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傩舞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江西婺源傩舞的传承与发展令人堪忧。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江西婺源傩舞的繁荣与发展,人们要加强对江西婺源傩舞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本文首先对江西婺源傩舞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究,然后重点分析了婺源傩舞的发展、保护与利用。
  婺源地处江西省的东北部,位于浙江、安徽以及江西三省的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婺源的村落、宅院以及田园都极具特色,山峰、河流、古树都是出类拔萃,而且婺源的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江西婺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使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生态环境。
  为了防止优秀传统文化失传,我国大力倡导人们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江西婺源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江西婺源的傩舞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对于祖先的崇拜与敬畏,寄托着我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舞姿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江西婺源傩舞的保护与利用,这对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一、江西婺源傩舞的起源与发展
  傩是上古时期宗教的产物,江西婺源的傩舞就起源于巫术意识,在傩舞刚开始兴起时,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进行驱鬼或者除疫时所跳的舞蹈。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之所以跳傩舞,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崇拜以及敬畏之情,另一方面人们相信傩舞表演能够保护自己的村庄免受各种猛兽以及灾害的威胁,利用跳傩舞的方式来保佑人民的平安、粮食的丰产以及家畜的兴旺。每当到了比较重要的节日,江西婺源农村都会有傩舞表演,傩舞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集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以及艺术学等诸多价值于一体,可以说是我国舞蹈历史上的活化石。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具有不可再生性,在传承过程中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失传,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傩舞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婺源傩舞文化是江西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朝初期,我国相关的历史文献就已经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到了2006年,江西婺源傩舞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国时期,江西省的各个村庄都会有狮傩班,当时的傩舞表演比较频繁,傩舞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发展到现代,江西的狮傩班已经所剩无几,只有在一些极个别的日子进行傩舞表演。造成江西傩舞日渐衰败的原因主要有婺源文化传承的力量非常薄弱,熟练掌握傩舞表演的人少之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空前的丰富,人们对于傩舞的兴趣渐渐丧失,傩舞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代时期,曾经有很多外地人对婺源傩舞的文物器具进行盗窃。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傩舞文化,江西婺源对外也不再提傩舞,导致傩舞文化的名气越来越小,渐渐被人们遗忘。
  二、加强江西婺源傩舞文化保护的策略
  (一)政府要加强对傩文化的宣传,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当地政府要把傩舞文化的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把傩舞文化真实而全面地保护起来。在目前的条件下,婺源傩舞虽然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但是傩舞的保护与传承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政府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傩舞的宣传,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保护婺源傩舞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人们保护傩舞文化的自觉性。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等,宣传优秀的傩舞文化,让傩舞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优化傩舞文化的传播环境,促进傩舞的传播与传承。政府可以组织当地居民成立傩舞知识学习与传播小组,邀请一些比较优秀的傩舞传承人或者表演者讲学,为人们普及傩舞文化。由于傩舞文化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所以政府可以把当地的傩舞文化融入学校课堂教学之中,增强当地人民对于傩舞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自觉树立保护与传承傩舞文化的意识。
  为了加强对江西婺源傩舞文化的保护,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与相关设备,负责傩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建立有效的傩舞文化传播与保护机制,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促进傩舞文化的传播。同时,积极对傩舞文化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把它们汇编成册,加大傩舞文化专业团队的建设,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机制,防止傩舞文化被滥用与歪曲,保护傩舞文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傩舞文化传承的鼓励与支持,对傩舞文化的传承人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传承热情,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还可以鼓励傩舞文化的传承人经常到民间开展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弘扬。
  (二)对傩舞文化进行积极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充實,一些未知的、新颖的东西对人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人们对那些较为传统的东西兴趣渐失。所以,在传播傩舞的过程中,人们一定不能安于现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追求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元素,使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江西婺源的傩舞表演形式一般以走或者跳为主,并配合音乐的节奏有序进行,傩舞的舞蹈动作多种多样,包含了轻重缓急的步调,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健身作用。所以,人们可以把傩舞改编成广播操或者广场舞的形式供人们娱乐与欣赏。利用这些形式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还可以间接向群众宣传傩舞文化,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傩舞文化的多样性与艺术性,发挥傩舞文化的吸引力,丰富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调节人们的心理情感,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三)政府要加强对傩文化的投入力度
