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大财政干部一定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着力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问题,打造一支能力强、结构优、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决策》:在采访中,几位财政系统干部不约而同引用您的一句话,“学不如人、不懂业务的领导,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领导权”。财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通过提升学习力,去解决知识恐慌与本领恐慌问题?
陈先森:过去人们认为“学而优则仕”,现在人们更加意识到“仕而优则学”。领导只有精通了业务,才能组织得当,指挥有方,才能赢得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拥戴。
在我看来,学习力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学习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财政干部,要想成为履行职责、胜任使命的专门家和实干家,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思结合。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升华,只有结合得好,才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财政实践,才能把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才能把制度上升为理论和规律,从而增强按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专博结合。既广闻博览,视野开阔,做复合型人才,又要以专求精,术业有专攻,做专家型人才。三要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与解决财政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主题活动促队伍“提质”
《决策》:主题年活动能够持续5年时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徽财政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问题。财政虽不是垂直管理系统,但是近年来您一直强调“抓机关、促系统、带基层”,“系统联动”有哪些实招?
陈先森:我们坚持主题活动牵引,抓机关、促系统、带基层,200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岗位大练兵、作风建设年、创建五型机关、规范管理年,能力建设年、学习提升年”等主题年活动,增强财政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如果说到系统联动,必须提及近年来安徽财政系统组织实施的“百千万培训工程”。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全省108名县区财政局长、1398名乡镇财政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期分批对近4万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轮训;2010年“学习提升年”活动中,又开展了“三个层次的集训”。集中对财政厅86名新进录用人员进行集训,对108名近两年新任市、县(区)财政局长进行集训,对厅属单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训。这些措施让全系统的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样大范围的培训工程在全国财政系统尚属首次。
《决策》:去年底,张宝顺书记批示肯定了安徽省财政厅“学习提升年”主题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认为“抓得有特色、有成效”。请问具体有哪些活动栽体和抓手?
陈先森:丰富活动载体是“学习提升年”基本做法之一。2010年,我们组织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面对新的形势怎么办,面对新的任务怎么干,面对走过的路怎么看”主题讨论活动,拓展理财思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同时,还以“科学理财创先进、学习沈浩争先锋”为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小岗村设立省财政厅“党员教育基地”和“机关党委党建工作联系点”,在全系统组织“学沈浩、见行动”演讲比赛。
在主题讨论活动之外,财政系统还深入开展“五要五比”主题实践活动,即主动理财,比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比改革创新;爱岗敬业,比真抓实干;节俭自律,比无私奉献;服务至上,比优良作风,在“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八个字上下功夫,安徽省财政厅的这些做法在省直机关刨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三个面向”给干部“淬火”
《决策》:这次采访,我们接触了好几位在基层挂职的财政厅干部,他们对这种“补经历、长能力”的实践机会非常珍惜,请问近年来,财政厅通过哪些形式给干部“淬火”?
陈先森:我们一直坚持面向基层第一线、面向建设主战场、面向矛盾复杂地区,推进主题实践、窗口锻炼、基层挂职、交流轮岗、对口帮扶,加强对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使干部职工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中,丰富阅历,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近年来,先后选派3名处级领导干部到市里任职或挂职,13名处级干部到县里挂职,3名业务骨干到村任职,6名处级干部脱产援建、援疆、担任江淮分水岭帮扶联络员,8名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到县乡挂职锻炼,6名同志在政务服务中心财政窗口锻炼。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选拔经过实践锻炼、具有基层经历、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同志进机关,先后公开选调了6批年轻干部,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为财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决策》:就是在这些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中,涌现出基层干部的楷模沈浩。沈浩出现在安徽财政系统。这是偶然现象吗?
陈先森:应该说,沈浩精神是安徽财政文化的一种有效体现。近年来,我们相继形成了科学理财“四破四立”、服务发展“五篇文章”、文明办公“五要五不”、工作重心“三保二促进”、作风建设“五看五比五树”等一系列财政文化理念,成为财政干部职工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体系。
对于沈浩精神来讲,现在关键是如何继承和发扬。2010年,在“学习提升年”活动中,围绕“沈浩给我们留下什么,对照沈浩学习什么,立足岗位该干什么”三个主题,广泛开展思想大讨论。目的是引起内心共鸣,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学习沈浩精神,是财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财政文化内涵,不断加强财政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廉政文化和文化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安徽财政的系统形象,不断增強全体财政干部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以才兴财与财以才兴
《决策》:“财”这个字本身的意思就是有才能的人才能管好钱,安徽省财政系统注重锤炼干部队伍,力促队伍建设和财政工作双丰收。请问去年的学习提升年活动,收到哪些成效?
