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等专业学校立足百年老校优秀传统,把办一所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作为发展目标,从校园文化建设到课程设置,从大德育模块设计到丰富的社团活动,每一处都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着培养“现代职业淑女”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百年老校;特色发展;现代职业淑女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7-0060-03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为建于1884年的明德女子书院,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辛亥革命后,更名为“私立明德女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南京市第五女子中学”、“南京市第三十六中学”、“南京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建于1979年。1989年两校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分部办学”的模式。2005年,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校迈入高等教育新征程。
走进学校,一股温馨、宁静、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欧式建筑,红瓦灰墙,错落有致;高大的银杏、香樟、雪松与梅、桂、兰交互掩映。女生们抱着书本行走在校园里,欢笑声、读书声、音乐声回荡校园,美不胜收。
随步向前,在校园的东北角,设计了一处玲珑精致的主题园——鹤琴园,园内建有“陈鹤琴先生与孩子们在一起”的雕像群,陈鹤琴先生手持纸飞机坐在石板上与一群孩子交流着,几个儿童有站有蹲,有的托着下巴,有的紧偎先生,场面温馨感人。雕像旁的大石上镌刻有“一切为儿童”几个大字,背面有“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三大“活教育”目标。师生们经常在这个园子里拍照留影,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仿佛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的办学前行。
办一所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
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让它长盛不衰?怎样才能焕发新的活力?要不要另辟蹊径、另起炉灶?我们深知,传统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一个有发展力的学校,要善于从源头上寻找创新切入点,以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不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治校方略是:在传承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把办一所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作为学校发展的务实理念。
近十年时间内,我们对“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的内涵探索是伴随着对前辈教育理念的逐步认识与师生对社会、传统、职业教育的接近与深化而逐渐清晰的,经历了“淑女”到“职业淑女”再到培养“现代职业淑女”三个阶段才渐趋完善。
经过广泛的讨论,广大师生确定了培养“现代职业淑女”的办学目标,并将其理解为:礼仪文明,儒雅友善;博爱敬业,自信自强。其中“礼仪文明”注重外在形象:现代职业淑女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成为一个“舒女”;“儒雅友善”讲求内在气质:现代职业淑女需腹有诗书,有智慧有学问,气质温文尔雅,对人友善谦虚,成为一个“书女”;“博爱敬业”兼顾事业家庭:现代职业淑女要以博大心怀、热忱之心,热爱大千世界,热爱平凡生活,热爱服务对象,成为社会、家庭中的一个“枢女”;“自信自强”是说现代淑女要有自主独立的人格,自强不息地笑对人生,成为一个“殊女”。
打造内外兼修的“淑女”
有了这样的共识,大家朝着目标一起努力。借老校翻新和120周年校庆之契机,我们再次将“明德”写入校训,激励师生在各自岗位上弘扬任劳任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明德精神。同时,结合新时代学校育人目标,我们明确在校训中加入“尚美”,目的在倡导和培养语言文明、举止大方、仪容规范、心理健康的新时代女性。“明德·尚美”和幼儿教育前辈陈鹤琴训导的“活教育”理念,成为学校管理的精神坐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分别以“明德”、“弘德”、“馨德”、“淑德”、“爱明”、“思明”、“尚美”、“正心”为校园建筑冠名,在赵元任先生为明德女中时期写的老校歌旧词基础上谱写了新校歌《钟山苍苍,江水汤汤》,并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唱。学校专门建成了校史展览馆,让明德女校的变迁发展与祖国教育的发展一起镌刻在同学们的心里,让校友之英才鼓舞着在校学生刻苦敬业,奋发向上,打造浓郁的女校文化特色。在教育教学方面,开设礼仪、形体、手工、艺术欣赏课培养女生的气质和修养;发动全校学生大讨论,提出“因自信而美丽,因气质而动人”等20条“校园淑女新主张”,举行围绕“校园淑女新主张”的签约仪式;以专家讲座、心理教育活动和“舒心坊”咨询等形式开展女学生心理、生理教育,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校友开展“青春励志”系列讲座,努力打造内外兼修的“淑女”。
培育有专业特长的“职业淑女”
与基础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要与用人市场紧密结合,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培养有专业特长的“职业淑女”。为此,2008年学校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变原来学校、科室、教研组三级管理为学校、系部二级管理,成立了以专业归口的5个系,即学前教育1系、学前教育2系、人文系、外语系、艺术系。同时成立了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及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调研、指导、督导、协同决策等事宜。
各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修订课程方案,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校园导游设计、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与活动管理、幼儿园环境布置等,这些课程以企业的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为内容,并与职业资格相衔接,学生在以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学校整合各类资源,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中西式铺床实训室、中西式摆台操作室、文秘专业实训中心、茶艺室、幼教活动室等实训场地建设,拥有宽敞的舞蹈房、画室、百余间琴房、数十间音乐及器乐教室和一流的数码琴房,改装配置了大礼堂、多功能艺术教室,添购了各种民族乐器等。先进的设备,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充足条件。 多年的两级管理体制运行和逐步完善,形成了学校上下一致、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尤其是依托系级机构,各专业建设拥有了招生就业能自主、学生管理有特色、理实目标紧关联的整合开发力和创新力。各系在扩大自主建设权的同时更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5大系呈现出特色发展、良性竞争的良好态势。
