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青枯病菌的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离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了解其细菌学性状,并进行致病性测定,为广藿香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TZC培养基[蛋白胨10.0 g、酸水解酪蛋白1.0 g、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0.05 g、葡萄糖10.0 g、H2O 1 L,pH 6.8~7.0]上划线分离培养广藿香青枯菌;通过3糖3醇试验对各菌株的生化型进行划分;采用伤根浸泡接种法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在细菌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的7个青枯菌菌株。其中HX5、HX7为生化型I;HX1、HX6为生化型II;HX2、HX4为生化型III;HX3为生化型V。致病性试验表明,大部分青枯菌菌株表现较强的致病性,其中以菌株HX4和HX5致病力强且致死率高。结论广藿香青枯病菌存在多个生理小种,在菌体形态、生化分型和致病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磁珠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女性黄褐斑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把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引申到课外,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将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的科学奥秘从而进行探究,是应
研究了PMN-PT陶瓷在准同型相界(MPB)区域、不同烧结温度下,化学组成、相组成对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同一化学组成的陶瓷,随着烧结温度的上升,发生了菱方相→四方相的
陈以平教授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善于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类难治性肾病,常收显效。
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的超低功耗远程温度检测控制系统。利用超低功耗Wi-Fi无线模块USR-WIFI232-B实现MSP430G2553单片机与上位机终端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单片
采用传统陶瓷烧结工艺合成了单一复合钙钛矿结构的Pb1-xLax(ZryTizSn1-y-z)O3体系陶瓷(简称PLZST,其中0.01≤x ≤0.05;0.35≤y≤0.70;0.05≤ z ≤0.20).研究表明:在选定的工
转炉渣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当其进入钢包中,不仅增加了脱氧合金成本,同时对钢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湖南华菱涟钢210t转炉主要生产洁净钢,对转炉下渣控制较为严格。为减少转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