陈先森:从队伍建设上来辨,这种成效体现在五个提升,即干部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班子整体合力显著提升、财政文化品位显著提升、机关和谐氛围显著提升和干部党性修养显著提升。2010年12月30日,张宝顺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省财政厅的机关建设抓得有特色、有成效,应予总结、宣传,以推进学习型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
《决策》:从干部综合素质来看,这种提升又反映在哪些方面?
陈先森:我们一直在倡导“四破四立”的理财观,即破除账房先生意识,树立主动理财理念;破除摇头先生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破除财力困难意识,树立支持发挥理念;破除主观臆断意识,树立科学理财理念。秉持新理财观,财政干部理财思路更加清晰了,能够紧扣中心、主动理财、积极作为,做科学理财的行家、服务大局的里手;另外,收支管理水平和监督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决策》:“以才兴财”与“财以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会直接反映在财政工作水平上,请问有哪些数据能够反映我们的财力和成绩?
陈先森:一是财政实力实现新跨越。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跨越2000亿元和1000亿元新台阶,达到2063.8亿元、1149.4亿元,分别增长33%;全省财政支出突破2500亿元大关,达到2583.5亿元,增长20.6%,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二是科学理财再添新亮点。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打头殿后”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次性安排25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创新发展。
三是民生财政迈出新步伐。围绕“五有”全年民生支出109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42.4%,33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345亿元,圆满完成年度目标。
四是支持三农取得新成效。全年“三农”支出842.7亿元,增长24.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2.6%,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连续7年喜获丰收。
五是固本强基再树新形象。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专门在合肥召开全国财政厅(局)长座淡会,现场推广安徽“两基”建设的经验做法。
《决策》:在采访中,几位财政系统干部不约而同引用您的一句话,“学不如人、不懂业务的领导,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领导权”。财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何通过提升学习力,去解决知识恐慌与本领恐慌问题?
陈先森:过去人们认为“学而优则仕”,现在人们更加意识到“仕而优则学”。领导只有精通了业务,才能组织得当,指挥有方,才能赢得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拥戴。
在我看来,学习力是一个人、一个组织学习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财政干部,要想成为履行职责、胜任使命的专门家和实干家,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思结合。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升华,只有结合得好,才能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财政实践,才能把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才能把制度上升为理论和规律,从而增强按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专博结合。既广闻博览,视野开阔,做复合型人才,又要以专求精,术业有专攻,做专家型人才。三要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与解决财政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措施和实践探索的能力。
主题活动促队伍“提质”
《决策》:主题年活动能够持续5年时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徽财政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问题。财政虽不是垂直管理系统,但是近年来您一直强调“抓机关、促系统、带基层”,“系统联动”有哪些实招?
陈先森:我们坚持主题活动牵引,抓机关、促系统、带基层,2007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岗位大练兵、作风建设年、创建五型机关、规范管理年,能力建设年、学习提升年”等主题年活动,增强财政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如果说到系统联动,必须提及近年来安徽财政系统组织实施的“百千万培训工程”。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全省108名县区财政局长、1398名乡镇财政所长进行集中培训,分期分批对近4万名农村财会人员进行轮训;2010年“学习提升年”活动中,又开展了“三个层次的集训”。集中对财政厅86名新进录用人员进行集训,对108名近两年新任市、县(区)财政局长进行集训,对厅属单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训。这些措施让全系统的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样大范围的培训工程在全国财政系统尚属首次。
《决策》:去年底,张宝顺书记批示肯定了安徽省财政厅“学习提升年”主题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认为“抓得有特色、有成效”。请问具体有哪些活动栽体和抓手?
