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男权世界的藩篱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男权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女性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既定规则时,因其自身境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的不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塑造了尹小跳、尹小帆、章妩、唐菲等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对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态度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尹小跳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她在经历了情感的挣扎与内心的纠结之后能够开始清醒地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能够打破男权社会中的男权文化带给她的枷锁,成为一个大写的、独立的“人”。
  关键词:铁凝 《大浴女》 女权批评
  铁凝作为中国当代知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致力于挖掘当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理体验,创造出了一个个真实复杂的女性世界,在中国当代文坛具有极大影响力。其创作于20世纪末的长篇小说《大浴女》一经面世便引起巨大的反响。小说以“尹小荃之死”为线索,以尹小跳的人生经历为叙事中心,塑造了章妩、唐菲、尹小跳等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讲述了这些女性在男权世界中所遭受的情感煎熬与内心挣扎以及她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冲破男权世界的藩篱时所走上的不同道路和不同结局。
  一、无意识的叛逃
  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凯特·米利特对两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考察,发现两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男性依据自己生物学上的性别就可以获得对女性的控制权与支配权,这种权力广泛地渗透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习俗、教育、思想观念与日常生活中。中国古代社会盛行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观点虽然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但这种“女人天生的使命就是相夫教子”的印象已经渗透进人们的内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铁凝在《大浴女》中颠覆了人们对于“母亲”这个角色的传统印象,塑造了章妩这个“自私的母亲”形象。章妩偏离“母亲”角色的原因不是她不擅长料理家务,不照顾丈夫和女儿,而是她无法对女儿们产生那种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都在歌颂的最伟大最无私最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母爱。当她用身体作为交换请求唐医生为她开出诊断证明和病假条,心满意足地躺在“她那宽大的羽绒枕头上”时,她十一岁的女儿尹小跳把自己做的红烧鲤鱼端到她面前,她哭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她很想把尹小跳和尹小帆揽在怀里使劲儿抱抱她们,但她又似乎不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一个母亲都具备爱抚孩子的能力,尽管世上的孩子都渴望着被爱。并不是每一个母亲都能够釋放出母性的光辉,尽管世上的孩子都渴望着被这光辉照耀。”?譹?訛这种描写就令章妩与男权意识下传统的“母亲”形象分道扬镳。
  对唐医生,章妩似乎不仅是利用,她在第一次见到唐医生时就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情感,“她渴望着唐医生那对目力集中的平静的小黑眼珠,她渴望着他把那冰凉的、圆圆的小听诊器伸向她的胸……”她希望被唐医生彻底“收留”,当二人发生关系以后,“她的心灵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她竟丝毫没有负罪感”。此后她陷入了对唐医生狂热的爱之中,她为唐医生做饭、织毛衣,甚至为他生下尹小荃。章妩通过与唐医生的关系逃避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男权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的反叛,她的反叛是无意识的,她仍旧处于男权意识下的家庭框架之内。当这个家庭框架面临坍塌危机时,她会主动修补这个框架。与此同时,她也遭受着来自框架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尹小跳、尹亦寻、唐菲——的鄙夷与审判。当尹小荃掉下污水井死亡后,章妩在崩溃的同时结束了与唐医生的关系,开始回归家庭,她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忍受着尹亦寻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挑起的争执,到了晚年甚至试图通过整容来改头换面为一个全新的自我,以期望获得丈夫的原谅。章妩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逃是无意识的,她的回归除了因为自责外,还有男权社会传统道德伦理对她的渗透与指责。
  二、“自杀式”的报复
  凯特·米利特经过分析认为:“无论性支配在目前显得多么沉寂,它也许仍是我们文化中最普遍的思想意识,最根本的权力概念”,而“男权制”就是“占人口半数的男人支配占人口另一半的女人的制度”?譺?訛。在男权制社会中,“性”常常与“权力”挂钩,二者之间的关系纠结缠绕,变得晦暗不明。男性经常通过获得性来体会获得权力的快感,与之相对,女人通过性来操纵男人换取利益。女人用身体获得对男人的利益交换实际上是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因自身的弱小与地位的相对低下而迫不得已的一种做法。
  对于唐菲来说,她的一生充满着男女之“性”,却很少有男女之“爱”的存在。她身上背负着“私生女”的耻辱,唯一的亲人唐医生也被章妩抢走,她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在那个年代里,道德与法律不再产生威力,人们放肆地发泄着心中所有的郁结、暴躁、不安、狂乱与迷茫。无所事事的少男少女们面对着这已然失序、颠倒混乱的世界产生了深深的迷惘,他们胸中的热情在咆哮,急切地需要一个发泄口。唐菲觉得自己“从来都是穷极无聊的,她已经穷极无聊得太久了”。她需要做点什么来填充这份无聊,于是她坐上了“白鞋队长”的车,这“让她有种茫然而又清明的快意”。她指使“白鞋队长”帮她打人,帮她偷东西。而在“白鞋队长”下乡以后她爱上了舞蹈演员并且怀孕,然而却惨遭抛弃。从此以后她就仿佛丧失了最后一丝理智,头也不回地走上了用“性”来换取自身需要,并对男人进行报复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男权制社会下女性的生存悲剧。
