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从“北漂”到“北奔”,讲述女性在京真实生存状态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女子图鉴》由优酷自制,雄孩子传媒、大将传媒联合出品,黎志执导,张佳编剧,戚薇领衔主演,陈瑾、吴越、张檬、王啸坤、魏大勋、陈龙、刘畅、张晓谦、王柏杰、王泷正、张子贤、李子峰、孔垂楠、王耀庆(按出场顺序)共同出演,讲述了以陈可(戚薇饰)为代表的独身女性在北京真实的恋爱与生活。
  《北京女子图鉴》以小城姑娘陈可怀揣梦想执意北上为开篇,不断地经历选择和被选择,在更迭和得失之间,最终继续坚定地前行在北京的故事。在《北京女子图鉴》开播前的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目标的叫北漂,有目标的叫北奔。”谈及陈可的成长经历,戚薇坦言,不喜欢用“北漂”来形容在北京奋斗的年轻人:“漂是一种被动的状态,我更喜欢主动争取,与其说是北漂,不如用‘北奔’这个词,‘奔’代表了方向感。”
  在创作前期,主创团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街采,多渠道搜集“北漂”素材,经过精心挑选融进剧中人物角色故事。《北京女子图鉴》编剧张佳透露,这次的创作抛弃了以前剧本里少女造梦的情节:“没有玛丽苏、傻白甜,而是从真实出发。而且以前都是闭门造车,这次是大家一起讨论,可以说是集体的智慧。”
  真实改编,在故事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女子图鉴”系列剧分为《北京女子图鉴》和《上海女子图鉴》两部,由《东京女子图鉴》版权方株式会社渡边娱乐和东京日历抹式会社正版授权。《北京女子图鉴》并非将发生在东京的故事搬来北京换个演员和场景,而是希望做出一个姐妹篇的概念,根据北京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挖掘、书写和记录年轻女性在北京的生存状态。
  女性在北京真实的生存状态是什么?陈可初来北京的经历映射出大大的两个字——懵懂。陈可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普普通通的学历、普普通通的出身,没有多么明确的目标,没有非要如何不可,没有该朝哪个方向走,更多的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所以她离开家乡,逃离那种一眼就能看得到底的人生,奔赴一个她所知道的金光闪闪的大都市——北京。她觉得只有去北京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北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她自己心里也不清楚。比如在事业上,她做过小公司的前台、外企的策划、商务代理等等,公司、行业不断更换,每次更换都是因为她清楚知道,目前的工作于她并不适合。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呢?初来北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与自己期望值并不匹配的工作,而无法主动选择,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只能做这样的工作,“骑驴找马”是每个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找工作的真实写照。
  爱情也是如此。在剧中,陈可经历了好几段爱情故事:有怦然心动的校园初恋,有令人咬牙切齿的渣男,遇到过有缘无份的爱情,也在迷惘时,尝试过妥协将就。
  许多大大小小的转折,让陈可对人生的方向感、目标感越来越清晰。最重要的是,她的成长不仅仅是事业上成功、经济上独立、人生目标明确,而且是在经历懵懂、跌倒、迷失后,她真正找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
  淡化野心,做温情正向引导
  《北京女子图鉴》将更多笔墨放在了女主的职场进阶中,感情的变化几乎每一步都和职场捆绑。创作团队为此专门做了调研来确定女主的人设,因此陈可的故事更像是“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女性”。该剧播出后得到的最多评价,也正是观众对主角人生境遇的认同感。
  相比眼下的许多国产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没有轻飘飘浮在空中,这种“粗粝的真实”恰恰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全剧希望集中展现人物的成长,从初入社会的懵懵懂懂,到跌跌撞撞中成长为职场“白骨精”,是每个都市女性的正常成长路径。哪怕是经过职场历练后开始成长,女主陈可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也大多选择了正向和阳光的一面,她没有明确的野心和欲望,也没有通过婚嫁和感情提升个人阶层,在面对可能“被小三”和职场潜规则时,陈可的选择都是拒绝。
  《北京女子图鉴》的编剧团队一直在坚持“这個女生绝对不会用自己去做一些利益的交换,也不会主动地去害别人”的原则。剧中人物的选择也是大多数普通人在面对诱惑时可能做出的决定。陈可通过自己的自强和跟周遭的融洽,温柔又坚强地面对这个世界,慢慢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目前来看,《北京女子图鉴》通过主角的故事鼓励了更多正在北京漂泊奋斗的年轻人,填补了此前国产剧在这部分题材上的空缺,打磨高品质剧集质量的同时,积极向观众传递着正能量,展现出了《北京女子图鉴》团队社会责任的使命和初心。
