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对峙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cheung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诗歌很多是在一种充满暴力的基因传统下进行的写作。重走经典美学道路,需要异常的代价和勇气。反抗的姿势有很多种—牺牲的,讨巧的,激进的,温吞的,投机的……李少君选择的,是以“后退”的姿态去对峙、搏击和冒进。李少君的诗歌当中,凸现“美即最大霸权”。诗人自称是“贪婪的诗意的寻芳客”,立誓“狠狠地榨取美的最后的剩余价值”(《过临海再遇晚秋》)。这些审美和耽溺,非但不是老套的古典复归,反而是危险的美学冒进。我们如今面对的,恰是一种审美上的法西斯主义—诸如“美”“古典”“抒情”这样的名词,早已变成了文青专属。知识分子和真诗人们,于是不敢再去触碰,甚至不敢再去喜欢这些被滥用的概念。于众人胆怯之时,重提美之教义,回溯一种对古典美的追求,实在是远离保守主义的大胆和僭越—清洗和拯救那些被文青淹没的概念,被侮辱过的美学主张。
  李少君直言“诗歌就是宗教”。他对诗歌的至高尊崇,不仅是针对“诗歌已死”论调的振臂呐喊,还是对诗歌“神性”的由衷敬畏。虔诚的诗人只想做一个信徒,如在《隐士》《新隐士》《隐居》《云国》等作品中塑造的隐士一般“井边沐浴以净身”,“园中小立仰看月”。其心其念,颇得魏晋之士洁净荡逸的神髓。事实上,魏晋和古希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遥远的古希腊,诗曾经涵盖了宗教和教育。公元前七世纪中到六世纪初,女诗人萨福(Sappho)曾在爱琴海累斯博斯岛上率领一众女子游山,玩水,吟诗,饮酒,氛围类似后来雅典的哲学家讲学。萨福所代表的“热烈地求美,热烈地求生”的年代,莫非是李少君暗许心意之归属;“美教化,厚人伦,宜风俗”的美学意义的世界,大约是李少君盘桓心头之宏愿。诚如周作人一生希冀的,历史借诗人之手,“洗除原始宗教中的恐怖分子”,回归一种整全的人性。以美为教,归根到底是爱欲主导的“美的育教”,一种超越功利的艺术的统领。在众神隐退的年代,诗人将“诗教”请回神龛,重建“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文明”。
  谈到李少君,总绕不开两个词:一个是“草根”,另一个是“自然”。所谓“草根”者,是其提出并倡导“草根性”诗学、“草根”写作。李少君将“草根”解读为:“针对全球化,它强调本土性;针对西方化,它强调传统;针对观念写作,它强调经验感受;针对公共化,它强调人性。”可以看到,“草根”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乡土”和“民间”,而是基于当下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指向的一种精神图景。本土、传统、感受、人性,无不将人引入一种原初状态,这种状态不会受到文明冲突的影响,不会被外来文化所干涉,不会被纷繁复杂的话语所遮蔽,也不会自我隐匿,而将本真本念真实呈现。从另一种意义上,草根,是一种永恒的对峙。
  此种对峙,亦如同谢阁兰笔下的“异国情调”,不仅存在于跨国度、跨地域的文化关系中,同时可以用来描述自然之于人,古人之于今人,女人之于男人,甚至自我之于自我本身。在这一套对峙框架下,李少君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名“自然诗人”。李少君说:“自然是中国人的神圣殿堂。”“自然不是一个背景,人是自然中的一个部分,是人类栖身之地,是灵魂安置之地。”可见,自然在诗人心目中是具有终极意味的存在。《抒怀》《傍晚》《二十四桥明月夜》《神降临的小站》《故乡感》《春》《春色》《山中》《四合院》《咏三清山》等作品,直陈心灵,要么不忘故园亲情,要么回到日月云霞和山水之间。
  在美的对峙中,诗人悲悯地抓住了自身天然的矛盾和意义。《疏淡》《致—》《中年之悟》《寺院》等作品,呈现的场景都很清淡,诗艺之刀剔除了冰山显露的棱角,留下了沉没的部分。李少君擅长古典技法,白描式的描写常常有摄人的力量。比如《抒怀》当中“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的少女素描,精确传达出其古典式静穆的美学诉求;《傍晚》中,老父与夜色的层层呼应,于无声处垒起浓重如夜色般的深情,却始终不动声色。这种借由另一种形式的事物,来展现心理和情绪的“借物说情”的手法,被李少君运用得炉火纯青。且看下面这几句—“为什么走了很久都没有风,一走到湖边就有了风?”(《西湖边》)“你走过时/你看一眼天上的风筝/他就看你一下/你才注意到那是他的风筝”(《风筝》)。
  虽寄情山水,却并非避世者。李少君不是为时代唱挽歌的诗人,他诗歌中不时流露出国家主义和盛世气象。对于即将到来的诗歌盛世,他亦怀有热烈的信心;其推崇的,也是最合乎盛唐气质的道教徒李白。“为山立传,为水写史。”诗人口吻中毫不掩饰豪情万丈,比较起西方的教堂,他相信山水更适合安放身心。面对这一川旧梦、旧山水,“今夜,站在城墙上看月的那个人/不是王维,不是岑参/也不是高适/—是我”(《凉州月》)。词句暗合美国儒学学者牟复礼持有的历史观—“真正的过去,是一种精神上的过去。永不凋朽的,正是人们在大背景下所感受到的每一个瞬间。”此处,又一种“对峙”出现了:李少君的写作显然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承担,然而其庞大的情怀,却往往放置于细小幽微处。从“神降临的小站”,到不时提及的“神的后裔”“神偏爱垂顾之地”,在李少君的世界里,“神很容易就在小事物之中显灵”(《荒漠上的奇迹》),作者如一个偶尔路过之人,一不小心就创造出一些奇迹。最终道破其大小之辨的,还是其代表作《碧玉》,且看这几句:“国家一大,就有回旋的余地/你一小,就可以握在手中慢慢的玩味/什么是温软如玉啊/他在国家和你之间游刃有余。”一个积极的自然诗人,怀揣着家国情怀,偶在山水间流连,却绝不迷路,“忠诚的马会把他带回家”(《草原上的醉汉》)。
  既有做隐士的冲动,又有改造社会的愿望,种种矛盾之中,诗人最难舍弃的,大概还是对语言的拜服与痴迷。回溯历史,李少君认为,“五四”作为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其中真正有革命性突破的是诗歌!正是诗歌,始终推动着汉语语言的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已经从一万至一万两千种语言,下降到如今的六七千种,到二一○○年时,这个数字可能会降到三千种。这意味着,有一半的语言将在未来不到一百年里濒临灭绝。而诗人是天生珍视差别的濒危物种。诗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存在,恰如同《神降临的小站》诗集中不时出现的太和殿里的鸟鸣,他们是时代和声里最不和谐、最轻微的声音,却“让人无法轻视”。权力混战的历史中,那些无处不在的群氓的聒噪,和阴魂不散的独裁者“重量级”的回响,都无法使得这些鸟儿闭嘴听命。
  李少君和诗人们一起祈祷的诗歌复兴,迟迟未动身,但也许,它早已在黎明之际悄然出发。
  (《神降临的小站》,李少君著,作家出版社二○一六年版)
其他文献