  长久以来,男性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形象都是甘于奉献、卑微弱小、隐忍禁欲、易于掌控的。女性自身的需求与欲望不可袒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女性谈论这些被看成是可耻、不洁的行为。唐菲这个形象的独特之处在于,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她勇于展示自己的美,袒露自己的欲望。尹小跳介绍她去当裸体模特,她说“我就喜欢裸体,早就该有人画画我这个裸体”。她骄傲地宣称“我就是电影”“我就是罪恶”,甚至在得了绝症之后,她说“我就是病”。主体意识的高扬使她有别于传统的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唐菲与各色男人的“性”,在她看来是对男人的利用与玩弄,她是主动的、强势的一方,然而事实上,她在玩弄男人的同时也被男人们所玩弄,最终走向了自身的毁灭。她的报复式、“自杀式”的反抗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没有能够帮她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相反这种行为更深地伤害了她自己,“红颜”们在男权世界中的命运往往就是如此,这着实是一种悲哀。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即人学。一个文本即是一面反映人类境况的镜子,也是一盏照耀人类文明的灯。就文学批评而言,既应该关注与文本密切相关的作家、世界、读者,更应深入文本内部,进行独立的、再创性的研读,从而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本文试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爱情经历及结局等方面,解析三岛由纪夫《春雪》中的主人公松枝清显的“多余人”形象,进而揭示这一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春雪》
摘 要:余华小说《鲜血梅花》是一部戏拟武侠小说的作品,文中所塑造的主人公阮海阔以“寻找”覆盖了传统武侠当中的“复仇”,其冷漠迷茫的精神特质以及“在路上”的行为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当中的“局外人”形象。余华在《鲜血梅花》的创作过程中展示了强烈的自我代入感,阮海阔这一人物形象实际隐射了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先锋“终结”的危机时所呈现的特定心理图景:他们作为
摘 要:阎连科以独特的想象力赋予作品奇特的荒诞感,但又以真实的历史作为背景,展示了茅枝婆的生活以及与当权者的斗争。作为受活庄人,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关怀着受活庄的人们;作为革命者,她用坚决的态度与当权者抗争;作为母亲,她用自己温柔而刚毅的怀抱保护女儿与外孙女们。她的人文关怀感动着受活庄的众人,同时也带动着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革命者 茅枝婆 人文关怀 受活  《受活》是一部以受活庄为代表的残疾
但是,我从不示人。与有没有秘密无关  月亮圆一百次也不能打动我。月亮引起的笛鸣  被我捂着  但是有人上车,有人下去,有人从窗户里丢果皮  和手帕。有人说这是与春天相关的事物  它的目的地不是停驻,是经过  是那个小小的平原,露水在清風里发呆  茅草屋很低,炊烟摇摇晃晃的  那个小男孩低头,逆光而坐,泪水未干  手里的一朵花瞪大眼睛  看着他  我身体里的火车,油漆已经斑驳  它不慌不忙,允许醉鬼
摘 要:徐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学者,在关于地理地域研究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当代学者研究古代地理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依据。徐松由于受到当时乾嘉学风的影响,在地理考证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坚持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的融合,使得作品研究有理有据,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材料。《西域水道记》是徐松最负盛名的一部著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本文在对《西域水道记》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学术特点。  关
摘 要:在《生命册》《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篡改的命》中,农村知识青年“进城”这一主题得到了放大,相较于以往的历史经验,新时代条件下的“进城”又有着特殊的情境。通过文学图景的呈现,贫穷的万般无奈、女性的命途多舛、危险的接二连三,这些层出不穷的苦难使“进城”者由希望走向了绝望。李佩甫、方方、东西在他们的写作中表达着自己的思想,这对于理解当下的城乡关系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当下 农村知识青年
推介语  20世纪文学中,乡土文学一直是文学发展的主潮,这个由鲁迅的《故乡》《祝福》等为起点的文学潮流,整整流淌了一个世纪,到新世纪,其潮流越来越汹涌,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近期由贾平凹创作的《老生》和关仁山创作的《日头》的这两部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创作手法都很有研究的价值。李群芳的文章着重探讨《老生》融合传统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用独特的视角展现生活的叙事技巧。罗思琪的文章以民间记忆为切入口,
【考点综述】   近年来,中考小说文体考查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讴歌社会正能量,赞颂真、善、美的特点。二是立足于小说文体,考查的关键词是内容和情节的概括、环境描写、人物形象、主题、写作技法、文体拓展等。   【内容概括】   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技法点拨]   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小说阅读题中最常见的
摘 要:金岳清的《呼愁》在2015年底出版了,销量不错。这是一部长篇日记体散文,记录了四十余天为父亲求医的实况和作者的心路历程。既记录了为父亲求医时辗转于台州—上海而遭遇的困窘,又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及对生命及存在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哲学思考,把对世道人心、人情冷暖的细微体察通过当下热门话题“看病难”加以直接告白。作者对情感的放纵宽容,对文字的大胆直率,表达了他对于人的精神与情感等“形而上”领域的某
外婆生了母亲兄妹五人,老舅排行老五,是最受外公宠爱的一个。  母亲说老舅被宠得不成样子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让老舅吃个够,然后才能轮到哥哥姐姐们,大概是被呵护惯了,所以老舅自小就不思上进,也不屑动脑子,哥哥姐姐们经过努力进城工作生活后,老舅还是和外公外婆住在乡下的老屋里,并不富裕的外公外婆倾其所有为老舅娶了个老婆,又让他学了一门谋生的手艺——做木匠。可老舅真的很不争气,没有学多少,做木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