陈先森:丰富活动载体是“学习提升年”基本做法之一。2010年,我们组织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面对新的形势怎么办,面对新的任务怎么干,面对走过的路怎么看”主题讨论活动,拓展理财思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同时,还以“科学理财创先进、学习沈浩争先锋”为主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小岗村设立省财政厅“党员教育基地”和“机关党委党建工作联系点”,在全系统组织“学沈浩、见行动”演讲比赛。
在主题讨论活动之外,财政系统还深入开展“五要五比”主题实践活动,即主动理财,比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比改革创新;爱岗敬业,比真抓实干;节俭自律,比无私奉献;服务至上,比优良作风,在“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八个字上下功夫,安徽省财政厅的这些做法在省直机关刨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三个面向”给干部“淬火”
《决策》:这次采访,我们接触了好几位在基层挂职的财政厅干部,他们对这种“补经历、长能力”的实践机会非常珍惜,请问近年来,财政厅通过哪些形式给干部“淬火”?
陈先森:我们一直坚持面向基层第一线、面向建设主战场、面向矛盾复杂地区,推进主题实践、窗口锻炼、基层挂职、交流轮岗、对口帮扶,加强对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使干部职工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中,丰富阅历,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近年来,先后选派3名处级领导干部到市里任职或挂职,13名处级干部到县里挂职,3名业务骨干到村任职,6名处级干部脱产援建、援疆、担任江淮分水岭帮扶联络员,8名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到县乡挂职锻炼,6名同志在政务服务中心财政窗口锻炼。
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选拔经过实践锻炼、具有基层经历、具有较高素质的年轻同志进机关,先后公开选调了6批年轻干部,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为财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决策》:就是在这些扎根基层一线的干部中,涌现出基层干部的楷模沈浩。沈浩出现在安徽财政系统。这是偶然现象吗?
陈先森:应该说,沈浩精神是安徽财政文化的一种有效体现。近年来,我们相继形成了科学理财“四破四立”、服务发展“五篇文章”、文明办公“五要五不”、工作重心“三保二促进”、作风建设“五看五比五树”等一系列财政文化理念,成为财政干部职工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体系。
对于沈浩精神来讲,现在关键是如何继承和发扬。2010年,在“学习提升年”活动中,围绕“沈浩给我们留下什么,对照沈浩学习什么,立足岗位该干什么”三个主题,广泛开展思想大讨论。目的是引起内心共鸣,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学习沈浩精神,是财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财政文化内涵,不断加强财政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廉政文化和文化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安徽财政的系统形象,不断增強全体财政干部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以才兴财与财以才兴
《决策》:“财”这个字本身的意思就是有才能的人才能管好钱,安徽省财政系统注重锤炼干部队伍,力促队伍建设和财政工作双丰收。请问去年的学习提升年活动,收到哪些成效?
陈先森:从队伍建设上来辨,这种成效体现在五个提升,即干部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班子整体合力显著提升、财政文化品位显著提升、机关和谐氛围显著提升和干部党性修养显著提升。2010年12月30日,张宝顺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省财政厅的机关建设抓得有特色、有成效,应予总结、宣传,以推进学习型机关和机关效能建设。”
《决策》:从干部综合素质来看,这种提升又反映在哪些方面?
陈先森:我们一直在倡导“四破四立”的理财观,即破除账房先生意识,树立主动理财理念;破除摇头先生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破除财力困难意识,树立支持发挥理念;破除主观臆断意识,树立科学理财理念。秉持新理财观,财政干部理财思路更加清晰了,能够紧扣中心、主动理财、积极作为,做科学理财的行家、服务大局的里手;另外,收支管理水平和监督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决策》:“以才兴财”与“财以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会直接反映在财政工作水平上,请问有哪些数据能够反映我们的财力和成绩?
陈先森:一是财政实力实现新跨越。全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跨越2000亿元和1000亿元新台阶,达到2063.8亿元、1149.4亿元,分别增长33%;全省财政支出突破2500亿元大关,达到2583.5亿元,增长20.6%,有力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二是科学理财再添新亮点。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打头殿后”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次性安排25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创新发展。
三是民生财政迈出新步伐。围绕“五有”全年民生支出109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42.4%,33项民生工程财政投入345亿元,圆满完成年度目标。
四是支持三农取得新成效。全年“三农”支出842.7亿元,增长24.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2.6%,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连续7年喜获丰收。
五是固本强基再树新形象。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部专门在合肥召开全国财政厅(局)长座淡会,现场推广安徽“两基”建设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