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掘进工作面移动设备人员接近监测系统分析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煤矿井掘进过程中涉及诸多设备,包括连采机、梭力、锚杆机等,在应用中也呈现出复杂性。并且煤矿井掘进工作面环境复杂,条件恶劣,在操作中具有极大的工作盲区,如果稍有不慎势必发生严重安全事故。据此,应用移动设备人员接近监测系统,将借助技术优势规避安全风险,通过系统探测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该监测系统主要基于超宽带技术,将机载部分设置于移动设备机身,并设置一定的距离控制参数,规划为安全区域、报警区域、停机区域等,以实现具体的结构划分。在人员控制上则将终端部分集成于矿灯之上,通过位置感知探测技术,从而完成相应的控制操作,确保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    煤矿井掘进工作面    移动设备    人员接近监测系统
  引言:
  纵观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保障煤矿开采等高危行业的作业安全,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开发应用。尤其是面对掘进工作面复杂的条件和工况,更需要依赖于全新的安全防护技术。目前,主要应用超宽带技术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位,立足于进上综合控制与井下终端布局,构成全面覆盖的安全防护网络,利用信息通讯与信号控制,实现对移动设备的自动化感应启停。
  一、人员接近监测系统构成及原理
  1.1 系统构成
  为适应煤矿井掘进工作面的需求,在大量的移动设备运行过程中,人员接近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系统主要由机械部分及人员终端部分所构成,两种设备之间的衔接依赖电磁波实现通信与定位。机载部分供电以127 V交流电或24 V直流电为主,其中又包含众多的探测器、主控器、显示终端及报警器等,各设备之间利用通信电缆进行连接。其中的主控器与电控箱连接,并发挥取电及停机控制功能,人员终端供电则由充电锂电池组成。
  1.2 系统工作原理
  针对煤矿井掘进工作面安全控制要求,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各类移动设备中。其工作原理主要为,通过控制系统设置相应的参数,将危险系数进行分级处理,即安全区域、报警区域、停机区域等,在各区域所覆盖的范围内,人员位置由便携式头灯进行信息交互,两种设备之间通过电磁波进行通信,主要是利用电磁波发射至接收时间,以及光速的乘积精确计算距离,并利用系统软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最终确定人员终端的位置,以此获得相应的管理坐标(如图1)。一旦当人员移动至所区分的区域内时,将触发相应的控制功能,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如果进入凶险区域时,则系统将自动控制断电,使设备停止作业以防止人员受伤。
  二、人员接近监测系统应用方案
  2.1 连采机应用方案
  1.区域划分。在实际的系统布设中,应重点依据井下掘进作业面的现场条件,对各个区域进行科学细致划分,以确保监测系统作用区域的有效性,达到全面覆盖的要求。
  2.设备布置与连线。依据井下掘进作业面的划分,合理设置各设备位置,确保在作业区域内无盲区、全覆盖,并使设备处于长期安全运行状态。针对各个设备位置的安装,应契合其功能特点,如显示终端应安装于驾驶室,控制器则应安装于平台下方,以避免外部对设备的影响和破坏,并且能够实现全域的有效覆盖。
  3.供电与逻辑控制。基于实地考察分析的情况下,对设备的各单元进行测试,对连采机接近监测系统的逻辑单元、供电单元等进行配置和测试。1)取电电气连接,127v交流电瓦斯断电仪;2)停机电气连接,设置瓦斯断电仪启动回路;3)停机逻辑控制,监测系统在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应用中,停机逻辑属于重要控制节点,系统一旦监测危险区域或者非设备操作人员处于制作危险区域时,系统将实施监测预警,控制器将启动设备回路,从而实现设备的控制;4)语音报警器控制,当操作区域无需报警时,系统的监测控制处于断开状态,若制作区域需要报警时,系统监测控制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语音报警器将播放“设备运转、请勿靠近”的语音提示。
  2.2 梭车应用方案
  1.区域划分。根据煤矿井掘进工作面移动设备的特点,针对梭车操作的具体要求确定区域划分状态,从而满足安全操作的要求。
  2.设备布置与连线。监测系统应用于梭车设备时,需要将无线探测信号进行划分,并遵循信号全覆盖、设备不易受损、探测无盲区等原则。1)设备安装位置,其显示部分应安装于驾驶室内,外部探测设备则应安装在具有一定保护功能的区域,确保在设备移动运行中不受影响,同时能够有效的发射和回馈信号;2)设备连接,主要由车载通信电缆进行信号交互,对于裸露的线路应实施保护,避免在运行中受损,保证监测系统应用的有效性。
  2.3 锚杆机应用方案
  1.区域划分。在监测系统的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锚杆机的工况和特点,应基于现场情况实施监测系统的区域划分,以保障系统的有效应用。
  2.设备布置与连线。监测系统在锚杆机的应用中,同样遵循信号的全覆盖、保障设备安全及监测无盲区原则,系统的显示终端应安装于操作台,系统控制器安装于显示设备下部,以确保设备在能够安全有效,避免在运行及撞击中失效,影响设备的功能。设备连线是以车载设备为基础,利用矿用通信电缆进行设备连接,并对相关线路进行保护。
  3.供电逻辑控制。结合锚杆机作业的实际特点,在供电逻辑控制方面应做好三个方面。1)取电电器连接,应用127v瓦斯断电仪;2)停机电气连接,启用瓦斯断电仪回路;③停机逻辑控制,在监测系统应用中,如操作区域存在异常人员移动时,控制器将对周边探测结果进行分析,即探测到锚杆机周边存在移动信号,将认定为存在人员危险风险,控制器将啟动设备回路,控制设备将立即采取断电停机方式,以保证安全。
  4.语音报警控制。当操作区域无需报警时,系统的监测控制处于断开状态,若制作区域需要报警时,系统监测控制器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语音报警器将播放“设备运转、请勿靠近”的语音提示。另外,锚杆机在移动运行过程中,将自动发出“嘀,锚杆机倒车,请工作人员注意” 的语音提示,相关人员也应依据提示的内容,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以避免靠近而导致探测系统报警或停机。   三、不同移动设备与人员接近监测系统的关联
  人员接近监测系统的目标在于保证作业安全,而其所涉及的设备也存在较大差异,并通过不同设备的应用构成系统结构。因此,在不同移动设备与人员接近监测中,也应遵循相应的逻辑控制关系,如人员接近不同设备同时覆盖的区域时,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对正常作业与非正常作业进行细分,避免操作设备临近时导致的停机,而影响正常生产效率。比如,当梭车接近连采机进行煤时,连采机司机将处于梭车所规定的停机区域,而相应的梭车司机则也处于连采机的停机区域。此时的两种设备应进行信息的交互,传递和识别相关人员的信息,通过不同设备之间的识别,避免两种设备受到影响。根据上述控制特点,若将设备设置为A设备和B设备,两种人员接近系统的逻辑关系如表1所示。
