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肾锥体解剖结构及其在B超和CT检查中的表现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融合肾锥体在人肾中的解剖表现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B超和CT检查的表现。

方法

2018年6—9月对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57具尸体108个肾脏标本进行解剖,记录并统计融合肾锥体的分布及解剖学表现。对中组肾盏正常肾柱及融合肾锥体内叶间动脉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两者的血管分布差异。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共224个肾脏)行B超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组),男60例,女52例。年龄16~73岁,平均(39.0±15.1)岁。分析同期收治的另89例(共178个肾脏)行增强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CT组),男48例,女41例。年龄23~69岁,平均(45.4±13.6)岁。除外肾积水、鹿角形肾结石、其他肾解剖学异常者(如肾囊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海绵肾、多囊肾、马蹄肾等)。总结融合肾锥体在B超和CT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融合肾锥体识别情况。

结果

在108个尸体肾脏标本中,融合肾锥体在上、下组肾盏发生比例分别为68.6%(74/108)、64.8%(70/108),高于中组肾盏的34.3%(37/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7,P<0.05)。在中组肾盏,肾锥体中度融合比例为39.0%(16/41)、重度融合比例为48.8%(20/41),两个肾锥体融合比例为90.2%(37/41)。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肾锥体间的肾柱内叶间动脉周围有大量结缔组织包绕,而融合肾锥体内叶间动脉与周围肾锥体分界模糊,缺乏结缔组织保护。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中,B超组中组肾盏发现融合肾锥体比例为18.8%(42/224),融合肾锥体在普通超声模式下表现为肾髓质内大片梯形或倒三角形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模式下可见低回声区内有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CT组中组肾盏发现融合肾锥体比例为27.5%(49/178),融合肾锥体表现为皮质期肾髓质内较大面积低密度区内出现明显强化的条索状高密度影或尖端指向肾门的高密度楔形影。

结论

融合肾锥体是人肾常见解剖结构,存在明显血管分布。不同于肾柱内叶间动脉,融合肾锥体内血管缺乏有效结缔组织保护。B超和增强CT检查对融合肾锥体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1900025555。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荣军医院、长兴县第二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5岁;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结石直径<7 mm;患者发病至入院未使
膀胱癌是我国男性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0%~30%的患者初诊时即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既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现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BC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联合RC,相比于仅行RC,可提高肿瘤完全反应率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已成为治疗MIBC的1类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针状肾镜联合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的初步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65例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4例。年龄(53.5±8.9)岁。体质指数(25.1±2.9)kg/m2。结石最大径(10.9±3.1)cm
妊娠合并肾细胞癌患者临床上极为罕见,但其在妊娠合并泌尿系肿瘤相关文献中报道较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所以该类患者对于泌尿外科医生来说其诊疗过程充满挑战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类患者的健康及生育需求得到了良好的保障。本文就妊娠期合并肾细胞癌的流行病学、风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本文报道2例老年女性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患者。病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术后分别随访10个月和18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通过描述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的病理特点及复发进展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50例膀胱PUNLMP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8例,女32例。年龄57(20~93)岁。单发肿瘤112例,多发肿瘤38例。所有
分析1例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资料。患者60岁,因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质硬肿块。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行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确诊后15个月死亡。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预后差,化疗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的评价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与情绪问题的正向关联作用,探讨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户外活动时间对情绪问题的联合作用。方法2017年10-11月以江苏、湖北、安徽省11座城市109所幼儿园的27 2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龄前儿童健康发育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视屏行为、户外活动情况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评估儿童情绪问题。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
目的估算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死亡情况和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501个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其中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按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分层,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