近三年,学校师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7个。2010年学校承办了“江苏省高师首届幼教知识与技能大赛”,两支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和二等奖第一名及优秀组织奖的佳绩。在省旅游局组织的江苏省旅游饭店技能大赛中,学校中餐主题摆台《夜上海》和西餐主题摆台《埃及印象》均获得一等奖,并在行业获得推广。2011年我校学生获“全国初等音乐师范教育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弹唱比赛”独唱一等奖。学校历次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健美操、啦啦操大赛,均获团体一等奖等。
培养适应社会的“现代职业淑女”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教会做人,其次才是教会做事。职业学校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大不相同,它不只是学习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淑女教育”要强化学生“做人”的教育,强化做“现代女性”的教育。
按照学生成长的要求,我们制订了“现代职业淑女”大德育模块教育计划,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按照“公民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生存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淑女教育”等10个模块50多个专题开展教育活动。每周班会、每学期的大型活动都围绕德育模块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集体舞大赛、感恩手语操汇演、音诗画朗诵比赛等相继开展,校园里一年到头赛事不断,活动不断。
学校有明确的日常行为规范,每年新生入学都要集体学习。这些制度确定下来后,就要求人人遵守。但在执行时,我们并没有让它“冷冰冰”,而是用充分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一个温馨、有序的校园生活。过去有些学生早上上学时,手里拎着豆浆、包子等食品,急匆匆走进教室,既不利于教室清洁,又影响其他同学。学校一方面规定不准带餐进校、进班;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但并不简单粗暴处理,而是认真分析学生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微波炉,让学生在食堂用餐。一段时间下来,带早餐进教室的现象渐渐消失了。学生手册也是以小贴士的形式,以学长的口吻提醒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并不是严肃、简单地规定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有效尝试。学校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辅导员,通过这些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带动新生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这些学生辅导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深入学生中间,像大姐姐一样给予新生全方位帮助,同时自己也在管理、做事中得到锻炼。
学生社团是学生培养兴趣,锻炼做事能力的又一个阵地。目前学校有13个“合法注册”的社团,除礼仪队、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社、话剧社等传统社团外,还有青藤影像社、跆拳道社、手工坊等新潮社团。每个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建立,自主管理,自主运作。各社团都有自己的想法,尽显个性。多数社团都设计了LOGO,并拥有自己的口号。每年10月,是各社团招收新社员时间,学校操场就变成了“跳蚤市场”,各社团独据一方,大摆阵仗。为吸引同学参加,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制作了精美海报,有的社团甚至现场表演,吹拉弹唱、着汉服作秀、耍跆拳道……场面如火如荼,堪称“社团大战”。
曾有教师担心学生活动太多,影响学习。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一定要接触社会,一定要学习做小事,现在学着做小事,将来才能成大事。
当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时,我们这所普通的女子学校培养的学生却十分抢手,因为每个学生不仅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而且他们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优秀校友有的成了“全国教书育人模范”,有的走上了行政岗位,有的自主创业成了大企业家,甚至有一位2009年毕业生成为新加坡航空公司亚航代言人……学生回到母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母校给我的关心和温暖,感谢母校给了我综合发展的平台。”
“钟山苍苍,江水泱泱”,百年女校的绵长文化,孕育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淑女文化”绽放出温馨、和美、积极、向上的神韵,放飞了许多年轻人实现崇高理想的美好梦想。
(责任编辑:章跃一)
Continuing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Girls’ Century-old School
TANG Zhi-hua
(Nanjing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Nanjing 21000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e traditions of century-old school, Nanjing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Nanjing Femal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ets establishing a new-era girls’ school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its objective. Ranging from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et-up, and moral education design to club activities, it shows the merging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s well as the school-running concept of cultivating modern professional ladies.
