市比重的86.7%,如图1b所示;上缴了204亿元税收,占全市的71.8%、占全市财政总收入57.7%。310多万人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就业;2016年6月底(2016年企业数只统计到6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户数达39.58万户;2017年,中小微企业总户数为47.57万户,占全市90%的企业总量,如图2所示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全市GDP的六成、税收的近七成、城镇就业的八成、出口创汇的九成。


  以上数据可发现,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近年来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经济总量持续加大, 60%左右的全市GDP由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非公有制经济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已是赣州市投资中重要的主体,在全市工业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高;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规模的不断扩大,已发展成为赣州税收和财政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有力吸纳了当地社会的公民就业渠道,提高了人民物质文化的生活水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赣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了全市社会经济發展中最大的增长点、最广泛的基础性力量和很强创新的驱动力。
  三、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难题及解决措施
  虽然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骄人业绩,为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基础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赣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制约其后续发展。因而,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将为赣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1.专业化、精细化提升整体实力,大力培养龙头骨干企业
  从赣州市2013年到2017年非公有制企业数量的数据中可发现,相关企业总数量从30多万户增加到40多万户,企业数量增加的非常明显。然而,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却始终维持在1000-1100之间。所以,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总数少;另一方面,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在这高速发展的5年时间里总数量增加却不多。如何提高赣州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工业企业数量成为了赣州市今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因而,充分利用赣州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是其实现赶超的前提。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旅游等是赣州的优势产业,需加强对其的整体规划与部署,把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到各相关联产业上,强化并集聚的发展。提高它们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水平,实现特色化的赶超,进而实现其竞争力的提高,发展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招商引资,使一些有较高实力的企业进驻赣州,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加。
  2.转变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相对比较粗放,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因为规模小、其灵活的管理也容易使其竞争力偏弱,常常处于淘汰的边缘。这样的处境使其自然盯着的是眼前或短期利益,很难去部署长远发展。如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在经营方面缺乏科学的发展观,投资和发展有一定的盲目性,产出的效益相对较低,发展规模偏小,经济增长不快、较难发展成为规模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往往从事的是原料或初级产品的加工,而从事深加工或精深加工的行业相对少,产业的结构与层次都比较低,自我的创新能力不强,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低,更新产品的时间长、市场竞争力不足。
  因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完善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现代化的产权所有制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而建立全面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经营及管理体系;吃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效统筹国外、国内两个市场,将经营管理从粗放转变到现代化模式,提升自身实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与产业改造、开展企业重组或兼并、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等手段,提高这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产、学、研、政相结合的支持体系,通过联合创新的模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情况下向“专、特、精、新”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和能力,从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促使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发展。
  3.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构建公平的竞争平台
  非公有制中小微企业的私有属性,决定了它对市场具有敏锐的嗅觉,而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资本铺路。当前国家的金融管理体制导致依旧存在“企业难贷款、银行贷款难”的问题,民间及其它非政府渠道等高利率的借贷又会加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因而,非公有制中的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强烈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另外,在当前的状态下,由于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实力雄厚的公有制经济又使其在同等竞争环境下处于弱势,“船小好掉头”的天生优势可能在这样的平台下无法施展,灵活应变开拓市场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可能会造成其越小、越弱直至更小更弱的怪圈。
  因而,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部门可通过放宽准入条件、构建信用担保服务、便捷的投融资体系、落实优惠税收政策、对称信息服务、推进市场开拓等领域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扶持、减轻负担,推进公平的竞争平台等方面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另外,作为中小微企业自身也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参加专题学习与培训,组织考察和交流,扩大自己的视野。积极多方沟通联络,达到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自身寻找合适的发展机会、努力将自己的生产效益提高,进而在各种政策的扶持下获得最快的发展。
  四、结语
  赣州市的非公有制经济在2012年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刷新,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就业人数不断提高,己占据了赣州市工业企业的主导地位,成为了全市的主要税收来源,为赣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体实力不强,龙头骨干企业不多;经营管理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科技创新能力依旧不强;获取资金渠道不多,缺乏公平的竞争平台。因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后继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长抵御市场的风险,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赣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鸿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J].求是杂志,2013(23): 9-12.
  [2]蒋钦.甘肃省非公經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纵横,2014(1):78-79.
  [3]闫晓红.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统战政策的创新与发展[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3):48-53.
  [4]赣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2018-02-12].http://www. ganzhou.gov.cn/c100146/2018-02/12/content_c60d03cb3d2f4059b900c4f 4e35b2c79.shtml.
  [5]江西统计局.2017年各设区市、各直管县主要经济指标.[2018-02-14].http://www.jxstj.gov.cn/id_bssj201803120105181070/column.shtml.
  [6]许亚萍,胡宗洪.解放思想是革命老区摆脱贫困的关键-以原赣南中央苏区赣州市为例[J].学理论,2017(1):13-14.
  [7] 邝先元.扎实推进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J].老区建设,2014(17):48-50.
  [8]中华人民共各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2012-07-02]. http:// www.gov.cn/zwgk/2012-07/02/content_2174947.htm.
  [9]中国统计信息网.赣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04-9].http://www.tjcn.org/tjgb/14jx/35389.html.
  [10]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刘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路径与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16(10):33-39.
  [11]金丹,蒋利和.“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下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43-47.
  [12]赵艳波.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88-91.
  作者简介:
  胡英燕(1981—),女,汉族,江西赣州,江西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非公经济。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优化本身的经营业绩外,还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全面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一方面,企业通过全面的绩效评价可以衡量企业
【摘 要】随着银行卡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其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防范与化解银行卡的风险成了持卡人最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银行卡欺诈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分析,确定银行卡风险防范措施,进而对持卡人的安全用卡和应对欺诈提出相应参考建议。  【关键词】银行卡;欺诈;防范  据权威资料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银行卡发卡量为60.15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4.39张。随处可见的自助设备
高等学校出现的学科“圈地运动”,使教学脱离了时间的广度和对知识的多重感受,而今天的教材为了叙述上的简洁性,或为了知识上的逻辑性、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了知识的发现
【摘 要】房地产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度高、征税种类多等突出特点,目前房地产企业普遍采购甲供材进行工程建设,因此加强甲供材会计和税收处理研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岛FG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例,介绍该公司在营改增后甲供材方式建设189项目商品房项目的相关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指出存在的“营改增”政策存在模糊不清,项目成本核算失真等问题,
【摘 要】众所周知,现金流对于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将现金流比喻为一个企业的血液,如果没有血液顺畅的流通,那么一个企业终将干涸枯萎。当应收账款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呆账坏账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巨大的应收账款会使企业有现金流断裂的危险,导致企业的破产和倒闭。因此,现金流的重要性逐渐被企业家所认可,现金至上这一观点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那么现金流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到底扮演
介绍一种带热水功能的R32热泵系统的专利技术及其实验研究与用户体验,该技术采用的制冷剂系统结构比传统的风冷热泵增加1个显热回收换热器,热水系统结构与传统的相比增加1个水
【摘 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一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的都是刚性管理模式,这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需要实施柔性管理,利用人以为中心的人性化方式来实现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管理。文中从柔性管理概述入手,分析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的意义,并进一步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
【摘 要】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发表后,国家出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全面严肃财经纪律、严格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通知》《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科研项目专家咨询费管理办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政策。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围绕加强对财务报销以及经费使用的管理方面。在现今科研项目研究层面逐步广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