  江西婺源的傩舞是我国一项比较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与传承傩舞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项经济资源,傩舞的新颖与奇特也能够为人们带来一定的娱乐、艺术与欣赏功能,人们在欣赏傩舞时经常会感到流连忘返,这也体现出傩舞具有极大的表演价值。各级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项基金来对婺源的傩舞文化进行资源整合与保护,把傩舞文化的保护纳入政府工作预算中,确保傩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傩舞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能够顺利开展。政府要在大范围内对傩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傩舞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能力,把婺源的傩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那些傩舞文化较为繁盛的地区打造成旅游观光胜地,使傩舞文化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当地居民对于傩舞文化传播以及传承的积极性。
  三、加强江西婺源傩舞文化利用的策略
  婺源的傩文化属于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大多是采用发展民俗生态游的方式来促进它们的传播与传承。在对婺源的傩舞文化进行利用时,可以采用发展生态游的方式对傩舞文化进行保护与利用,可以在当地选择一些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民族传统文化浓郁的村寨发展生态旅游。在到旅游景点观看傩舞表演时,游客可以带上傩舞表演专用的面具体验惊险与刺激并存的傩舞表演;在闲暇时,游客可以请教当地著名的傩舞面具艺人,学习制作傩舞面具。在游客观赏完傩舞表演后,可以把游客安排到当地村民家中居住,这样不仅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傩舞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给游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亲切的人文环境。游客离开喧嚣的都市来到江西婺源后,能够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自然风光以及民俗风情,在当地特色文化的吸引下会流连忘返,在回去之后还会对亲人以及朋友提起自己的旅游经历,对当地的傩舞文化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江西婺源旅游。
  四、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而诸如傩舞文化等传统民间文化逐渐与现代社会相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傩舞文化消失,是一个值得探究与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人们更要加强对江西婺源傩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豫章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江西婺源傩舞传承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G2016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玄幻文学近些年在文坛甚是流行,受众大都是青少年。作为成年人,一些人总觉得玄幻文学作品难登大雅之堂,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只要其思想内容健康,人们都可读之。因此,本文对流行玄幻作品《龙族》和《哑舍》进行对比分析,从语言、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证明玄幻作品存在的价值和给青少年带来的正面影响,让人客观看待玄幻作品的利与弊。  一、语言轻快活泼,简单易懂,情节跌宕,进展快速  (一)行文流畅自
期刊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成就被《剑桥文学史》评价为“站在了伟大的边缘”,而马修·阿诺德更大加赞赏,称其为拜伦之后无人可与之媲美的诗人。本文采用细读的方法,分析艾米莉诗歌荒原、自由、爱情等主题,探索艾米莉诗歌的独特之处及其心路历程。  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因一部荡气回肠的小说《呼啸山庄》饮誉文坛,而她的才华远不止于此,终其一生,她
期刊
世界上我最羡慕的就是风,  它是我见过说话最多的。  我羡慕它一开口,树就听懂了,  上面的叶子,摇头的摇头,点头的点头。  ……  ——风的界面/鲁西西  很久前,读到鲁西西的诗句,忽然有一种久违的、意欲动笔的冲动,搅扰我,使我烦躁。  这种感受从前也有过。70后很多人还记得动画片《花仙子》《圣斗士星矢》,与北条司、高桥留美子的漫画书,如《侠探寒羽良》《乱马二分之一》之类吧。那些颜色、位置、形状
期刊
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许多原因,干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干谒,《辞海》释意为“有所企图或要求而求见(显达的人)”。干谒,在初盛唐文学流派的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方面,干谒促进了文人的漫游之风,文人在干谒过程中需要远赴边塞,甚至跋涉山川、逾山越海,因而干谒过程中产生的诗歌就或多或少受到他们经历的影响,从而推动了边塞诗和田园诗的创作;另一方面,一些干谒对象本来就是文学大家,干谒者在干谒的同时,往往
期刊
印度女权主义运动在近年来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印度电影中展现女性个人魅力的作品较少。在男权社会以及父权高压的状态下,《摔跤吧,爸爸》能够得以放映并取得较大的成功,不仅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宣传效果,让印度人民开始慢慢地反思这一社会现状。但是,这是一部解放而又不解放的作品,因为它依然是在依托父权社会和处在父亲的掌控与压抑下的女性奋斗史。  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期刊
土司文化是湘西文化的典型代表,需要借助新媒体与旧媒体的融合传播来塑造全新的形象,从而成为湘西的新名片。本文分析新媒体语境下边地文化遭遇的困境,也说明了土司文化在新旧媒体中的传播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民族文化传播困境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地域文化面临对外营销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西方学者戈尔德马克首次向外公布。学者王斌提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
期刊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以一位由乡村到城市的知识分子吴志鹏为叙事视角,展示了近50年中国的城乡发展史。《生命册》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他们依次登场,书写了各自的身世际遇及命运变迁。书中的女性是不亚于男性而存在的群体形象,本文对《生命册》中出现的主要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她们不再是作者以往小说中“无语的存在”,而是非常鮮明地作为同等强烈的存在。  李佩甫是一位深受地域文化影响,并把其创作的根据地放在
期刊
巴勃罗·毕加索(Pallo Picasso,  1881-1973)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绘画大师,他倾尽一生都在热切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描绘着内心对于自由的幻想与未知世界新探索的图景。他的艺术实践大胆创新,一反西方固有的绘画传统,抛弃偏见,以彻底的自由重新塑造这个世界,大胆且肆意挥洒着自己对于艺术事业无限的激情与热血。分析其晚年的陶艺作品与版画作品,人们更能够感受到这一颗永葆年轻的
期刊
张之洞于光绪十年至十五年间任两广总督,任上十分重视华侨问题,大力保护侨民,在团结侨民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张之洞督粤时期侨政的出发点主要有二:一是同情华侨苦难遭遇,二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在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张之洞顺时应势,其对侨主张可谓清政府对侨政策的一个缩影。  张之洞主政广东五年有余,其任上与华侨相关的政举多旨在保护侨民,兼而嘉奖华侨回报祖国之义举、设立学校教授儒家之经典。  19世纪中叶以
期刊
湿拓画并非横空出世,它是一种年代久远而险些被遗忘的绘画形式,具有独特且珍贵的艺术价值。它起源于中国,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在土耳其被发扬光大。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从起源与传播过程、材料的运用及绘制方法等方面来介绍湿拓画。  一、湿拓画的演变与特点  湿拓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绘画方法,目前,有湿拓画印记的只有中国、日本和土耳其,但关于湿拓画的研究与记载寥若晨星。若要探究湿拓画的根源,甚至能追溯
期刊