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对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于放疗前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放化疗的年轻宫颈鳞癌患者47例,分为两组A组于放疗前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B组未行手术而直接放化疗。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结束治疗1年后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恢复佳,于次日开始放疗,21例完成1年随访;B组23例完成1年随访。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9%(9/21)、73.9%(17/2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延误治疗时机的特点,对于须行放射治疗的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不失为保留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卵巢功能 卵巢移位 腹腔镜
随着宫颈癌发病年龄的不断年轻化和治疗生存率的提高,有必要使治疗引起的功能障碍减少至最低程度。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宫颈鳞癌卵巢转移发生率非常低,所以年轻宫颈癌患者接受治疗时有必要保留卵巢。
卵巢移位术以往多在早期宫颈癌行根治术同时实施,而中晚期患者经放、化疗,一部分患者亦可获长期生存,故对于她们而言,保留卵巢功能也是需要的。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延误治疗时机的特点,于术后次日可进行放疗。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6年1月我科就诊之年轻宫颈鳞癌患者47例,年龄23~39岁,临床分期:Ⅱb期6例,Ⅲa期8例,Ⅲb期30例。
所有病人均选择同期放化疗,其中8例曾试图手术治疗,经先期化疗后,再评估而放弃手术。
将患者分组,A组于放疗前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手术方法参考Morice.P的做法,基本步骤如下:先行人工气腹、10cm套管针在正中线脐下穿入腹腔,另外3根5cm的套管针分别在耻骨上中间和两侧穿入腹腔。
识别、钳住卵巢,电凝或结扎卵巢固有韧带及及输卵管系膜,使输卵管与卵巢分离,游离卵巢血管至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将卵巢移位于结肠管沟外侧,以钛夹固定于前外侧腹壁上。
B组未行手术直接放化疗。施术患者于次日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开始放疗。两组患者均行6MV-X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192铱腔内治疗,同时予以PPD+5-FU方案辅助化疗。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别,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结束治疗1年后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
结 果
A组23例患者,22例顺利施术,手术时间45~90分钟。1例因合并巧克力囊肿,盆腔粘连严重,放弃手术。术后患者恢复佳,于次日开始放疗,均辅以PF方案化疗,接受全程治疗。其中1例于结束治疗1年内死亡,余21例完成1年随访。
B组24例有1例于结束治疗1年内死亡,余23例完成1年随访。治疗结束时嘱患者注意每日冲洗阴道,尽早恢复性生活以保持较好的阴道弹性。
随访两组患者结束治疗1年后潮热、出汗、情绪激动等更年期症候群出现情况,见表。

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别,P<0.05(X2=4.38)。
讨 论
导致卵巢永久不育的最小射线耐受量是200~300cGy,最大耐受量625~1200cGy。由于散射线等原因,总放疗剂量的5%可存在于放疗野外4cm范围内。若下腹组织受量5000cGy,乳房下、侧上腹、髂骨上方腹壁的射线受量分别为20cGy、100cGy、160cGy。
廖革望[1]曾研究发现,将卵巢移位至距放射野6cm以上部位,或放疗时加以遮挡,可有效保持卵巢功能。我们将卵巢血管充分游离至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固定于髂骨以上结肠旁沟外侧腹壁,距放疗野距离≥6cm,以钛夹固定卵巢,可充当放疗前定位标志,收到较好效果。
王莉英等[2]曾对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放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表现为排卵功能恢复延迟和保持卵巢功能缩短;接受术后放疗者93.3%保留卵巢功能,卵巢功能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
本组未对患者激素水平进行监测,但经比较,卵巢移位组患者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受手术组患者,说明年轻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行卵巢移位可起到保护卵巢功能的作用。国外该方面的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可成功保留40岁以下妇女79%~88.6%的卵巢功能。
曾有学者[3]探讨过对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于放疗前行开腹手术,将卵巢移位,但因切口愈合需较长时间,故于术后2-3周方可开始放疗,延误了时间,且手术创伤大,对患者体质有一定打击。本组采用的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与之相比,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综上,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对于须行放射治疗的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不失为保留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将继续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廖革望,易济民,江啸音.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卵巢移位术(附30例临床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1995,4(2):103-6.
2 王莉英,崔金全,郑英.宫颈癌根治术时行卵巢移植术或移位术的远期疗效.中国肿瘤临床,2000,27(3):213-5.