Key words: the century-old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modern professional ladies
关键词:百年老校;特色发展;现代职业淑女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7-0060-03
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等专业学校的前身为建于1884年的明德女子书院,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辛亥革命后,更名为“私立明德女子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南京市第五女子中学”、“南京市第三十六中学”、“南京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建于1979年。1989年两校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分部办学”的模式。2005年,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校迈入高等教育新征程。
走进学校,一股温馨、宁静、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座座欧式建筑,红瓦灰墙,错落有致;高大的银杏、香樟、雪松与梅、桂、兰交互掩映。女生们抱着书本行走在校园里,欢笑声、读书声、音乐声回荡校园,美不胜收。
随步向前,在校园的东北角,设计了一处玲珑精致的主题园——鹤琴园,园内建有“陈鹤琴先生与孩子们在一起”的雕像群,陈鹤琴先生手持纸飞机坐在石板上与一群孩子交流着,几个儿童有站有蹲,有的托着下巴,有的紧偎先生,场面温馨感人。雕像旁的大石上镌刻有“一切为儿童”几个大字,背面有“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三大“活教育”目标。师生们经常在这个园子里拍照留影,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仿佛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的办学前行。
办一所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
一所百年老校,如何让它长盛不衰?怎样才能焕发新的活力?要不要另辟蹊径、另起炉灶?我们深知,传统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一个有发展力的学校,要善于从源头上寻找创新切入点,以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不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治校方略是:在传承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把办一所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作为学校发展的务实理念。
近十年时间内,我们对“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女校”的内涵探索是伴随着对前辈教育理念的逐步认识与师生对社会、传统、职业教育的接近与深化而逐渐清晰的,经历了“淑女”到“职业淑女”再到培养“现代职业淑女”三个阶段才渐趋完善。
经过广泛的讨论,广大师生确定了培养“现代职业淑女”的办学目标,并将其理解为:礼仪文明,儒雅友善;博爱敬业,自信自强。其中“礼仪文明”注重外在形象:现代职业淑女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成为一个“舒女”;“儒雅友善”讲求内在气质:现代职业淑女需腹有诗书,有智慧有学问,气质温文尔雅,对人友善谦虚,成为一个“书女”;“博爱敬业”兼顾事业家庭:现代职业淑女要以博大心怀、热忱之心,热爱大千世界,热爱平凡生活,热爱服务对象,成为社会、家庭中的一个“枢女”;“自信自强”是说现代淑女要有自主独立的人格,自强不息地笑对人生,成为一个“殊女”。
打造内外兼修的“淑女”
有了这样的共识,大家朝着目标一起努力。借老校翻新和120周年校庆之契机,我们再次将“明德”写入校训,激励师生在各自岗位上弘扬任劳任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明德精神。同时,结合新时代学校育人目标,我们明确在校训中加入“尚美”,目的在倡导和培养语言文明、举止大方、仪容规范、心理健康的新时代女性。“明德·尚美”和幼儿教育前辈陈鹤琴训导的“活教育”理念,成为学校管理的精神坐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分别以“明德”、“弘德”、“馨德”、“淑德”、“爱明”、“思明”、“尚美”、“正心”为校园建筑冠名,在赵元任先生为明德女中时期写的老校歌旧词基础上谱写了新校歌《钟山苍苍,江水汤汤》,并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传唱。学校专门建成了校史展览馆,让明德女校的变迁发展与祖国教育的发展一起镌刻在同学们的心里,让校友之英才鼓舞着在校学生刻苦敬业,奋发向上,打造浓郁的女校文化特色。在教育教学方面,开设礼仪、形体、手工、艺术欣赏课培养女生的气质和修养;发动全校学生大讨论,提出“因自信而美丽,因气质而动人”等20条“校园淑女新主张”,举行围绕“校园淑女新主张”的签约仪式;以专家讲座、心理教育活动和“舒心坊”咨询等形式开展女学生心理、生理教育,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校友开展“青春励志”系列讲座,努力打造内外兼修的“淑女”。
培育有专业特长的“职业淑女”
与基础教育不同,职业教育要与用人市场紧密结合,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培养有专业特长的“职业淑女”。为此,2008年学校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变原来学校、科室、教研组三级管理为学校、系部二级管理,成立了以专业归口的5个系,即学前教育1系、学前教育2系、人文系、外语系、艺术系。同时成立了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及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调研、指导、督导、协同决策等事宜。
各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修订课程方案,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发了一系列项目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校园导游设计、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与活动管理、幼儿园环境布置等,这些课程以企业的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工作任务为内容,并与职业资格相衔接,学生在以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学校整合各类资源,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中西式铺床实训室、中西式摆台操作室、文秘专业实训中心、茶艺室、幼教活动室等实训场地建设,拥有宽敞的舞蹈房、画室、百余间琴房、数十间音乐及器乐教室和一流的数码琴房,改装配置了大礼堂、多功能艺术教室,添购了各种民族乐器等。先进的设备,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充足条件。 多年的两级管理体制运行和逐步完善,形成了学校上下一致、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尤其是依托系级机构,各专业建设拥有了招生就业能自主、学生管理有特色、理实目标紧关联的整合开发力和创新力。各系在扩大自主建设权的同时更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5大系呈现出特色发展、良性竞争的良好态势。
