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ABC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在研究社会时,通常是将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个人,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群体(或阶级,或阶层),通过对群体行为的分析观照社会结构的变迁。不管是改革开放前的 “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划分,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的划分都是这样做的。在一个正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就是工人,正如在一个农业社会中农民是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一样。很多情况下,人数最多的群体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群体,但在当下的中国,工人群体却很重要,经济上如此,政治上也如此,这从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人代表的数量上即可看出。据媒体报道,在2270名代表中,工人党员代表169名(其中有26名农民工党员),而十七大时只有51名。说句实在话,中国的现代化还真离不开工人群体。
  工人有其特定的所指,201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是这样说的,“工人”是指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多指体力劳动者)。这个定义过于笼统,并未道尽工人本义。我认为,工人应该有这样几个特征:首先,工人要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这里的劳动能力主要是指体力和智力,任何人只有达到法定工作年龄(年满16周岁)且具备一定的体力和智力(所谓的素质),才能成为工人;其次,工人要处在一定的劳动岗位上。劳动岗位为工人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是工人参与劳动的场所和载体,工人的劳动岗位大都是一线的操作岗位;再次,工人要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处在任何劳动岗位的工人,不管是简单的劳动还是复杂的劳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第四,工人要参与实际的劳动过程,比如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综上所述,我对工人概念做以下界定:“工人”是指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遵循一定劳动规范,占据某种劳动岗位,参与实际劳动过程的人。
  工人并非同质化群体,按照不同标准,我们可以把工人分为若干类型。比如按照工人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工人有企业单位工人、事业单位工人和政府机关工人之分。按照工人职业资格等级不同,工人有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师(二级工)、高级技师(一级)之分。按照知识构成和劳动分工不同,工人群体又有蓝领工人和灰领工人之分。此外,由于我国当前所处的特殊经济社会环境,工人群体本身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的工人群体,如工头、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等。因此,对工人群体进行恰当的类型划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了便于论述,这里根据工作情况、社会声望、知识构成以及福利待遇的差异,结合我国工人群体的具体情况,将工人大致划分为普通工人、高级技工、“灰领”工人等类型。普通工人是指技能水平一般、主要从事经常性熟练劳动的工人,在工厂里面也叫熟练工,其社会地位较低,劳动能力不高,靠训练获得一定的劳动能力,有的有初级工或中级工的资质,大多数没有职业等级证书。高级技工是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的工人。从工人群体职业等级的角度来看,在企业里面,高级技工主要是指技术工人中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其技术能力处于工人群体的上层。高级技工一般由好学习、善钻研、勤训练的普通工人成长而来,他们在操控运行高精技术、调试维修复杂设备、分析解决制造难题、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改革更新工具工艺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灰领”一词来源于美国,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和机械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常穿灰色工作服,故得此名。随着工业生产日益复杂化,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要求工人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机器操作要领,也需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原理,并能够结合实际去改造工艺流程,从而更好地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介于管理决策者(白领)和执行操作者(蓝领)之间的工人——“灰领”工人就应时而生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直接操作机器又掌握专业技术原理的“灰领”工人,连同上面提到的高级技工,是中国实现“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极其需要的工人类型。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所)
其他文献
在报纸和电视上经常看到企业关于招来的新员工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抱怨,也能听到一些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学生关于职业学校中学习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的抱怨。这说明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即学校学习与职场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实,这个问题其来有自,大概从学校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机构诞生之日起,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就有了距离。传统社会里,能够进入学校本就是少数人的专利,他们的学习根本不是为了某一份
现代职业教育是传统职业教育的一个相对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起源于手工业者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并随着工业化进展,发展为企业培训。企业为适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员工数量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的需求,专门建立了企业培训学校,开展一定规模的员工技术培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一线生产所需操作人才培养的效率。同时,由政府和行业建立专门的职业学校,承担更系统地为企业培养所需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
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品牌拓展通路,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通过各类实例对两种通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各自规律,为服装企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