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学必须重视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想象性道德情感、直觉性道德情感、伦理性道德情感和自律性道德情感的激发,是中学生道德情感养成的必然路径
关键词:道德情感 情景教学 养成路径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因此,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教材,深挖内涵,产生想象性道德情感
政治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1、积极引导,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
2、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点。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想象性情感体验。
二、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性道德情感
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有些道德观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它。通过情境教学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
2、情绪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或相联系的情绪。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要通过语言转移给学生,使学生倍受鼓舞,情绪激昂。对于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和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道德评价,深入明理,产生伦理性道德情感
判断是非,辨析明理是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还能与自己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伦理道德情感。
1、运用辨析题进行评价,产生荣辱感。一般在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认识,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辨析题,供教学的反溃、巩固、深入所用。在组织学生辨析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正确的言行学生就会更加肯定、赞赏,从内心接受它;对于错误的言行,学生就会否定,鄙视而舍弃它。
2、组织实践活动,开展道德评价,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
四、完善他律,倡导自律,形成自律性道德情感
1、完善他律。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如:通过学生守则、常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道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在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条件,明确联系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并使学生知道练习的成绩懂得成败的原因。
2、倡导自律。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应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的行为习惯的主人而不要变成奴隶。让学生产生牢固的自律性的道德情感诉求。
关键词:道德情感 情景教学 养成路径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因此,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教材,深挖内涵,产生想象性道德情感
政治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1、积极引导,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
2、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点。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想象性情感体验。
二、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性道德情感
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有些道德观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它。通过情境教学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
2、情绪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或相联系的情绪。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要通过语言转移给学生,使学生倍受鼓舞,情绪激昂。对于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和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道德评价,深入明理,产生伦理性道德情感
判断是非,辨析明理是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还能与自己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伦理道德情感。
1、运用辨析题进行评价,产生荣辱感。一般在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认识,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辨析题,供教学的反溃、巩固、深入所用。在组织学生辨析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正确的言行学生就会更加肯定、赞赏,从内心接受它;对于错误的言行,学生就会否定,鄙视而舍弃它。
2、组织实践活动,开展道德评价,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
四、完善他律,倡导自律,形成自律性道德情感
1、完善他律。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如:通过学生守则、常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道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在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条件,明确联系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并使学生知道练习的成绩懂得成败的原因。
2、倡导自律。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定型。应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人要做自己的行为习惯的主人而不要变成奴隶。让学生产生牢固的自律性的道德情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