  四、监测系统参数配置的设计
  监测系统设计属于顶层结构,针对用户的需求可进行参数的配置或者系统操作。在人员接近监测系统中,可在显示界面使用“功能选择”栏中的“参数配置”图标,选择数字“1”按键,用户根据提示输入登录密码(初始密码),随后按F1键取得配置权限并进入控制界面。
  1.显示器参数配置。依据参数配置的要求,选择“本机配置”功能菜单,通过对应图标两侧所显示的数字按键,以进入相应的参数配置菜单。用户按照需要对新IP值进行配置,并按F1键进行切换,以及选择F2键确认。在“本机网关”及“子网掩码”的配置中,按照同样的步骤操作。
  2.机型配置。在“参数配置”中选择“6”进入界面选择,显示终端将显示对内在指定路径下设备信息文化进行自动扫描,并将其结果添加至本界面。在F2键操作中显示出提示对话框,以提醒用户是否进行修改,在配置完成后再按F1进行确认,同时控制信息将经过后台发送到主数据控制器,此后系统将依据配置进行执行操作。
  3.主控制器配置。在“参数配置”界面选择“2”,在主控制器界面进行联机,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显示和配置。若需要对各项配置等进行修改,则用F1键进行相应的切换,但包括MAC地址、当前日期、当前时间在内的信息不可修改。而按F2则为确认修改,通过界面设备参数的调整,以使主控制器按照配置执行。
  4. 探测器配置。探测器的配置与系统的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在参数的配置中必须依据科学原则,在参数修改中按F2进入修改界面,F1用于选择选择和确认,以完成配置操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超宽带信号测距技术的应用,为煤矿井掘进工作面人员接近监测提供了重要支撑。该系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具备反应灵敏、可行性高、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等特点,能够适应复杂的煤矿井掘进工作面环境,通过利用矿灯双天线、锚点双收发器、多锚点多算法定位等创新技术,结合模块化设计优势,为井下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参  考  文  献
  [1]关丙火.矿井掘进工作面移动设备人员接近监测系统设计与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96-297.
  [2]田彦荣,刘怀江,蒋栋,等.单巷長距离综掘工作面供电系统布置优化升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5):23,25.
  [3]汪杰,王春华,李晓华.基于云平台的煤矿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20,41(11):162-165.
其他文献
随着无人机的在各领域的普及与应用,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对于无人机采集来的图像信息有着越来越多的技术需求。例如对于传输图像内各个目标的检测与识别,图像的去雾与拼接。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能够自动检测无人机视频内车辆房屋等目标的程序,并能按需求对多路传输视频进行图像拼接,实现对无人机监控的智能图像分析。
采用金属镁粉与六方氮化硼(HBN)为原料,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在700℃温度下进行氮化处理,得到氮硼化镁混合物,将其作为触媒和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立方氮化硼(CBN)。实验结果表明,氮硼化镁与1500℃条件下制备的HBN可合成出单产高、粗颗粒比例高的CBN单晶,其80/100粒度单晶冲击强度(TI值)可达到51.3%。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高校将计算机作为考试工具,并对计算机等级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实现计算机考试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管理。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效率和效果,现设计一款功能完善、实用性强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管理系统。首先,针对系统需求分析结果,完成对系统基本架构设计以及系统构成设计,其次,从数据模块设计、试题管理端功能设计、考生客户端功能设计三个方面入手,
【摘要】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谈人工智能,必须要回答关于人工智能的热点问题,对智能机器人、人机大战和人机关系进行阐释;同时更要阐明自身的人工智能发展观,厘清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根本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要在引领哲学与科学、技术与工程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引言:  人工智能是20世纪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科学和前沿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S7-1200定时器指令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并通过编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定时器的编程应用,为初学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 S7-1200定时器 S7-200 PLC  S7-1200 是 S7-200 的升级产品,目前已成为西门子新一代小型可编程控制,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小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中PLC定时器常用于实现各种计时功能,所以本文以小型S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在不断的提高,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互联网近年来也在不断的朝着5G网络时代发展。各大通信运营商为了抢占市场,在5G信息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建设和研究,其中5G网的核心就是组网方案和技术演变,核心网安全技术对于5G信息时代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针对5G核心网安全技术展开相关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