3 陈大坤,彭利,樊英,等.年轻宫颈鳞癌于放疗前行卵巢移位术3例.河南肿瘤学杂志,1994,4:262.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卵巢功能 卵巢移位 腹腔镜
随着宫颈癌发病年龄的不断年轻化和治疗生存率的提高,有必要使治疗引起的功能障碍减少至最低程度。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宫颈鳞癌卵巢转移发生率非常低,所以年轻宫颈癌患者接受治疗时有必要保留卵巢。
卵巢移位术以往多在早期宫颈癌行根治术同时实施,而中晚期患者经放、化疗,一部分患者亦可获长期生存,故对于她们而言,保留卵巢功能也是需要的。腹腔镜下行卵巢移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延误治疗时机的特点,于术后次日可进行放疗。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6年1月我科就诊之年轻宫颈鳞癌患者47例,年龄23~39岁,临床分期:Ⅱb期6例,Ⅲa期8例,Ⅲb期30例。
所有病人均选择同期放化疗,其中8例曾试图手术治疗,经先期化疗后,再评估而放弃手术。
将患者分组,A组于放疗前行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手术方法参考Morice.P的做法,基本步骤如下:先行人工气腹、10cm套管针在正中线脐下穿入腹腔,另外3根5cm的套管针分别在耻骨上中间和两侧穿入腹腔。
识别、钳住卵巢,电凝或结扎卵巢固有韧带及及输卵管系膜,使输卵管与卵巢分离,游离卵巢血管至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将卵巢移位于结肠管沟外侧,以钛夹固定于前外侧腹壁上。
B组未行手术直接放化疗。施术患者于次日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开始放疗。两组患者均行6MV-X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192铱腔内治疗,同时予以PPD+5-FU方案辅助化疗。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别,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结束治疗1年后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
结 果
A组23例患者,22例顺利施术,手术时间45~90分钟。1例因合并巧克力囊肿,盆腔粘连严重,放弃手术。术后患者恢复佳,于次日开始放疗,均辅以PF方案化疗,接受全程治疗。其中1例于结束治疗1年内死亡,余21例完成1年随访。
B组24例有1例于结束治疗1年内死亡,余23例完成1年随访。治疗结束时嘱患者注意每日冲洗阴道,尽早恢复性生活以保持较好的阴道弹性。
随访两组患者结束治疗1年后潮热、出汗、情绪激动等更年期症候群出现情况,见表。

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别,P<0.05(X2=4.38)。
讨 论
导致卵巢永久不育的最小射线耐受量是200~300cGy,最大耐受量625~1200cGy。由于散射线等原因,总放疗剂量的5%可存在于放疗野外4cm范围内。若下腹组织受量5000cGy,乳房下、侧上腹、髂骨上方腹壁的射线受量分别为20cGy、100cGy、160cGy。
廖革望[1]曾研究发现,将卵巢移位至距放射野6cm以上部位,或放疗时加以遮挡,可有效保持卵巢功能。我们将卵巢血管充分游离至腹主动脉分叉水平,固定于髂骨以上结肠旁沟外侧腹壁,距放疗野距离≥6cm,以钛夹固定卵巢,可充当放疗前定位标志,收到较好效果。
王莉英等[2]曾对卵巢移位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时间及持续时间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放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表现为排卵功能恢复延迟和保持卵巢功能缩短;接受术后放疗者93.3%保留卵巢功能,卵巢功能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
本组未对患者激素水平进行监测,但经比较,卵巢移位组患者更年期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受手术组患者,说明年轻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行卵巢移位可起到保护卵巢功能的作用。国外该方面的研究发现,腹腔镜下卵巢移位可成功保留40岁以下妇女79%~88.6%的卵巢功能。
曾有学者[3]探讨过对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于放疗前行开腹手术,将卵巢移位,但因切口愈合需较长时间,故于术后2-3周方可开始放疗,延误了时间,且手术创伤大,对患者体质有一定打击。本组采用的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与之相比,有显而易见的优点。
综上,腹腔镜下卵巢移位术对于须行放射治疗的年轻宫颈鳞癌患者,不失为保留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我们将继续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廖革望,易济民,江啸音.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卵巢移位术(附30例临床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1995,4(2):103-6.
2 王莉英,崔金全,郑英.宫颈癌根治术时行卵巢移植术或移位术的远期疗效.中国肿瘤临床,2000,27(3):213-5.
3 陈大坤,彭利,樊英,等.年轻宫颈鳞癌于放疗前行卵巢移位术3例.河南肿瘤学杂志,1994,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