【编者按】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确立了“走素质教育创新之路,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培养身心和谐的现代南海人”的指导思想,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与检查等工作,并创新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009年7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南海区召开,南海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得到全国专家一致好评。
[关键词]考试;心理压力;缓解途径    考试,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材路上的必经阶段,是一个个转弯口。在一次一次考试后,学生会发现学习上的不足,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一次次考试后,教师、家长也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便于因材施教。  然而,任教高中三年来,笔者经常会发现: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有些学生会坐立不安、上课注意力涣散;临近考试,学生拉肚子、头疼等身体不适现象增多;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很多学
在人的情感世界里,亲情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亲情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人们常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意思是说在紧要关头,亲情是最可靠的。  亲人之间的相互惦念是人的本性,人之常情。在唐诗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亲情诗篇。下面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我们这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一个月召开的,今天让我来汇报,就算我在这里做一个学习十八大文件的发言吧!因为十八大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这个主题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想来汇报六个问题,分两块。第一个问题是对以往的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的小结;后五个问题是我对这个委员会下一阶段工
〔关键词〕自信心;拒绝上学;意象对话技术  紧紧抓住的双手——拒绝上学  下午,办公室外逐渐安静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进入教室,开始了新的学习,临窗而坐的我也准备静下心来看看书。突然,一阵阵刺耳的训斥声传来。我立即打开窗户,只见学校大门口几个家长正拖着一个男孩,并大声要求其进学校上课,孩子的双手紧紧抓住学校大门,身子尽力往后,大声抵抗着。看着孩子如此难受,我不知哪来的勇气,毫不犹豫地大声喊出来:“请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理论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1],也适用于家庭教育。1998年塞里格曼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宣称当代心理学的使命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令家庭幸福美满。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父母建立与孩子之间积极的“爱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纪律和规则  〔中图分类号〕G4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脱毒马铃薯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外新型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国内现有的技术,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对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相关领域不断地探索,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要点   脱毒技术是当今世界較为先进的马铃薯种植技术之
〔关键词〕观摩课;选题;心理  2015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教育心理学分会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教学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徐春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远赴湖南长沙,进行了为期4天的观摩学习。四天来,我们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点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一线教师,接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获益匪浅,感慨万千。  此次活
2010年8月13日~15日,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马来西亚、韩国等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以及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及研究人员等500余人出席了会议并作交流。  此次会议旨在推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会议主题是积极心理教育——培养青
〔摘要〕文理分科是高中阶段的一件大事,若分科后学习成绩不好,学生很容易责怪自己当初选错了。本案例的来访者正是如此,选择文科后成绩不佳,一直后悔为什么没选理科,处于焦虑状态中,影响了生活和学习。咨询中通过情绪梳导、帮助树立信心和介绍职业生涯教育让来访者释怀,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文科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