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主题勘误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羚飞渡》是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代表性短篇小说,因其叙述内容的震撼和主题的反思性,曾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和辽宁人民出版社高中二年级课外语文教材。在实施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施教教师对内容认识的不断深入,教学主题在主要指向“舍己救人”、“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等主旨内容的同时,也对内容所描述情节真实性、所反应人类的立场产生了诸多的质疑,甚至有不少观点提出其入选中小学教材的合理性问题。“文质兼美”一直是入选语文教材的重要标准,这篇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百部优秀图书”的文章,为何会遭遇到如此的教学尴尬?一线教师在面对教材中的此类文章的教学时又应该如何抉择?
  一.文本目标与教学争议
  《斑羚飞渡》叙述的是一群斑羚在面对绝境时选择牺牲自我成就群体生命延续的感人故事,在选编入教材时均归入“人、自然、生命”的主题单元。无论是课内教材或者课外阅读材料,这样的主题无疑是要彰显生命的伟大,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具体教学时,语文教师自然就容易把主题定为在“生命的伟大”、“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然而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析,文本艺术性带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问题又明显的凸显出来:
  其一是团结协作、舍己救人的伟大生命精神与人类在将斑羚逼上绝境并冷眼旁观了整个“壮观”过程的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斑羚面对绝境,选择了牺牲部分群体,成就生命未来这样伟大的壮举;另一方面,处在其中的人类,恰恰扮演的是将斑羚逼上悬崖,并全程目睹了整个惨烈的过程却什么也没做的“残酷者”。斑羚的伟大更衬托的是人在故事中的冷酷、绝情与渺小。
  其二是为了彰显生命伟大所进行的一系列艺术性的描写真实性与教学引导导向的争议。在故事进程中,斑羚能看见就在身边的彩虹、能准确判断族群的平均数和奇数偶数、在“飞渡”过程中所展示的惊人的准确度、七八十只结对过天险需要的时间长度和猎狗“目瞪口呆”了三四十分钟等。这些艺术性的描写是否具有真实性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如果这些过程中的事实都是虚构而非真实的话,那么由此引导的“舍己救人、团结协作、生命伟大”文章主题又如何让学生信服?
  两种倾向的争议只要稍有研讨就会在课堂上凸现出来,这就给教师设计、实施教学带来了尴尬的教学难题:要么对质疑的内容避而不谈,直奔单元主题;要么陷入无尽的文本分析和没有结果的主题争议中;要么抱怨甚至力主应从课本中删除这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与文本定位
  《斑羚飞渡》选自沈石溪小说集《和乌鸦做邻居》,从文体上看,小说作为典型的文学作品类型,其重要特征便是虚构性,小说反映生活,但不是生活的实录,它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融入作者的想象与虚构。托尔斯泰曾说过:“没有虚构,就不能进行写作。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我们对文学作品中事件、故事真实性的追求,是指的“艺术的真实”,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本质和规律所达到的准确与深刻程度,而不是作品如实的反映生活中的真实场景。①沈石溪在《敬畏生命——谈〈斑羚飞渡〉创作体验》中说:“《斑羚飞渡》其实就是一曲生命赞歌,老斑羚用自己的死换取年轻斑羚的生,生命就像接力棒,由上一代传给了下一代。”“面对另类生灵,请放下血淋淋的屠刀。学会敬畏生命,学会尊重另类生灵。”②作为文学作品的《斑羚飞渡》,以作者的生活阅历为基础,通过虚构的故事,承载作者赋予的面对读者的真实社会人格,这是《斑羚飞渡》作为作家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目标。
  当《斑羚飞渡》作为课文进入到中学语文的教材,这个意义和价值目标无疑要发生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③作为文学作品进入教材后,作品作为教学“文本”而存在,它只是确定阅读教学目标过程要素中的一个,要界定作为课文的《斑羚飞渡》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四个重要因素,在四个因素互动的基础上来确定其教学目標。也就是说,文学作品进入教材后,其教学实施应该遵循的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对话的教学层面的目标,而不再仅仅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文本目标。
  作为课文的《斑羚飞渡》,在成为教材后在课堂实施中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文本的内容主题目标、以及教师定位的学生学习目标来确定:从语文学科的目标而言,作者在文中的描写技巧、优美的语言是关注重点;从文本的内容主题目标看,通过故事来表现生命的伟大的主题是关键;从学生的学习目标来看,感受心灵的震撼,领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是核心。从教材的角度来定位《斑羚飞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斑羚飞渡》及所有文学作品在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后目标价值追求,是语文教师避免陷入文学主题的争议,实现“用教材教”的根本所在。
  在执行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备课和课堂研讨都会遇到诸如《斑羚飞渡》作品类似的遭遇,一旦陷入进去,在课堂上很难化解。教师在面对这类文本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文学作品到课文的定位转换,把握住从文本目标到教学目标的定位,从教师、学生、教材编者和文本四个维度的对话过程设计教学,实现文学作品到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①王家发.文学的真实性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2)
  ②沈石溪.敬畏生命——《斑羚飞渡》创作体会.语文学习.2007(9)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介绍:易灿辉,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外伤择期手术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臂丛麻醉效果确切后,D组10 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分工也日益细化,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和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成本的管理。采购成本是现代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关于基础建设的管理逐渐向市场化的道路演变,而目前建筑市场主要采取的就是招投标的方式.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活跃,很多建筑项目的利益逐渐减少,
内容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蕴含丰富的生态哲学意蕴,有助于大学生党员获得可持续发展意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并将生态理念落实到行动中。“两山论”指导下大学生党员生态观培育的路径包括:挖掘地方资源构建生态课程体系、组建团队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开创丰富途径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建立校地合作推进支部协同共进。  关键词:两山论 大学生党员 生态观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形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集团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集团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企
【摘 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融资难问题。本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国民经济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的企业形象差。第一,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它们既不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自从2005年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启动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20%,很多出口型企业因此效益下滑。本文认为财务部门合理选择贷款品种、金融工具等手段就可以减少汇兑损失,甚至实现汇兑净收益。  【关键词】汇改;外汇贷款;汇兑收益;金融工具  2012年6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32,相比汇改前的8.28升值23.67%,也就是说,以美元计价的相同出口货值,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