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幼儿的重要成长阶段,其教育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这就使得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出台了多项政策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扶持和约束。但是很多幼儿园普遍呈现出“小学化”教育问题,严重损害了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学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幼儿园管理视角下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幼儿园管理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教育;小学化
在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幼儿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但是幼教体系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通过创新幼儿园管理,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真正的幼教元素,可以助力幼儿教育提档升级。适当的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幼儿教师从幼儿园管理视角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路线,满足现代幼儿管理与幼儿教育发展需求,实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有效治理。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在幼儿教育机构之中把小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的一种错误的教育行为。
1.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教育观念往往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小学化的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可以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并且以为想要孩子在小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在起跑线上开始努力,基于这种认识便将一些拼音、算数等小学才会涉及的知识灌输给幼儿。
2.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基本课程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然而小学化的课程却存有较为严重的超负荷现象。要么并不按照这五个领域来对教学计划进行设置,要么就是为这五个领域赋予或诠释一些错误的观点。
3.教学方法
幼儿的思维最为主要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学方法要具有游戏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运用一些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的方式来开展幼儿教育,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由于幼儿很难接受“小学化”教育理念下设置的课程,因此教师就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幼儿只能进行被动的学习。
4.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对结果比较重视,然而对于过程却普遍持轻视或忽视的态度,通过应用测评的方法来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比如幼儿识字数量的测试和幼儿对于加减法计算的掌握情况等。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对幼儿生理方面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让幼儿在长时间里握笔写字,并且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采取坐姿。然而幼儿无论是在指骨、腕骨还是掌骨等方面的骨化都没有完成,而且幼儿的腕部力量也并不足以满足长期握笔的要求,想要做出一些精细的动作也比较困难,这也是他们不可以长时间握笔写作业的原因。
幼儿的脊柱还很稚嫩,不当的坐姿和习惯极有可能造成脊柱前凸或者后凸等异常弯曲。因此,幼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并不适合用小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去完成老师为他们布置下来的作业,如果长期如此的話,极有可能造成幼儿驼背或者近视。以上的这些问题,都会给幼儿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于幼儿心理方面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首先,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极有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并不需要认真听讲就可以将那些“简单”内容学会或者得到高分的错误意识。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次,一些超出了幼儿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小学化内容也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这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及强制性的管理手段也有可能使幼儿在被迫学习的过程中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由于在对幼儿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使幼儿很难得到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由此便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小学化管理对策
1.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无论是管理目标还是教育目标,都体现在办学理念方面,办学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活动内容的设置。比如,我在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某幼儿园以幼儿的健康快乐作为办学的理念,在每一项体育活动之中都融入了健康的理念,比如晨间活动是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成长。而在对快乐理念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则是开展了一些有关于书香家庭评比的活动,通过这类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幼儿课程模式
科学的课程模式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和更为有益的学习经验,由此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儿园大都要求幼儿学习字词以及成语和数字,并安排了这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模式本身对于幼儿的成长就有一定的不科学性,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存有较大程度的不符。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吸收一些先进的课程模式来引导幼儿成长,应用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方法来解决小学化的问题,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过程中更好地辅助他们成长。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合理设置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得到更多有益的学习经验,这也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有些幼儿园会在每周制定一份详细的教育计划,对这些“周计划”的对比可以发现存在小学化教育现象的幼儿园对识字、写字、数学加减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要求,导致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不仅包括了以游戏为主的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和健康等五个领域,也增加了许多小学教育内容,极大减少了幼儿的游戏及领域活动。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课程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有效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在本文之中重点分析了幼儿园“小学化”存有的诸多危害,并且简要地提出了两点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管理对策,希望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影响幼儿成长的不利因素,进而使幼儿在园中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幼儿园专业化管理路径探析[J].才智,2018(12).
[2]李杰平.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1).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教育;小学化
在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幼儿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但是幼教体系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通过创新幼儿园管理,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真正的幼教元素,可以助力幼儿教育提档升级。适当的幼儿教育对于幼儿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幼儿教师从幼儿园管理视角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路线,满足现代幼儿管理与幼儿教育发展需求,实现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有效治理。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在幼儿教育机构之中把小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和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的一种错误的教育行为。
1.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教育观念往往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小学化的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可以为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并且以为想要孩子在小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在起跑线上开始努力,基于这种认识便将一些拼音、算数等小学才会涉及的知识灌输给幼儿。
2.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基本课程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游戏为主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然而小学化的课程却存有较为严重的超负荷现象。要么并不按照这五个领域来对教学计划进行设置,要么就是为这五个领域赋予或诠释一些错误的观点。
3.教学方法
幼儿的思维最为主要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学方法要具有游戏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通过运用一些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的方式来开展幼儿教育,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由于幼儿很难接受“小学化”教育理念下设置的课程,因此教师就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幼儿只能进行被动的学习。
4.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对结果比较重视,然而对于过程却普遍持轻视或忽视的态度,通过应用测评的方法来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比如幼儿识字数量的测试和幼儿对于加减法计算的掌握情况等。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对幼儿生理方面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让幼儿在长时间里握笔写字,并且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采取坐姿。然而幼儿无论是在指骨、腕骨还是掌骨等方面的骨化都没有完成,而且幼儿的腕部力量也并不足以满足长期握笔的要求,想要做出一些精细的动作也比较困难,这也是他们不可以长时间握笔写作业的原因。
幼儿的脊柱还很稚嫩,不当的坐姿和习惯极有可能造成脊柱前凸或者后凸等异常弯曲。因此,幼儿的一些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并不适合用小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去完成老师为他们布置下来的作业,如果长期如此的話,极有可能造成幼儿驼背或者近视。以上的这些问题,都会给幼儿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对幼儿心理方面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于幼儿心理方面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首先,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极有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并不需要认真听讲就可以将那些“简单”内容学会或者得到高分的错误意识。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次,一些超出了幼儿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小学化内容也会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这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及强制性的管理手段也有可能使幼儿在被迫学习的过程中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由于在对幼儿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的评价,使幼儿很难得到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由此便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小学化管理对策
1.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无论是管理目标还是教育目标,都体现在办学理念方面,办学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活动内容的设置。比如,我在进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某幼儿园以幼儿的健康快乐作为办学的理念,在每一项体育活动之中都融入了健康的理念,比如晨间活动是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成长。而在对快乐理念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则是开展了一些有关于书香家庭评比的活动,通过这类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建立科学的幼儿课程模式
科学的课程模式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和更为有益的学习经验,由此可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儿园大都要求幼儿学习字词以及成语和数字,并安排了这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模式本身对于幼儿的成长就有一定的不科学性,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存有较大程度的不符。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吸收一些先进的课程模式来引导幼儿成长,应用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方法来解决小学化的问题,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兴趣的过程中更好地辅助他们成长。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合理设置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得到更多有益的学习经验,这也是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例如有些幼儿园会在每周制定一份详细的教育计划,对这些“周计划”的对比可以发现存在小学化教育现象的幼儿园对识字、写字、数学加减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要求,导致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不仅包括了以游戏为主的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和健康等五个领域,也增加了许多小学教育内容,极大减少了幼儿的游戏及领域活动。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课程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课程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有效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在本文之中重点分析了幼儿园“小学化”存有的诸多危害,并且简要地提出了两点避免幼儿园“小学化”的管理对策,希望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影响幼儿成长的不利因素,进而使幼儿在园中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幼儿园专业化管理路径探析[J].才智,2018(12).
[2]李杰平.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