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考与课改同行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改;中考;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3-0007-03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学生面临着中考的检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在九年级开化学,它又是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对这门学科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度笔者共听课151节,切实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发现部分教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有不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够浓厚,课堂教学脱离《课标》应付“中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在教学中如何将课改和中考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值得我们研究。对此,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注重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听课中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只注重对教材的挖掘而缺乏对课标的研究,他们还受着旧教材(依据《教学大纲》所编教材)的影响,非常注重知识的教学,对有些内容拔得高、讲得深。如,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学习,《课标》要求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这两个“简单”说明不是为计算而计算,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这一部分的学习,繁杂的数学运算不是课标所倡导的。又如,对有Cl-、SO42-参加的复分解反应,也只是要求会结合“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知道生成AgCl、BaSO4的反应能否发生,而不是要求掌握Cl-、SO42-的检验(在高一新课标教材中有这一内容的专题学习)。各版本教材及我省《考试说明》均是依据《课标》编写的,因此首先要研究好《课标》,这样才可以少走弯路。
  无论哪种版本教材,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有着自己的编排顺序和体系,都落实了课标的要求。不管我们用哪种教材,首先应通读教材,熟悉教材,了解本套教材的特点,做到能从整体上驾驭教材。如人教版《空气》课题,从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入手,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用科学实验的方法、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能摆脱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结论,这为学生自己动手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比较,能体会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举一例看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图1是教师或学生做实验的示意图,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流入集气瓶,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图2是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他观察到钟罩中的现象是“汞槽中的水银升入钟罩,钟罩中空气体积减少了1/5”,还是“汞槽中的水银升入钟罩,密闭容器中空气体积减少了1/5”?我想应该是后者。
  
  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写出硫酸铜溶液、碘酒、稀硫酸中的溶质和溶剂,而不知盐酸中的溶质为何物,有的认为是氯气,有的认为是氢气,当然最后学生会说出是氯化氢。对此问题如果采用问答式教学,没能讨论为什么不是氯气、氢气,而是氯化氢,学生会的会,不会的以后可能还是不会。换言之,如能引导答对的学生说出如何想到氯化氢的,那其他学生会真正理解,今后遇到此类问题就再不出错,同时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诀窍”。
  【例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7%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氯化钠时,有的学生将氯化钠放在右盘,有的不用游码,有的两边都放了砝码……这些错误不分析,学生不理解、印象浅,做题中错误层出不穷是正常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预留出学生悟出过程的时间,而不是设计成只要正确答案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真正建立起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为学而教,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落到实处,能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才会学的有趣、学的扎实。
  
  三、重视实验和探究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倡导开展实验和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逐步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各地中考的实验探究题分值都较多,考查形式一般分两类:一是对教材中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如常用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实验基本操作、现象描述、原理分析等;二是简单的探究试题,考查形式多是借助化学实验来展现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如“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等,从而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有的教师认为做实验、开展探究活动会浪费时间,不如讲实验、想操作、背现象、说探究。果真是这样吗?看两个例子。
  【例3】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3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源于教材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这三问得分率均很低。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落实这一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不会组装仪器,不会评价,不会设计,当然得分率会低了。对于第(3)问“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加入酸液”以控制反应速率。各版本教材均出现了分液漏斗,今以人教版为例加以说明。图4是人教版“[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调研听课、教师座谈发现,很少有做此实验的,因为不做、不分析,知识“说”过了,学生怎能体会到分液漏斗的“妙用”呢?
  【例4】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这也是一道取材于课本的实验探究题目,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四个版本中呈现的形式各不相同,试题选用了新的装置,考查了学生对于燃烧条件的理解及应用。第(2)小问对燃烧的两个条件的得出,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需要通过对实验中的相同量和变量做出界定,再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可以说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不加思考即可轻松作答的弊病。第(3)小问对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可燃物”更换角度进行探究,让学生举例进行说明,是比较研究法的具体应用,是探究的延伸。第(4)小问是对整个实验装置的反思评价,从题给资料中获取信息,指出实验装置的不足或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学生解答本题主要错误有:(1)配平出错;(2)判断不清,对给出的条件,将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颠倒(或将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全部罗列、叙述不严谨,只是写出着火点、氧气等词语);(3)没有理解题意只举出可燃物燃烧的例子,没有举反例对比,如液化气能燃烧却没有后面的要关闭进气开关(或阀门)火焰熄灭,再就是对是否可燃物辨别不清,如铁丝不能燃烧,橡皮不能燃烧等;(4)很多同学只说到后果污染空气或刺激人的呼吸道未与装置联系起来。本题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知识或结论的获得,不能靠简单的背诵,要重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实验和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的动手实验、观察、调查、数据整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本身就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有利于科学探究方法学习,有利于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考成绩的提高。
  
