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尝试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社会中,学生德育水平已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与各岗位在选拔专业人才时所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各阶段教育工作愈加侧重学生德育。针对于此,浅析在“以人文本、德育为先”理念下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有效尝试,并提出实际应用策略,以期提升中学生德育水平与个人素质。
   关键词:初中;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落实素质教育,诸多教师已改变原有教育理念,愈加重视以德育为先。目前,如何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开展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主要工作重点内容之一。
   一、以“德育为先”理念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德育本质优势。德育是各阶段学生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整体教学效果与学生个人品行情况息息相关,初中阶段德育更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素质与综合水平。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落实德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德育为先”为主要理念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能使学生在建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得到正确而积极的引导,提升其品格内涵,从而进一步学习深层次道德与法治课本质含义。久而久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将得到有效丰富,此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理念除注重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外,更注重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学习目的进一步得到明确,并能提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程度。在此过程下,学生能学习到多元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并在此类内容中不断获取与自身发展有关的各类知识,从而逐步建立正确的三观,发挥德育的根本意义,并进一步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本质优势。
   二、以“德育为先”理念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创设对比化教学情景,落实德育
   在初中階段,学生思想认知水平虽尚未成熟,但也有一定辨别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落实德育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性与节操。
   例如,在学习“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这一对比情景:
   情景一:一天夜里,小明的爸爸喝醉酒,在朋友的搀扶下慢慢回家。途中两人经过一条马路,马路上摆放着围栏,小明的爸爸和朋友需要到达马路对面,但所走距离相对较远。小明的爸爸很生气,用力踹翻了围栏,并不顾朋友劝阻执意横跨到对面,对当时的交通造成极大影响。
   情景二:第二天,小明在上学途中看到了被踹翻的围栏,担心这种情况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因此,和自己的伙伴共同努力,将被踹翻的围栏扶起。放学后在得知围栏翻倒是父亲所做后,劝告父亲主动接受惩罚教育。
   通过“小明”与“父亲”的对比言行,学生能直接地了解到违反社会规则的危害以及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会树立正确的行为心理,并在后续学习生活中注意改进自身行为,最终实现德育的根本意义。
   (二)召开主题班会,落实德育,发挥道德与法治课本质意义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在此阶段,学生在情感方面逐渐得到发展。但因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其在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方面往往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有效落实男女生情感引导工作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青春的心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青春期正确处理自身情感。例如,设定班会主题为“绽放青春之花”,选择班级内某一学生制作PPT,教师为其提供帮助,并寻找合理素材。在班会时,先讲解初中阶段存在萌动心理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对这种情况不能一味惩罚,而应该正确引导。之后,利用真实案例讲解初中生男女早恋的危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青春期应以正确健康的心态面对此时期的心理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青春期的正常心理以及处理情感问题的各种方法均有了一定了解,从而能进一步规范自身,落实德育。
   在德育工作中,“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以道德与法治课教育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此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以及教材相关内容采取合理的方式实施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性,并带领学生健康发展。最终让学生充分实现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爱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1):5.
   [2]严秀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J].中华少年,2016(14):32-33.
   [3]王廷贵.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经验[J].新课程学习(上),2013(5):113.
其他文献
针对如何巧用思维导图将初中地理知识识记并进行研究,希望给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带来帮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法之一.阅读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认知和能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也成为高
地理学科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地理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掌握正确、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领域中,对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较为普遍,这是由于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能够渲染学生的个人情绪,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吸收与理解相关知识。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可积极利用情境教学法,切实吸引学生投身至历史课堂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基于此,主要探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
在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将德育融入其中的有效路径,努力促进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更具拓展性和综合性.在简要分析初中数学课程融入德育重要性的基础上
目的 探讨格林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2—5月就诊于东莞市厚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9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基于可视化软件分析我国远程护理发展现状以及不足,为今后远程护理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远程护理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分析方法
摘 要: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学生的修养与水平,为立德树人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品德修养   思维导图,又有人称它为心智图,是一种辅助我们思维的图形工具。它是表达人们发散性思维的基本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积极地运用思维导
摘 要:教师要针对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措施并革新教学模式促使数学教学方法适合现今的教育情况,对问题导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出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研究策略,希望为后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导学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促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实践探析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
目的 通过对临床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知信行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为护理管理者制订人文关怀能力提升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市三甲医院155名临床实习护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