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经颅超声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为发病6 h内就诊者。同意溶栓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UK)溶栓组、经颅超声溶栓组、经颅超声加尿激酶溶栓组,每组22例。不同意溶栓治疗的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只接受对症治疗。尿激酶1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静滴,1/2h内滴完。应用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仪(频率:800 kHz,0.75W/cm2,脉冲超声)治疗,1次/d,20 min/次,共10d。对各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凝血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3个月,按欧洲卒中评分标准评分,经颅超声加尿激酶治疗组得分最高(95.33±3.37),对照组最低(79.17±8.73),即经颅超声加尿激酶治疗对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最显著;按Barthel指数评分,轻度残疾或无残疾的比例最高(85.71%),对照组最低(41.67%)。对凝血功能无影响,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经颅超声有溶栓作用,并可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能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因此,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蛋白质的氨基组、还原糖的醛基之间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又称Maillard反应。反
介绍一种由作者自行研制的以89C51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的全自动燃烧机程控器.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主要的硬件框图和软件的主程序流程图,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干扰,并提出了相
栗德林教授是全国名中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分泌学科学术带头人.消渴病及其并发症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栗教授在40年医疗实践
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均存在着慢性微炎症状态,其标志物为C-反应蛋白(CRP)。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羟甲基戊乙酰辅酶A(HMG—C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