  四、勤于学习,做智慧型教师
  
  通过调研发现,我省农村、县城初中教师初始学历为中师的较多,学习多以学历进修为主。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教师们都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盯自习、课外辅导,做题、考学生、改试卷等等,每天忙忙碌碌,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无暇学习。我把听课中发现的部分知识性问题整理出来请大家思考和研究:
  1.因为CO2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碘酒是紫色的;
  3.生理盐水的溶质是食盐;
  4.实验室常见的酸有碳酸、盐酸、醋酸等;
  5.汽油中含铅是由于石油含铅的缘故;
  6.相对原子质量(Ar)=
  (质子质量x质子个数 中子质量x中子个数)/(碳12质量的1/12)。
  谁都想做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谁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中考考出好成绩。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学智慧,教学智慧从哪里来?来自教师长期的自主学习和教育科研的积累。要挤时间看专业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要看课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来丰富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艺术;要学会积累,学会发现和积累课程资源;学会研究,做研究型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活动,研究真实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很好的驾驭新教材,才有可能成为智慧型教师,教学工作才会游刃有余。
  教师学会读书、学会自主学习,才能有效提升内涵,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跳出中考看中考,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适当的活动、充分地挖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但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有利于提高中考成绩。
  【责任编辑 张桂英】
其他文献
相信大家都玩过“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吧。游戏中,有一种叫“迷糊菇”的武器,如果来袭的僵尸碰到了它,就会犯迷糊,转身去打自己人。那么,在现实世界中,真的有这种吃了会让人犯迷糊的蘑菇吗?  蘑菇是不是植物?  蘑菇是一种真菌类生物,它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吸收已有的营养物质而生存,这些都与植物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蘑菇不属于植物。  把一切“变大”  “天哪,我来到了巨人国吗?怎么眼前
鱼鳔是鱼的“氧气瓶”和身体“平衡器”。可鲨鱼偏偏没有鱼鳔,所以,它只能靠不停地游动来获得氧气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大多数鱼儿感知味道的味蕾不仅分布在口腔之中,还分布在它们的躯干上。  “鱼的记忆只有7秒”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说。科学研究证明,鱼的记忆时间远远不止7秒。  胖婴鱼其实并不胖,它是世界上身材最小、体重最轻的鱼。
摘 要:2007年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的特点是重视对考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是,许多考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注重对一些难度较大试题的解答,忽视或轻视了课本知识的复习,造成成绩不理想。除此之外,解题方法的缺乏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答题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中考;文科综合试题;特点;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4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呼噜,呼噜……  我是一名资深的小吃货,吃饱喝足后,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地上怎么会有一个信封?我捡起信封,看到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食物王国发出召集令,现邀请资深小吃货游览这个神奇的国度,你很荣幸,入选了!”  我很好奇,于是拆开信封,瞬间,一根鲜艳无比的七彩管道跳了出来,如同吸尘器一样,把我吸进去了。我在七彩管道中飘荡了很久很久之后,落在了一处像童话世界一样漂亮的地方。  这里怎么会有五
其实,人类一直在试图与外星人联络,又是发射飞船,又是发射电磁波,说白了,就是想弄出点动静来,让外星人知道:“嘿,朋友,我在这儿呢?你呢?”就连小朋友一听到“外星人”三个字,也都蹦得老高。  就在人们极度渴望与外星人接触、交流,并做出积极努力的时候,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斯蒂芬·霍金却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霍金,就是那个著名的《时间简史》的作者。他认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类不应主动寻找
看!马兒在说话
期刊
来自银河系的信息  这是一个宁静的周一早上,我在房间里刚开始享用我的早餐牛角包,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计算机为我准备好的新闻提要……你们也知道,作为一位船长,我需要随时了解宇宙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逐一浏览《星际新闻》的标题。先是:法弗埃星火山爆发。接着是:多颗小行星从88532号星系移动到22398号星系。还有:在天蝎座附近有多艘小型宇宙飞船发生碰撞。最后一条:在球场星上举办的星际太空足球锦标赛将
狐狸总给人一种有点阴险、坏坏的感觉。可是,当你看到下面这组北极狐的照片,你还会用“阴险”这样的词来形容它们吗?  恐怕不行了吧。因为,此刻盘旋在你脑海里的,估计都是“可爱”“美丽”“优雅”这些词呢,也难怪它们一直被称为“雪地精灵”。  北极狐小档案  别名:白狐、蓝狐(“白狐”因通体雪白而得名,但不是所有的北极狐都是白色的,还有一些会略带蓝色,所以,也有人称它们为“蓝狐”。)  御寒绝技:武装到脚
每年的4月10日是“非洲環境保护日”。  非洲,一个拥有神奇的自然地貌和丰富物种的地方。  很多人以为它只有沙漠。  但其实,非洲位于赤道两侧的地区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非洲的东部和南部有世界上最肥沃(wH)的大草原;这里的野生动物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都多,大猩猩、大象、犀(xU)牛、长颈鹿……  如果你觉得这些动物太普通,那我们就只有请出“三剑客”——“大嘴哥”“平头哥”“活力哥”登场了!
现在的导弹技术越来越先进,差不多是“指哪打哪”了。反舰导弹可以从舰艇、陆地或飞机上发射,命中100千米以外的目标。航母虽有防空武器,但也难以招架从多个方向发射的多种导弹的攻击。虽说航母可以躲开这些导弹的攻击,但是,航母飞行甲板的面积实在太大,而且启动、转弯、掉头所需的时间也较长,所以,它被对方的导弹击中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