  (编辑:金子)
其他文献
“你的回话凌乱得厉害。在这个时刻,我想起喷泉旁的白鸽,落了……”每当这歌萦绕在耳边时,我就想起了我们的曾经,手牵手,说好一起幸福,但如今我却只能停留在原地等待……  傍晚的小镇格外寂静,满天繁星共舞,偶有一丝温柔的风掠过,我们手挽着手细数着属于我俩的快乐,巷子里回荡着两人悦耳的欢笑,那是幸福的味道。  曾经就像一幅美好的山水画,只能让我们去回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说好的幸福,如今早已沦为泡影——只
沙滩上被孤立的海贝,后来会怎样?  ——题记    一    我真烦,就这样下去有什么意思?我扔下书包,看着桌上安然不动的笔筒呀书呀的,郁闷透了。高中的压力,对我不断督促的父母,以及那颗一直以来就不羁的心,让我能够活动、呼吸的空间越发狭小。甚至还不止这样,我就是一个程序错乱、行为还得受遥控的可悲的机器人。  也许因为我的叛逆,高中几乎吞噬了我的灵魂。今天一整天还是那样,把人的心情压得像死水。一样的
一    夏炽又见到了那个美丽的女生。她有着晶莹的眸子和樱桃红色的嘴唇。她一笑,便散落了一地阳光,仿佛一个溢满花香的春天向他款步走来。哪怕只是一个眨眼,都会惊落一只飞舞的蝴蝶。  记得入学军训时,他站在满眼的绿色间,保持着良好的军姿,她也是如此惊艳地走过,白色的短袖和天蓝色的长裙,微微扬起的黑发像是她身后跟随着一群翩翩的精灵鸟。只是那一瞬,便打乱了男生队伍的方阵,引起了骚动。也就是那一瞬,女生的身
一个时代,二三素心人,静静地编织属于自己的“技艺之心”。  有一种编剧从不按理出牌,他们不接受市场订单式写作,而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闷头创作。这样的编剧不多,但个个都是行业中的精英。兰小龙就是个中翘楚。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特性,还有一种难以驾驭的高度。不论是《士兵突击》,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与《生死线》,从小人物到战争反思、英雄主义,在最沉重的地方展现最卑微的人性。  最新作品《好家伙》,兰小
生命中总有些人陪你走过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路,他们不称为“过客”,因为他们帮助你成长。在我的生命中这样的人很多,比如你。  日光依然明亮,风依旧轻柔。嘿,你还奔跑在篮球场上吗?你还会一次次地运球,一次次地跳跃,一次次地奔跑吗?你是不是仍旧不管投没投中都像个孩子耍赖似的瘫在地上大笑?  嘿,你还好吗?还听着高中时候MP3里经常单曲循环的那首歌吗?生命中的确难免遇上阴暗的东西,但你也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找到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学生可能说:“老师不喜欢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师手里。婆婆说
(接上期)    爸爸回来了,看上去很疲惫,像在机场接我时的那种神经质状态。“你去哪里了?”他质问我。“我每隔20分钟打个电话过来,你都不在。”  我说:“我知道。”他便问我为什么不回他的电话。我告诉他,我认为这些电话都不重要。  他说:“我明天请了一天假。”  我问:“你要干什么?转悠?”  “你指什么?”  “没什么。”这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回答,但有些时候说没什么还真管用,比其他任何答案都有用。
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就是步行街,一条灯红酒绿的街,一条纸醉金迷的街。每当我被淹没在那汹涌的人潮中时,我总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还有我心跳的声音,它是那么有张力,一起一伏,嘲笑着这浮华的人世,苍凉的百态。  我在想我与那些路人的距离是那样的近,仅仅隔着一颗心,但距离又是那样远,我无法透过他/她的双眼看穿他们的思想,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我能做的,就是朝着回家的路不停地走,不为谁而停留,不为谁而驻足。  我会
二○○八年的年初,阿Pual与叶世荣在北京举行“BEYOND双杰北京演唱会”。在此之前,媒体曾爆阿Pual与黄家强反目一事,引来歌迷们议论纷纷。我也因此写了篇《永远等待》给一家杂志,终审时却被拿了下来。主编告诉我,BEYOND已经不是潮流了,我们要抓90后的眼球。  二○一○年三月,BEYOND双杰来到广州举行“一生乐与怒广州演唱会”,这次演出的是阿Pual与黄家强。据悉,家强在台上拿出了哥哥黄家
当地时间8月15日,第42屆多伦多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片单公布,冯小刚新片《芳华》入围。去年,冯小刚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不仅斩获国际影片人“费比西奖”,更被选为电影节官方推荐的45部不容错过的佳片之一。此次《芳华》亮相获得业内外超高关注,冯小刚讲述“老炮儿青春”,中国故事再次亮相国际舞台。  作为“奥斯卡”风向标,每年多伦多电影节的举办都备受瞩目。本届电影节将于9月7日开幕,17日闭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