近三年,学校师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7个。2010年学校承办了“江苏省高师首届幼教知识与技能大赛”,两支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和二等奖第一名及优秀组织奖的佳绩。在省旅游局组织的江苏省旅游饭店技能大赛中,学校中餐主题摆台《夜上海》和西餐主题摆台《埃及印象》均获得一等奖,并在行业获得推广。2011年我校学生获“全国初等音乐师范教育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弹唱比赛”独唱一等奖。学校历次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健美操、啦啦操大赛,均获团体一等奖等。
培养适应社会的“现代职业淑女”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教会做人,其次才是教会做事。职业学校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大不相同,它不只是学习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淑女教育”要强化学生“做人”的教育,强化做“现代女性”的教育。
按照学生成长的要求,我们制订了“现代职业淑女”大德育模块教育计划,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就按照“公民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生存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淑女教育”等10个模块50多个专题开展教育活动。每周班会、每学期的大型活动都围绕德育模块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集体舞大赛、感恩手语操汇演、音诗画朗诵比赛等相继开展,校园里一年到头赛事不断,活动不断。
学校有明确的日常行为规范,每年新生入学都要集体学习。这些制度确定下来后,就要求人人遵守。但在执行时,我们并没有让它“冷冰冰”,而是用充分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一个温馨、有序的校园生活。过去有些学生早上上学时,手里拎着豆浆、包子等食品,急匆匆走进教室,既不利于教室清洁,又影响其他同学。学校一方面规定不准带餐进校、进班;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但并不简单粗暴处理,而是认真分析学生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微波炉,让学生在食堂用餐。一段时间下来,带早餐进教室的现象渐渐消失了。学生手册也是以小贴士的形式,以学长的口吻提醒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并不是严肃、简单地规定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学生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有效尝试。学校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辅导员,通过这些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带动新生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这些学生辅导员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深入学生中间,像大姐姐一样给予新生全方位帮助,同时自己也在管理、做事中得到锻炼。
学生社团是学生培养兴趣,锻炼做事能力的又一个阵地。目前学校有13个“合法注册”的社团,除礼仪队、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社、话剧社等传统社团外,还有青藤影像社、跆拳道社、手工坊等新潮社团。每个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建立,自主管理,自主运作。各社团都有自己的想法,尽显个性。多数社团都设计了LOGO,并拥有自己的口号。每年10月,是各社团招收新社员时间,学校操场就变成了“跳蚤市场”,各社团独据一方,大摆阵仗。为吸引同学参加,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制作了精美海报,有的社团甚至现场表演,吹拉弹唱、着汉服作秀、耍跆拳道……场面如火如荼,堪称“社团大战”。
曾有教师担心学生活动太多,影响学习。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一定要接触社会,一定要学习做小事,现在学着做小事,将来才能成大事。
当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时,我们这所普通的女子学校培养的学生却十分抢手,因为每个学生不仅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而且他们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优秀校友有的成了“全国教书育人模范”,有的走上了行政岗位,有的自主创业成了大企业家,甚至有一位2009年毕业生成为新加坡航空公司亚航代言人……学生回到母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母校给我的关心和温暖,感谢母校给了我综合发展的平台。”
“钟山苍苍,江水泱泱”,百年女校的绵长文化,孕育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淑女文化”绽放出温馨、和美、积极、向上的神韵,放飞了许多年轻人实现崇高理想的美好梦想。
(责任编辑:章跃一)
Continuing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Girls’ Century-old School
TANG Zhi-hua
(Nanjing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Nanjing 210004,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ne traditions of century-old school, Nanjing Preschool Educators’ College (Nanjing Femal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ets establishing a new-era girls’ school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its objective. Ranging from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et-up, and moral education design to club activities, it shows the merging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as well as the school-running concept of cultivating modern professional ladies.
Key words: the century-old schoo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modern professional la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